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襄 卫长公主驸马
- 本名:曹襄
- 别称:平阳共侯
- 所处时代:西汉
- 出生地:平阳
- 去世时间:元鼎三年
- 主要成就:参加漠北之战
曹襄,西汉人,先祖是汉朝的开国功臣曹参,与刘邦南征北战,而后为汉惠帝丞相,为西汉政权的稳固做了极大的贡献。曹襄是汉武帝刘彻的姐姐——即长公主平阳公主和平阳侯曹寿所生,在其父曹寿死后袭平阳侯,尚卫长公主,生有有一子曹宗。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漠北之战中曹襄为后将军跟随卫青出战。汉武帝在战前进行的部署是:大将军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中将军公孙敖、后将军曹襄,统率骑兵5万出代郡寻找匈奴左贤王决战;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5万骑出定襄,寻找匈奴单于的主力军决战。后由于情况有变,卫青所率,包括后将军曹襄,改由定襄出发,北上进击左贤王。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使得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上得到解决。史书不载曹襄的具体功绩,但在军中应当是恪尽职守的,且没有出格之举。还朝后由于卫青因未能全歼伊稚斜单于军,而未得益封,其部下军吏卒皆无封侯者,曹襄是卫青所属军队也无甚封赏。曹襄于元鼎三年去世,与其继父汝阴侯夏侯颇之死在同一年,其子曹宗袭平阳侯。其母平阳长公主后嫁长平侯卫青(卫青一生无嫡子)。[page]
主要功绩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漠北之战中曹襄为后将军跟随卫青出战。汉武帝在战前进行的部署是:大将军卫青率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中将军公孙敖、后将军曹襄, 统率骑兵5万出代郡寻找匈奴左贤王决战;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5万骑出定襄,寻找匈奴单于的主力军决战。后由于情况有变,卫青所率,包括后将军曹襄,改由定襄出发,北上进击左贤王。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使得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上得到解决。
史书不载曹襄的具体功绩,但曹襄在军中应当是恪尽职守的,且没有出格之举。还朝后由于卫青因未能全歼伊稚斜单于军,而未得益封,其部下军吏卒皆无封侯者,曹襄是卫青所属军队也无甚封赏。
虽无益封,但通过此战可见曹襄并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同其先祖战将曹参一样,曹襄也是驰骋疆场杀退匈奴的好男儿。
人物结局
曹襄于元鼎三年去世。其子曹宗袭平阳侯位。
在茂陵东侧平阳公主墓旁,有两座并列排布其间几乎没有间隙的的覆斗型墓,完全符合西汉同茔不同穴的合葬制,疑为曹襄与其妻卫长公主合葬墓。
相关史料
《史记 卷十四曹相国世家》
阳侯窋,高后时为御史大夫。孝文帝立,免为侯。立二十九年卒,谥为静侯。子奇代侯,立七年卒,谥为简侯。子时代侯。时尚平阳公主,生子襄。时病疠,归国。立二十三年卒,谥夷侯。子襄代侯。襄尚卫长公主,生子宗。立十六年卒,谥为共侯。子宗代侯。征和二年中,宗坐太子死,国除。
《汉书 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
窋嗣侯,高后时至御史大夫。传国至曾孙襄,武帝时为将军,击匈奴,薨。子宗嗣,有罪,完为城旦。
《史记 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
将军曹襄,以平阳侯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出定襄。襄,曹参孙也。
曹家世系
高祖六年(前201)时,分封列侯的爵位,把平阳的一万零六百三十户封给曹参作为食邑,封号为平阳侯。 惠帝时,曹参做汉朝相国有三年时间,他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其子曹窋接替了他父亲的侯位,为侯二十九年后去世,谥号为静侯。曹窋死后,其子曹奇接替侯位,为侯七年去世,谥号为简侯。曹奇的儿子曹时接替侯位。曹时娶了平阳公主,生儿子曹襄。曹时得了疫病,后回到封国。曹时为侯二十三年去世,谥号为夷侯。曹时的儿子曹襄接替侯位。曹襄娶了卫长公主,生儿子曹宗。曹襄为侯十六年去世,谥号为共侯。曹襄的儿子曹宗接替侯位。
《史记》记载曹宗坐卫太子死,侯国废除。《汉书》则记为曹宗罪名为“与中人奸,阑入宫掖门”,曹宗用钱赎死罪而失侯,被处以完刑,为城旦。 曹宗的子女无遇害记载。
汉宣帝元康四年,曹宗之子曹喜奉诏复家。汉哀帝元寿二年,曹襄之玄孙曹本始以公士爵位得到绍封。到汉平帝元始元年户数满二千户。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曹本始之子曹宏得到绍封。到班固著《汉书》时,曹宏之子曹旷袭平阳侯位。
从西汉到东汉,平阳曹氏可谓百年侯爵。
《汉书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臣表第四》
平阳
(曹参)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侯。以将军入汉,以假左丞相定魏、齐,以右丞相,侯,万六百户。
始封 六年十二月甲申封,十二年薨。
子 孝惠六年,靖侯窋嗣,二十九年薨。
孙 孝文后四年,简侯竒嗣,七年薨。
曾孙 孝景四年,夷侯时嗣,二十三年薨。
玄孙 元光五年,共侯襄嗣,十六年薨。
六世 元鼎二年,侯宗嗣。二十四年。征和二年,坐与中人奸,阑入宫掖门,入财赎,完为城旦。户二万三千。
七世 元康四年,参玄孙之孙杜陵公乘喜,诏复家。
九世 元寿二年五月甲子,侯本始以参玄孙之玄孙杜陵公士绍封,千户,元始元年益满二千户。
十世 建武二年,侯宏嗣,以本始子举兵佐军,绍封。
十一世 侯旷嗣,今见。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125年、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汉朝(Han Dynasty,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十二月-8年十一月)和东汉( 又称后汉,公元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两个时期,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公元221年,自认是汉室后代的刘备(汉昭烈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是三国之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史学上并不将其并入汉朝历史。...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