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媛 汉元帝刘奭的宠妃
- 中文名:冯媛
- 别名:冯昭仪
- 国籍:西汉
- 民族:汉族
- 逝世日期:公元前6年
- 职业:嫔妃、王太后
- 籍贯: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安)
- 封号:长使→美人→婕妤→昭仪→王太后
冯媛(?—公元前6年),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安)人,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长女,汉元帝刘奭的宠妃,汉平帝刘衎的祖母。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选入后宫。初为长使,数月升为美人。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生子刘兴,封为婕妤。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汉元帝在虎圈观兽搏斗,妃嫔都在座奉陪。一只熊突然跑了出圈外,冯媛因挡熊救驾,汉元帝感激惊叹,对冯媛倍加敬重。
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汉元帝封刘兴为信都王,并封冯媛为昭仪。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冯媛为信都太后,与子刘兴居于储元宫。河平年间(公元前28年―公元前25年),随子刘兴前往封国。阳朔二年(前23年),刘兴被改封中山王,冯媛称为中山太后。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遭傅太后使人诬陷,服毒自杀。
人物生平
封为婕妤
冯媛,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安)人,是冯奉世的长女。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冯媛被选入后宫。当时其父冯奉世担任执金吾,冯媛开始为长使,数月升为美人。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生下儿子刘兴,被封为婕妤。此时其父冯奉世升为右将军、光禄勋,冯奉世长子冯野王为左冯翊,父子并居朝廷,议论者认为他们是以才器而官居要职,不是因为冯媛的关系。而冯媛在受内宠方面与傅昭仪等同。
挡熊救驾
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汉元帝前往虎圈,观赏野兽搏斗,妃嫔们都在座奉陪。一只熊突然跳出圈外,攀着阑杆想上殿堂。汉元帝左右的侍从、贵族、包括傅昭仪在内的妃嫔们,都惊慌逃命。只有冯媛,一直向前站着挡住熊。左右侍从杀了熊。汉元帝问冯媛说:“人人恐惧,你为什么上前阻挡熊?”冯媛说:“猛兽凶性发作,只要抓着一个人,就会停止攻击,我恐怕它直扑陛下的座位,所以以身阻挡它。” 汉元帝感激惊叹,对冯媛倍加敬重。而傅昭仪等都深为惭愧 ,从此傅昭仪与冯媛产生隔阂。随子就藩
建昭二年(前37年)六月,汉元帝封刘兴为信都王 ,并封冯媛为昭仪。
竟宁元年(前33年)五月二十五日,汉元帝去世 ,冯媛被尊为信都太后,与其子信都王刘兴共居于储元宫。
河平年间(前28年―前25年),冯媛跟随儿子刘兴前往封国。阳朔二年(前23年),刘兴被改封为中山王 ,是为中山孝王,冯媛随其前往中山,称为中山太后。
元延四年(前9年),汉成帝刘骜立定陶王刘欣(傅昭仪的孙子)为太子,封中山王刘兴的舅舅、冯媛的弟弟冯参为宜乡侯。
绥和元年(前8年)八月初九日,中山王刘兴去世 ,刘兴的儿子、冯媛的孙子刘衎继中山王位,当时刘衎未满周岁,患有惊风病,由冯媛亲自照顾。
服毒自杀
绥和二年(前7年),太子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汉哀帝派中郎谒者张由带着医生去为中山王刘衎治病,张由平时有狂病,发病时一怒之下就离开中山,回到长安。尚书对着文书斥责张由擅自离开的罪责,张由恐惧,就诬陷中山太后冯媛咒诅汉哀帝与傅太后(即傅昭仪)。傅太后平时常常怨恨冯媛,因此派御史丁玄审理此事,逮捕中山王的官吏及冯媛兄弟在中山国的一百多人,分别监禁在洛阳、魏郡、巨鹿,几十天得不到供词。又另派中谒者令史立与丞相长史、大鸿胪丞一同审理。史立迎合傅太后的旨意,希望得以封侯,就以刑讯逼供冯媛的妹妹冯习和守寡的弟媳君之(姓氏不详,名君之),死了几十人。巫师刘吾承认做过咒诅之事,医生徐遂成说冯习、君之曾经说:“武帝时医生修氏治好武帝的病,赏钱二千万,现在治好了皇上,却不能封侯,不如杀死皇上,让中山王代替他,就能够封侯了。”史立等人上奏冯媛等行诅咒之术,想要谋反,实属大逆不道。他们责问冯媛,冯媛不肯招认。史立说:“熊跑到殿上的时候多么勇敢啊,现在怎么害怕了!”冯媛回来后对左右侍者说;“这是宫中的话,前朝的旧事,官吏们如何能知道?这是要陷害我的明证。”于是服毒自杀。
冯媛自杀之前,有关部门官员奏请汉哀帝诛杀冯媛,汉哀帝不忍心这样做,就下令将冯媛废为庶人,迁居到云阳宫。冯媛死后,有关部门官员又上奏汉哀帝,说冯媛死在下诏废掉之前。于是汉哀帝下诏按诸侯王太后的礼仪下葬了冯媛。宜乡侯冯参、君之、冯习的丈夫和儿子等那些受到牵连之人,有的自杀,有的被处以死刑。冯参的女儿冯弁是中山孝王刘兴的王后,生有两个女儿,有关部门官员奏请将她废为庶人,和冯氏家族一起迁回原籍。
历史评价
班固:①冯婕妤内宠与傅昭仪等。 ②序自汉兴,终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然其保位全家者,唯文、景、武帝太后及邛成后四人而已。至如史良娣、王悼后、许恭哀后身皆夭折不辜,而家依托旧恩,不敢纵恣,是以能全。其余大者夷灭,小者放流,呜呼!鉴兹行事,变亦备矣。
李东阳:圈门昼开熊不守,婕妤当前众嫔走。荷君光宠捍君危,不然安用贱妾为。君身如山妾如叶,君有不虞安置妾。亦知仓卒非贾恩,恩多妒深翻在睫。冯婕妤,昔非勇,今非怯,掖庭佞儿何喋喋!
蔡东藩:冯婕妤之当熊,绰有父风,彼虽一娉婷弱质,独能奋身不顾,拚死直前,殆与乃父之袭取莎车,同一识力。
史籍记载
《汉书·卷九·元帝纪第九》
《汉书·卷十·成帝纪第十》
《汉书·卷七十九·冯奉世传第四十九》
《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资治通鉴·卷二十九》
《资治通鉴·卷三十》
家庭成员
父亲
冯奉世,官至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
兄弟姐妹
- 兄弟
冯谭,冯奉世长子,官至天水司马、校尉。
冯野王,冯谭弟,字君卿,官至大鸿胪、琅邪太守,袭爵关内侯。
冯逡,冯野王弟,字子产,官至清河都尉,陇西太守。
冯立,冯逡弟,字圣卿,官至东海太守、太原太守。
冯参,冯立弟,字叔平,官至安定太守、谏大夫,封宜乡侯。
- 妹妹
冯习,冯媛妹,因冯媛事连累被杀。
丈夫
刘奭,汉元帝
子孙
- 儿子
刘兴,中山孝王
- 孙子
刘衎,汉平帝
- 孙女
刘谒臣,修义君
刘哉皮,承礼君
刘鬲子,尊德君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125年、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汉朝(Han Dynasty,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十二月-8年十一月)和东汉( 又称后汉,公元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两个时期,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公元221年,自认是汉室后代的刘备(汉昭烈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是三国之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史学上并不将其并入汉朝历史。...
山西,简称“晋”,山西古代又称并州古属冀州之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