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延 东汉中兴将领
- 中文名: 盖延
- 别 名: 盖巨卿
- 国 籍: 中国(东汉)
- 民 族: 汉族
- 出生地: 渔阳要阳(今北京市)
- 出生日期: 未知
- 逝世日期: 39年
- 职 业 军:事家
- 主要成就: 协助刘秀建立东汉
- 爵 位: 安平侯
- 荣 誉: 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 官 职: 虎牙大将军、左冯翊
盖延(?-39年),字巨卿,渔阳郡要阳县(今北京市平谷区)人。东汉中兴将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力大能挽硬弓,以勇力闻名边疆,原为郡守彭宠部下。后来,随同吴汉归顺刘秀,久经战阵,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任虎牙大将军,封安平侯,参与消灭王郎、刘永、董宪、苏茂,周建,庞萌、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平定先零羌族。
建武十一年,拜左冯翊,领兵如故。建武十五年,卒于任上。
人物生平
投奔刘秀
盖延身高八尺,能挽弓三百斤。边疆风俗崇尚勇力,而盖延以勇气闻名。并为郡列掾、州从事,所在都能尽职办事。彭宠为太守,召盖延署职营尉,代理护军。王郎起义时,盖延与吴汉一起投靠刘秀。盖延行至广阿(今河北隆尧县),拜为偏将军,号为建功侯,跟从平定河北。刘秀即位后,以盖延为虎牙将军。
击杀刘永
建武二年(26年),改封盖延为安平侯。并派他南击敖仓(今河南荥阳市),转攻酸枣县(今河南延津县)、封丘县(今河南封丘县),三地皆被夺取。当年夏天,督率驸马都尉马武、骑都尉刘隆、护军都尉马成、偏将军王霸等南伐刘永,先攻下襄邑(今河南睢县),进而攻取麻乡县(今江苏砀山境),于是围刘永于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数月之后,尽收田野之麦,乘夜以梯入其城。刘永惊惧,引兵逃出东门,盖延追击,大破刘永军。刘永弃军逃奔谯(今安徽亳县),盖延进攻,攻薛县,杀了他的鲁郡太守,而彭城、扶阳、杼秋、萧县都投降了。又攻破刘永沛郡(郡治相县,今安徽淮北西北)太守,把他杀了。刘永部将苏茂、佼疆、周建等三万余人救刘永,共攻盖延,盖延与他们战于沛西,大破其军。刘永军乱,落水溺死者大半。刘永弃城走湖陵(今山东鱼台东南),苏茂奔广乐(今山东虞城西北)。盖延就平定了沛、楚、临淮(郡治徐县,今江苏泗洪东南)等地,修了高祖庙,设立啬夫、祝宰、乐师,以主持庙祀。
建武三年(27年),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再反,迎回刘永,盖延再率诸将围攻百日之久,收取田间麦子。刘永缺粮,突围而走,盖延追击,尽获其辎重。刘永被部将所杀,刘永之弟刘防举城投降。
连遭败绩
建武四年(28年)春天,盖延又击苏茂、周建于蕲县,进与董宪战于留县,都破敌。因此率平狄将军庞萌攻取西防县。再追击击败周建、苏茂于彭城,苏茂、周建逃奔董宪,董宪部将贲休举兰陵城投降。董宪听到,自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北)围贲休。当时盖延及庞萌在楚,请求前往援救。刘秀命令说:“可直往捣郯,兰陵之围必解。”盖延等以贲休城危,于是先赴。董宪迎战而诈败,盖延等将其逐退,因而破围入城。第二天,董宪大举出军合围盖延军,盖延军畏惧,急忙出城突围而走,因往攻郯。刘秀责备说:“原来令你先赴攻郯,是出敌不意。现既已奔走,贼军的计谋已立定了,兰陵之围岂可解吗!”盖延等到郯县,果然攻不下来,而董宪攻取了兰陵,杀了贲休。盖延等往来邀击董宪别将于彭城、郯、邳之间,或者每天战上数合,略有些收获。刘秀以盖延轻敌深入,几次以诏书训诫。等到庞萌谋反,攻杀楚郡太守,引军袭击打败盖延,盖延逃走,北渡泗水,把舟楫破坏掉,把桥梁拆除掉,仅以身免。刘秀率军东征,征召盖延与大司马吴汉、汉忠将军王常、前将军王梁、捕虏将军马武、讨虏将军王霸等会师任城,讨伐庞萌于桃乡,一起从征董宪于昌虑,全都攻破平定。
讨伐陇蜀
建武六年(30年)春天,盖延受命屯兵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建武六年四月,汉光武帝派遣耿弇、盖延等七将军自陇道伐蜀,隗嚣发兵反汉,光武帝派遣大司马吴汉、征南大将军岑彭围西城,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围攻上邽。后因公孙述发兵援救隗嚣,岑彭兵败,而此时汉军补给困难,粮食已尽,盖延、耿弇等军被迫出陇西。隗嚣收拾残部,一时又夺占陇西数郡。
建武九年(33年),隗嚣去世,部众拥立其少子隗纯为王。
翌年八月,耿弇、寇恂攻破高平第一城。十月,来歙、盖延攻破落门(今甘肃武山县),王元只身逃奔公孙述,隗纯逃入胡地,后被捕杀。此战,历时4年,陇西始平定。 冬,此前支持隗嚣的先零羌各部落侵扰陇西等地,来歙率领盖延等进攻先零羌族,斩杀数千人,开仓赈饥,陇右遂安。
