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殇帝 东汉第五位皇帝
- 本名:刘隆
- 别名:汉殇帝
- 字:盛
- 所处时代:东汉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洛阳
- 出生日期:105年11月5日
- 逝世日期:106年9月21日
- 在位时间:106年2月13日—106年9月21日
- 谥号:孝殇皇帝
- 陵墓:康陵
- 年号:延平(106年)
汉殇帝刘隆(105年11月5日—106年9月21日),男,汉族,汉和帝刘肇少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登基时离出生刚满百天,是中国历史上继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不满周岁便夭折,虚寿二岁,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皇帝,谥号孝殇皇帝。
刘隆因为年幼,由皇太后邓绥临朝听政。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汉殇帝刘隆,字盛,生于元兴元年(105年),是汉和帝刘肇的小儿子。刘隆的父亲汉和帝刘肇在世的时候,生了许多皇子,但大都夭折。汉和帝以为宦官、外戚在谋害他的儿子,便将剩余的皇子留在民间抚养。
登基为帝
元兴元年十二月(106年1月)辛未日,汉和帝在章德前殿去世,此时刘隆刚出生100余日。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是汉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自幼生有怪病,多年不愈,汉和帝皇后邓绥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于是立刘隆为皇帝,是为汉殇帝,改年号为延平,封其兄刘胜为平原王,邓绥进升为太后,并由邓绥临朝听政。
年幼夭折
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106年9月21日),在太后邓绥发号施令之际,仅当上220天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年仅一岁,因夭折而亡,故上谥号为“孝殇皇帝”,死后葬于康陵。汉殇帝是中国帝王中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他被史家称为“八月皇帝”或“百日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汉殇帝即位后,由邓太后临朝听政。邓太后首先针对东汉的一些弊端采取有力的措施。其一,反对淫祀。其二,邓太后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本,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延平元年五月,即下诏大赦天下,犯法禁锢者一律释放为平民,以“柔道”制天下。其三,东汉自开国至殇帝80多年的时间内,宫女入宫不绝如缕,以至宫女如云,造成“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并且加重汉廷的财政开支。邓太后自幼入宫,对此甚为了解,延平元年六月,一次诏免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但邓太后毕竟是外戚势力的总代表,在积极治国的同时,仍念念不忘巩固加强自己的统治。延平元年四月,她将哥哥邓骘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车骑将军,控制拥有决策权的内朝机构。
军事
延平元年(106年)四月,鲜卑人中的辽东鲜卑突然再次攻打渔阳郡(今北京密云西南),大抢一通后满载而归。渔阳太守张显接到报告后大怒,叫上几百个弟兄,出塞追击撤退的鲜卑人。鲜卑人渐渐把汉军引入危险地带,严授劝张显不要再急于追击,以免中鲜卑人的埋伏。严授建议先安下营寨,派出轻骑兵去打探一下再追也不迟。严授的主意很稳妥,但张显不听,反而认为严授胆小,气得几乎当场就要斩杀严授。最后张显虽然没有阵前斩将,但终究不听严授的建议,下令急速追击,结果真的中了鲜卑人的伏击,张显中箭阵亡,手下士卒四散逃跑。只有那被张显称为“胆小鬼”的严授,不仅没有逃跑,反而杀死多名敌人,自己身负十余处伤,最后战死。邓绥接到渔阳战役的消息后非常感慨,亲自为烈士写文章予以褒奖,又赏赐烈士家属很多钱财,还提拔他们的子弟做官。
从此以后,鲜卑人在历史舞台上登场的次数日益增多,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
经济
邓太后除对一些弊端进行调整、革除外,还十分注意节俭与劝农。延平元年六月,诏令减损膳馐、帷帐、珍玩等耗物费工之物。此后,还下令郡国贡奉仅为原额的一半,御府、尚方、织室所负责的锦绣、冰纨、绮罗、金银、珠宝、玳瑁、雕镂等玩弄之物,一律不再继续造作,从而减省巨大的财政开支。
