高傒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 中文名:高傒
- 逝世日期:前637年
- 名:傒
- 字:敬仲
高傒(?—前637年)姜姓,高氏,名傒,字敬仲(一说是谥号),春秋齐国世臣,在卿大夫中声望最高,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等作乱,杀齐襄公自立,高傒等用计诛除乱党,并拥立公子小白为齐桓公。因封地在卢(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南),故高氏又有旁支为卢氏。自号“白兔先生”。
名称来历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通志·氏族志》等古代姓氏著作记载齐太公吕尚的6世孙
(依《史记·齐太公世家》则为8世孙)齐文公吕赤有个儿子被封在因高夷居住过而得名的高邑(在今山东禹城县),世袭“高子”爵位,名字就叫“高”,称作“公子高”。吕高的孙子名叫吕傒,字敬仲(一说是谥号),被周天子任命为齐国上卿,执掌军政大权,因和名臣管仲合作,使齐桓公(公子小白、吕小白)称霸中原,建立大功,桓公赐“以王父(即祖父)名为氏”,因而叫做高傒。高傒就是后世绝大部分高姓子孙的共祖。高傒去世后,子孙世袭上卿的职务。
高氏和国氏同为上卿的国氏成为齐国最显赫的两贵族。从高傒迎立桓公时算起,高氏的历史最少也有2680年了。自齐国第一代高子 — 高傒起,直至后来田氏代齐,高氏世袭上卿之职,在齐国历次军事、外交大事件中,大多扮演了主角。
齐国世系
(依《史记·齐太公世家》、《萧山高氏家谱·原系图》)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太公吕尚—丁公汲—乙公得—癸公慈母—
五世 六世 七世 八世
哀公不辰
胡公静
献公山—武公寿—厉公无忌—文公赤
*《新唐书·宰相世系》和多数姓氏著作、民间族谱均称齐文公为太公6世孙,但据《史记·齐太公世家》和《萧山谱》记载,文公为太公8世孙,今按《史记》所载摘录于此。
齐国高氏世系
(依《春秋左传集解》、《新唐书·宰相世系》)
襄公
成公—禧公
文公 桓公—惠公— 子 — 子 —子良
吕赤 高祈 尾虿 高强
吕高—癸受—高傒—庄子虎—顷子—宣子固
人物简介
高傒,字祖望,号白兔,谥号敬仲,又称高子。高傒是齐太公的后裔,也就是齐国的贵族,他的另外的一个身份是周天子赐封的齐国上卿,相当于宰相,不过可以世袭。下面是他的简单生平只有关于他拥立两代齐国国君和帮助选立鲁国国君的事,写的很简单,要是全写的话相信一本书都不一定能写完,这里只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下始祖的一些事迹。
高傒与襄公的弟弟小白交好。襄公无道、言行无常,所以管仲侍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纠去鲁,而鲍叔牙侍公子小白去了莒。公元前686年冬,齐襄公游姑棼,遂行猎沛丘,被野猪咬伤了脚,被公孙无知杀害。公孙无知于公元前685年,到雍廪游玩,雍廪人偷袭杀死了无知。众臣商议拥君之事,高傒抢先暗中从莒国召回小白,鲁国闻之齐国无君,也派兵护送公子纠返齐,并命管仲另带军队遏阻莒国通往临淄的道路。管仲暗射小白一箭,射中衣带钩,小白假装死去,以蒙鲁军,并且很快就和前来接应的高傒会合。管仲以为小白被射死,派人飞报鲁国,鲁国护送公子纠的队伍听说小白已死,前进的速度就放慢了,六天才到齐国,而小白已先入齐都,高子、国子立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这时,鲁国护送公子纠的军队才刚刚到达齐国边境,就被高傒毫不客气的给拦了回去。愤怒的鲁庄公和公子纠并不甘心失败,就组织了大军向齐国杀来。在这紧急关头,齐国上下也是意见不一,有的要迎战,有的要迁都,危难时刻,高傒挺身而出,力主迎战,并亲自指挥大军,在乾时(今临沂沂水)将鲁国大军打的溃不成军,并从侧翼迂回,截断鲁军归路,使近万鲁军成了瓮中之鳖,迫使鲁庄公向齐国作出妥协,并满足了齐桓公提出的所有条件,包括处死公子纠,交出管仲等。
如果没有国子、高子作内应同意立小白,齐桓公是难以继位的,因为齐襄公诸儿是长子,公子纠是次子,小白是三子,按长幼排,理应是二哥继位,而轮不到小白。不以长幼为准而以能力大小而论,才数着老三,小白占了优势,取得了君位。这里面高傒起了重要作用。
齐桓公要实现富民强国、称霸诸侯的宏图大业,任用了一批人才,高傒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桓公即得管仲,与鲍叔牙、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渔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可以看出高傒不仅是扶立齐桓公继位的关键人物,还是辅助齐桓公和管仲进行改革治齐的重要人物之一。
管仲治理齐国的一项重大改革就是“三其国五其鄙”,即“制国以为二三分国都,五分鄙野”。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齐桓公帅五乡,国子帅五乡,高子帅五乡。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东周时期。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山东位于祖国东部,美丽的黄海和渤海之滨,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号称“孔孟之乡”。历史名人孔子、孟子、蒙恬、墨子、庄子、孙武、蒲松龄、杨子荣都是山东人的杰出代表。...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