建武十一年(35年),随同中郎将来歙攻打河池(今甘肃徽县),未能攻克,以病引回,拜左冯翊,领兵如故。
晚年生活
建武十三年(37年),增加封邑定食万户。建武十五年(39年),病逝于任上。
《后汉书》有传。《资治通鉴》、《东观汉记》、《太平御览》亦均有事迹记载。
历史评价
刘秀:“庞萌一夜反叛,相去不远,营壁不坚,殆令人齿欲相击,而将军有不可动之节,吾甚美之。”
范晔:“虎牙猛力,功立睢阳。”
徐钧:“力挽强弓数百斤,兵锋到处策奇勋。可怜轻敌多深入,不似君王善料军。”
轶事典故
来歙召盖延的典故讲述的是来歙遇刺后,将最高指挥权交给盖延的故事。
建武十一年(35年),来歙与盖廷进攻公孙述的部将王元、环安所据守的河池、下辨,攻陷了这两座城池,于是乘胜进击。蜀人非常恐惧,派刺客刺杀来歙,来歙受伤未死,派人紧急召见盖延。盖延见到来歙受伤的祥子,伏地痛哭,不能仰视。来歙叱责盖延说:”你怎么敢这样!现在,作为皇命在身的人被刺客刺伤,不能报效国家了,因此才把你叫来,想把统帅军队的事托付给你,可你却像小孩儿一样哭个没完吗!刀虽还长在我的身上,难道就不能下令杀了你吗?”盖延收住眼泪勉强起身,接受嘱托。来歙亲自给皇上写表章,写罢扔下笔,抽出刺进身体的兵刃,气绝身亡。
家族成员
儿子:盖扶,袭爵安平侯。
孙子:盖侧,盖扶之子,袭爵安平侯,永平十三年(70年),参与舅舅王平谋反伏诛,安平侯国废除。
曾孙:盖恢,永初七年(113年),邓太后追封盖恢为芦亭侯。
玄孙:盖遂,盖恢之子,袭爵芦亭侯。
后世地位
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追忆当年随其父皇打下东汉江山的功臣宿将,命绘二十八位功臣的画像于洛阳南宫的云台,盖延名列其中,为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一位。
盖延在盖氏宗族中有很高的地位,与盖文达分别代表文武两方面最高地位。盖姓宗祠通用联中,就有两幅是关于盖延的:云台图像;瀛洲列名、威重虎牙,肖玉容于云阁; 文蜚风采,列金马于瀛洲。
这两幅对联都是上联典指盖延,因其图像被绘于云台阁。下联典指盖文达,贞观初年,被称为“瀛洲十八学士”之一。
史籍记载
《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
云台二十八将
云台二十八将,是指在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建立东汉政权过程中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二十八员大将,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28位大将的画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范晔《后汉书》为二十八将立传,称“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其中功劳最大的当属岑彭、冯异,《后汉书·卷十七》论曰:中兴将帅立功名者众矣,惟岑彭、冯异建方面之号,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两将之功实为大矣。若冯、贾之不伐,岑公之义信,乃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克成远业,终其全庆也。
云台二十八将排名如下:
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祐,祭遵,景丹,盖延,铫期,耿纯,臧宫,马武,刘隆,马成,王梁,陈俊,杜茂,傅俊,坚镡,王霸,任光,李忠,万脩,邳彤,刘植。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125年、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汉朝(Han Dynasty,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十二月-8年十一月)和东汉( 又称后汉,公元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两个时期,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公元221年,自认是汉室后代的刘备(汉昭烈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是三国之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史学上并不将其并入汉朝历史。...
北京,简称“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古称燕京、北平、燕都、幽州、大都、京师、京城等,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