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王后 南越国第三代君主赵婴齐的王后
- 本名:樛王后
- 所处时代:南越国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邯郸
- 去世时间:公元前112年
- 职业:南越国第三代君主赵婴齐的王后
樛王后又称作“摎王后”或“摎氏”,是中国古代南越国第三代君主赵婴齐的王后。
南越封后
樛氏是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南越文帝赵皌将太子赵婴齐送到长安为人质。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南越国的控制,使把汉女数人赐给赵婴齐为姬妾,其中樛氏最为得宠,并生有两个 儿子:赵兴、赵次公。南越文帝病危,汉武帝将赵婴齐和樛氏等人送回广州。文帝死,婴齐继位为南越三主。婴齐在南越时,曾娶橙姓越女为妻,生长子赵建德。按制度,应该立赵建德为太子,橙氏为王后,但樛氏在汉朝陪伴婴齐十几年,又有西汉朝廷为后盾,因此赵婴齐请求将樛氏立为王后、赵兴立为太子,得到汉武帝的批准。但此举舍长立幼,为将来南越国之乱种下了祸根。
过了七、八年,赵婴齐病死,太子赵兴继位为南越四主,尊生母樛王后为王太后。
力主归汉
樛氏在嫁给南越王之前,曾与汉朝的官员安国少季有过一段爱情关系,于是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汉武帝特意派遣安国少季为汉使到南越国,希望和平统一,安少季到广州,会见南越四主及王太后樛氏,表达了汉武帝的统一愿望。
初,赵婴齐舍弃长子和越妻,而将小妾樛氏及其儿子立为王后、太子,南越国内越族官员非常不满,对樛氏母子并不依附。因此樛太后和赵兴虽然地位尊贵,却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大权掌握在以丞相吕嘉为首的越族官员手中。樛太后深知自己的处境,在听了安国少季的来意后,非常高兴,力主归顺汉朝,并准备行装,拟择日与儿子赵兴入长安晋见汉武帝。
谋诛吕嘉
樛太后的行为,站在大历史的角度看,是维护统一,是有进步性的,应以肯定。但是站在当时南越国的立场来看,则无疑是为保自己荣华富贵而出卖南越国的主权和利益。因此樛太后卖国求荣的行为在南越国内激起了众怒。宰相吕嘉尤其气愤,与群臣极力反对她的做法。
樛太后便和汉使者谋划诛杀吕嘉。计划是,由赵兴设宴,宴请吕嘉等大臣,然后将他们杀死。宴会上,樛太后质问吕嘉说:“南越归顺汉朝,这是国家的根本利益,你身为宰相,为什么要加以阻挠?”她这是故意想激怒吕嘉。可是吕嘉并未上当。而且吕嘉的弟弟是将军,掌握兵权,带领士兵守在门外,汉使者有所顾忌,未敢动手。摎太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亲自抓起长矛刺向吕嘉,但是赵兴不想事态扩大,出来阻拦,长矛未能投出。吕嘉急忙退席,在弟弟的保护下安全返回家中。政变失败。此事发生在公元前112年(元鼎五年)。
同归于尽
吕嘉和越族贵族与樛太后的矛盾公开且白热化,于是他们四处散布谣言说:“南载王年幼,樛太后是汉朝人,与汉使私通,要把南越先王珍宝献给汉武帝以冒功,如果归顺了,南越国人都会成为汉朝的奴隶。” 南越国人本来就对樛氏以汉女身份占据王后的位子不满,把她骂为失德的淫妇,对她更加反感。
吕嘉见时机成熟,旋举兵叛乱,杀死樛太后、南越王赵兴、汉使安国少季等多人,立“术阳候”赵建德为南越五主。史称“吕嘉之乱”。
汉朝得知此事,果断举兵平叛。第二年(前111年)十月,汉军俘虏并杀死吕嘉、赵建德,存世93年的南越国灭亡,汉朝统一南越。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125年、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汉朝(Han Dynasty,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十二月-8年十一月)和东汉( 又称后汉,公元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两个时期,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公元221年,自认是汉室后代的刘备(汉昭烈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是三国之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史学上并不将其并入汉朝历史。...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