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衰 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
- 本名:赵衰
- 别称:赵成子、赵成季、孟子馀、原衰
- 字号:字子余
-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的晋国
- 出生时间:不详
- 去世时间:公元前622年
- 主要成就:五贤士之一,辅佐晋文公称霸;赵国之祖
- 儿子:赵盾
赵衰[cuī](?—公元前622年 ),即赵成子。嬴姓,赵氏,字子余,一曰子馀,谥号“成季”。亦称孟子余。谋士、战略家、政治家、赵国君主的祖先。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春秋时期的晋国晋文公大夫,造父的后代。
从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起跟随晋文公重耳19年流亡生涯,在流亡途中多次献计协助晋文公脱险。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晋文公回国,赵衰任上卿,封原地。晋文公四年(前632年),赵衰随晋文公参与践土之盟。奠定晋国盟主地位。晋襄公六年(前622年),赵衰去世,儿子赵盾(即赵宣子)继位。
人物生平
人物出身
赵衰的祖宗是叔带,周幽王时期时代叔带逃到晋国建立赵氏,叔带死后又传了几代后,赵衰继承赵氏爵位。是晋文公年轻时候的好友。赵衰为侍奉晋献公还是侍奉几位公子进行占卜,结果都不吉利。占卜到侍奉公子重耳时,结果吉利,他就去侍奉重耳。
流亡时期
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冬,晋献公派兵攻打重耳所镇守的蒲地,重耳流亡,赵衰与狐偃、贾佗、先轸、魏犨等人跟随。其间赵衰负责掌管队伍的食物,有一次与重耳走散,虽然自己很饥饿,但还是忍着一口没吃。
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重耳由于骊姬之乱逃亡到翟,赵衰做随从。翟人讨伐廧咎如,得到两个女子。翟君把年少的女子给重耳为妻,年长的女子给赵衰为妻,后来生了赵盾。 当初,重耳在晋国的时候,赵衰的元配妻子已生了赵同、赵括、赵婴齐。
晋惠公七年(前644年),夷吾让宦者履鞮带着勇士去谋杀重耳。重耳知道情况后,就与赵衰商量说逃去齐国,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
重耳到了齐国后共住了五年。重耳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赵衰、咎犯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齐之事。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后偷偷告诉了主人。主人竟把侍女杀死,劝告重耳赶快走。重耳不愿走,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走了一段很长的路,重耳才醒来,弄清了事情的真相,但只能无奈继续前行。
赵衰跟随重耳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们,重耳辞谢不敢接受。赵衰对重耳说,你在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
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秋季,赵衰跟随重耳到了秦国,秦缪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赵衰吟了《黍苗》诗。秦缪公说:“知道你想尽快返回晋国。”赵衰与重耳离开了座位,再次拜谢说:“我们这些孤立无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时节的好雨。”惠公于九月逝世,子圉即位。十一月,晋安葬了惠公。十二月,晋国大夫栾枝、郤谷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回晋国,做内应的人很多。于是秦缪公就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晋君听说秦军来了,也派出军队抵拒。可是民众都暗中知道了公子重耳要回来。只有惠公的旧大臣吕甥、郤芮之流不愿让重耳即位。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最终返回晋国,这时已六十二岁了,晋人大多都归向他。
助晋称霸
晋文公元年(前635年),秦国军队驻扎在黄河边,将要护送周王回京。赵衰说:“要想成为霸主,不如护送周王回京、尊敬周王。周、晋同一个姓,晋国不抢先护送周王回京,而落在秦国后边,就无法在天下发号施令。今天尊敬周王是晋称霸的资本。”三月甲辰日,晋国就派兵到了阳樊,包围了温,护送周襄王到了周都。四月,晋杀死了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周襄王把河内、阳樊地赐给了晋国。
晋文公三年(前633年),晋国编制了三军,赵衰推荐郤谷统帅中军,郤臻辅佐他;派狐偃统帅上军,狐毛协助他,赵衰被命为卿;栾枝统帅下军,先轸协助他;荀林父驾车,魏犨做护卫:三军去讨伐曹、卫。冬季十二月时,晋军首先攻下太行山以东,把原邑封给赵衰。
晋文公四年(前632年),赵衰随晋文公参与践土之盟。
人物晚年
晋文公七年(前629年),晋文公废除三行,设立新上军、新下军,使赵衰将新下军。晋文公八年(前628年),狐偃死,代替其佐上军,排名到了第四。此年年末,文公去世。晋襄公元年(前627年),元帅先轸战死,先且居为元帅,赵衰佐中军。晋襄公三年(前625年),赵衰随先且居参加抵御秦国的彭衙之战。
晋襄公六年(前622年),赵衰去世。谥号是成季,其子赵盾继承爵位。
主要成就
成就综述
赵衰作为晋文公五贤之一。赵国始祖,是一位谋士、战略家、政治家。在齐国的时候把沉湎于安乐窝的重耳灌醉拉走继续革命、设计让秦穆公支持重耳回晋国、战略性建议晋文公护尊王并护送周王回京等,一系列谋略奠定了晋国的霸主雏形。为人低调、不争权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回国后先任原大夫、后晋国扩军为三军,任上军主帅,晋文公晚年任命他为晋国最高执政大夫。他的一生除了帮助晋文公制定战略、举贤能外,还奠定了赵氏在晋国的地位,为将来三家分晋打下了基础。
知人之明
晋文公三年(前633年),文公建立三军,文公想任命赵衰,他推荐了先轸,认为先轸有谋略。文公征询元帅的人选,赵衰举荐了郤谷,说他爱好礼乐,熟读诗书。赵衰又举荐栾枝,认为栾枝忠贞谨慎,于是,文公命其将下军。次年,先轸等人在城濮立下不世战功,也充分证明了赵衰的慧眼。
出处考究
辈分 |
关系 |
人物简介 |
---|---|---|
远祖 |
十四世祖 |
造父,赵氏之祖。 |
祖父辈 |
祖父 |
赵夙,赵氏领袖,晋国大夫。 |
父辈 |
父亲 |
赵共孟,赵氏领袖,晋国大夫。 |
子女 |
儿子 |
赵盾,即赵宣子。 |
儿子 |
赵同,晋国大臣。 |
|
儿子 |
赵括,晋国大臣。 |
|
儿子 |
赵婴齐,晋国大夫。 |
|
孙辈 |
孙子 |
|
曾孙辈 |
曾孙 |
赵武,即著名的赵氏孤儿。 |
人物评价
晋国名臣狐射姑:衰乃冬日之日,盾乃夏日之日。
东汉名士孔融:赵衰之拔郤谷,不轻公叔之升臣也。
南朝文学家刘勰:及乎春秋大夫,则修辞聘会,磊落如琅玕之圃,焜耀似缛锦之肆,薳敖择楚国之令典,随会讲晋国之礼法,赵衰以文胜从飨,国侨以修辞扌干郑,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善于辞令,皆文名之标者也。
史籍记载
《史记 赵世家第十三》
《国语 晋语》
《左传》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余邵鱼历史小说《春秋列国志传》中,描述赵衰跟随晋文公功居第一。
影视形象
年份 |
电视剧/电影 |
饰演者 |
1989 |
《晋文公传奇》 |
欧阳震华 |
1996 |
《东周列国·春秋篇》 |
张连仲 |
2017 |
《重耳传》 |
郭晓然 |
参考资料: |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东周时期。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