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妙 汉桓帝刘志第三任皇后
- 中文名:窦妙
- 国籍:东汉
- 民族:汉族
- 逝世日期:公元172年
- 职业:贵人→皇后→皇太后
- 籍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
- 谥号:桓思皇后
- 陵墓:宣陵
窦妙(?―172年),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大将军窦武长女 ,汉桓帝刘志第三任皇后。延熹八年(165年),窦妙入宫,受封贵人。 同年被立为皇后。窦妙虽贵为皇后,但很少受到汉桓帝的宠幸。永康元年(167年),汉桓帝去世,窦妙被尊为太后。因汉桓帝无子,故立解渎亭侯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窦妙去世,谥号桓思皇后,与汉桓帝合葬于宣陵。
人物生平
入宫封后
延熹八年(165年)二月,汉桓帝废黜皇后邓猛女。同年,窦妙被选入掖庭,受封为贵人。 同年十月二十日,汉桓帝立窦妙为皇后。 窦妙虽然贵为皇后,但很少受到汉桓帝的宠幸,汉桓帝最宠幸的是采女(宫女)田圣等人。
拥立灵帝
永康元年(167年)冬天,汉桓帝卧病,便擢升田圣等九名采女为贵人。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病逝。十二月二十九日,窦妙被尊为皇太后。因汉桓帝无子,窦妙的父亲城门校尉窦武召侍御史、河间人刘儵,向他询问河间国中王子、列侯中的优秀者,刘儵推举解渎亭侯刘宏。窦武入宫报告女儿太后窦妙,于是窦妙派代理光禄大夫刘儵持符节,率领左右羽林军到河间迎接刘宏继位。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初三日,窦妙任命父亲窦武为大将军。正月二十日,刘宏来到洛阳夏门亭,窦妙派窦武持符节,用王青盖车迎刘宏入殿中。正月二十一日,刘宏即皇帝位,是为汉灵帝。
家族失势
窦妙素来性格忌妒残忍,积怒田圣等人,汉桓帝灵柩尚在前殿,就把田圣杀了。又想把汉桓帝的所有贵人都杀掉,中常侍管霸、苏康苦苦劝谏,才没有下手。当时窦武阴谋诛杀宦官,而中常侍曹节等诈称汉灵帝诏书把窦武诛杀,将窦妙搬到南宫云台居住,窦妙的家属都被流放到比景。
窦武虽然被诛杀,但汉灵帝还是念及太后窦妙援立自己为帝的功劳,建宁四年(171年)十月初一日,率领群臣到南宫朝拜太后窦妙,亲自奉献祝寿。黄门令董萌,因此多次为太后窦妙申诉怨忿,汉灵帝一一采纳,供养资奉比以前有所增加。中常侍曹节、王甫疾恨董萌依附帮助太后窦妙,便诬陷他毁谤汉灵帝母亲董氏(董太后),董萌因罪下狱而死。
忧郁而死
熹平元年(172年),窦妙的母亲在比景去世,窦妙因母亲的逝去而忧郁成疾,于同年六月初十日(7月18日)病逝。 死后与汉桓帝合葬于宣陵 ,谥号桓思皇后。
历史评价
范晔《后汉书》:“太后素忌忍”
蔡东藩:“窦太后徙居南宫,虽由自取,然于窦武陈蕃之欲诛权阉,太后固未尝与谋;曹节王甫非不知太后之无能为,但既杀窦武,不能不归狱太后,为斩草除根之计;其所以逼徙南宫,不即害死者,尚恐清议难逃耳。然灵帝为太后所援立,应知感念旧恩,入宫一谒,又复绝迹不朝,至于太后殁后,且因阉竖之议为改葬,瞻顾徬徨,微陈球之抗议于先,李咸之赞同于后,几何不令太后之遗恨无穷也!”
史籍记载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
《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第八》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
《后汉书·卷六十九·窦何列传第五十九》
家庭成员
祖父:窦奉,官至定襄太守。
父亲:窦武,官至大将军,封闻喜侯。
兄弟:窦机,官至侍中,封渭阳侯。
丈夫:刘志,汉桓帝。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125年、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汉朝(Han Dynasty,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十二月-8年十一月)和东汉( 又称后汉,公元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两个时期,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公元221年,自认是汉室后代的刘备(汉昭烈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是三国之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史学上并不将其并入汉朝历史。...
陕西,简称“陕”或“秦”,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有西周、秦、汉、唐等14个政权在陕西建都,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