历史评价
范晔《后汉书》:“殇世何早,平原弗克。”
家族成员
父母
父亲:汉和帝刘肇;
养母:和熹皇后邓绥(邓太后)
兄弟姐妹
• 哥哥
平原王刘胜;
• 姐妹
脩武长公主刘保
共邑公主刘成;
临颍公主刘利,嫁即墨侯、侍中贾建。
闻喜公主刘兴;
相关史籍
《后汉书·卷四·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影视形象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出现。
东汉皇帝列表
庙号 |
谥号 |
名讳 |
在位年份 |
年号 |
年号始终 |
在位时长(按年号算) |
世祖 |
25年—57年 |
建武 |
25年—56年 |
33年 |
||
建武中元 |
56年—57年 |
|||||
显宗 |
孝明皇帝 |
57年—75年 |
永平 |
58年—75年 |
18年 |
|
肃宗 |
孝章皇帝 |
刘炟 |
75年—88年 |
建初 |
76年—84年 |
13年 |
元和 |
84年—87年 |
|||||
章和 |
87年—88年 |
|||||
穆宗 (后除) |
孝和皇帝 |
刘肇 |
88年—105年 |
永元 |
89年—105年 |
17年 |
元兴 |
105年 |
|||||
|
孝殇皇帝 |
刘隆 |
105年—106年 |
延平 |
106年 |
1年 |
|
孝德皇帝 |
- |
- |
- |
0年 汉安帝追尊为“孝德皇” |
|
恭宗 (后除) |
孝安皇帝 |
刘祜 |
106年—125年 |
永初 |
107年—113年 |
19 |
元初 |
114年—119年 |
|||||
永宁 |
120年—121年 |
|||||
建光 |
121年—122年 |
|||||
延光 |
122年—125年 |
|||||
|
北乡侯 |
125年 |
- |
- |
0年 一般不认为是东汉皇帝之一 |
|
敬宗 (后除) |
孝顺皇帝 |
刘保 |
125年—144年 |
永建 |
126年—132年 |
19年 |
阳嘉 |
132年—135年 |
|||||
永和 |
136年—141年 |
|||||
汉安 |
142年—144年 |
|||||
建康 |
144年 |
|||||
|
孝冲皇帝 |
144年—145年 |
永嘉 |
145年 |
1年 |
|
|
孝质皇帝 |
刘缵 |
145年—146年 |
本初 |
146年 |
1年 |
|
孝穆皇帝 |
刘开 |
- |
- |
- |
0年 追尊为孝穆皇 |
|
孝崇皇帝 |
刘翼 |
- |
- |
- |
0年 追尊为孝崇皇 |
威宗 (后除) |
孝桓皇帝 |
刘志 |
146年—167年 |
建和 |
147年—149年 |
21年 |
和平 |
150年 |
|||||
元嘉 |
151年—152年 |
|||||
永兴 |
153年—154年 |
|||||
永寿 |
155年—158年 |
|||||
延熹 |
158年—167年 |
|||||
永康 |
167年 |
|||||
|
孝元皇帝 |
- |
- |
- |
0年 汉灵帝追尊 |
|
|
孝仁皇帝 |
刘苌 |
- |
- |
- |
0年 汉灵帝追尊 |
|
孝灵皇帝 |
刘宏 |
168年—189年 |
建宁 |
168年—172年 |
21年 |
熹平 |
172年—178年 |
|||||
光和 |
178年—184年 |
|||||
中平 |
184年—189年 |
|||||
|
弘农怀王 |
189年 |
光熹 |
189年 |
1年 |
|
昭宁 |
189年 |
|||||
|
孝献皇帝 |
189年—220年 |
永汉 |
189年—189年 |
31年 |
|
中平 |
189年—189年 |
|||||
初平 |
190年—193年 |
|||||
兴平 |
194年—195年 |
|||||
建安 |
196年—220年 |
|||||
延康 |
220年 |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125年、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汉朝(Han Dynasty,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十二月-8年十一月)和东汉( 又称后汉,公元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两个时期,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公元221年,自认是汉室后代的刘备(汉昭烈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是三国之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史学上并不将其并入汉朝历史。...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