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姬 宁平公主
- 本名:刘伯姬
- 别称:宁平长公主
- 所处时代:汉朝(西汉末年、东汉初年)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南阳蔡阳(湖北襄阳枣阳市西南)
- 出生时间:公元前2年
- 去世时间:公元30年
- 父亲:南顿县令刘钦
- 母亲:樊娴都
- 哥哥:刘縯(刘演),刘仲,光武帝刘秀
- 姐姐:湖阳长公主刘黄,新野长公主刘元
- 夫君:固始侯李通
刘伯姬(公元前2年-公元30年),生于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南阳蔡阳(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西南)人。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刘启的七世孙。父刘钦,西汉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南顿)县令,母湖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大富豪樊重之女。伯姬兄妹6人,长兄刘縯、次兄刘仲、三兄刘秀(东汉光武帝),长姊刘黄、次姊刘元。在排行中刘秀居五,伯姬居六为小妹。父母去世后,刘秀9岁、伯姬4岁,由叔父刘良将他们从南顿带回南阳白水乡(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南)抚养成人。
人物生平
西汉末年,国势日衰,王莽篡政,横征暴敛,灾麦连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伯姬的大哥刘縯、三哥刘秀和新朝宗卿师(掌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李守之子李通、李轶三兄弟也揭竿而起。他们联合绿林军,袭兰乡、克宛城、战昆阳、破武关,终于推翻了新莽,建立了东汉王朝。在这一重大历史变革中,刘伯姬虽系一贵族秀女,却也表现出了大智人勇的英雄气概。
汉军舂陵起兵后,连连取得胜利,都统刘縯灭莽心切,头脑澎涨,不顾敌众己寡的现实,不听邓禹等人的劝阻,自作主张力攻宛城(今南阳)。结果在小长安村(今河南南阳只南)遭到新莽南阳郡守甄阜、都尉梁场邱、偏将军陆智的伏击。战场杀声连天,无数汉军将士和眷属倒在血泊之中。刘仲战死,抚养刘秀、伯姬长大成人的婶母(刘良妻)和她的几个孩子阵亡,汉军大败。刘秀、伯姬兄妹同骑一马向外突围,正行间,见一队官兵正枪挑自己的二姐刘元和两个尚不懂事的外甥女。目睹亲人惨遭杀害,刘秀立即拔出剑来,要与故人拼杀。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伯姬急喊道:“三哥,三哥!你冷静冷静。千仇万恨以后图报,我们不能都死。死了谁还报此血仇!”听了小妹的呼声,刘秀才强咽热泪,喊声:“二姐!”跃马冲出了重围。
汉军退到棘阳,全城一片哭声。原来八九万马,所剩不过千余,且置于甄阜十万大军包围之中,前途未卜。为图生存,兴汉室,刘縯、刘秀、邓禹等接受了李通的建议,亲往平氏县宜秋镇(今河南唐河县东南)找王匡、王常领导的绿林军谋联合。此时悲痛中的刘伯姬,百思不解地反问自己:官军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威慑力?我军又为什么一击即溃?经过一再苦思冥想,刘伯姬决定亲自动手给汉军绣四面大旗,以激励将士前进。于是,她从自己准备做嫁衣的布料中选了四面黄锦旗而,选配了五色彩线,擦干眼泪绣了起来。时值腊月3日那天,联合大军出征前,刘伯姬跑上点将台,亲手将四面黄绢大旗献给了大哥刘縯。刘縯一见高兴万分,连呼:好妹妹!好大旗!将士们一看前有朱雀旗,后有玄武旗,左有青龙旗,右有白虎旗,每个旗中还都绣了个斗大汉字,即时全场沸腾,士气大振。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天刚亮,汉军与绿林军组成的义军按照邓禹“反客为主”的作战计划,一场义军对莽军的反包围战打响了。此刻守在棘阳空城中的刘伯姬,一面组织老弱残兵守城,一面派人将战鼓抬上城头,擂鼓助战。义军越战越勇,莽军听到战鼓声惊魂失魄四处逃命。战斗结束,敌降者达4万之多,棘阳一战不仅为死难的义军将士报了血仇,也大大动摇了新莽王朝的基础。
昆阳(今河南叶县)之战后,刘秀以破虏大将军、武信侯之名带兵北渡黄河,镇压和收编了河北铜马等农民起义军,更始三年(公元25年)四月在高邑(今河北柏乡北)即皇帝位,改元建武。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追封二姐刘元为新野长公主,封大姐刘黄为湖阳长公主,封小妹伯姬为宁平(今河南郸城宁平镇)长公主,封李通为固始(今河南淮阳西北柳林集)侯,拜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的国家财政收支,为九卿之一)。约公元23年,刘伯姬与李通婚。
家族成员
家世
五世祖:长沙定王刘发
高祖父:舂陵节侯刘买
曾祖父:郁林太守刘外
祖父:巨鹿都尉刘回
父亲:南顿县令刘钦
兄弟姐妹
兄弟
长兄刘縯(也写作刘演)
次兄刘仲
三兄光武帝刘秀
姐妹
大姐 湖阳长公主刘黄
二姐 新野长公主刘元
丈夫
固始侯李通
陵墓
刘伯姬逝世后葬于封地宁平县。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双楼乡双楼集东二里宁平镇南20里处,有座隆起的大土丘,人称大张庄古堆,冢高约10米,周边长百余米。
《周口地区志》、清光绪《鹿邑县志》和《郸城县志》等史志均有记载。在历史长河中,此墓虽经无数次地震、水患、塌陷和被盗等灾难,但保存完好程度在中原大地还是少见的。该墓现为郸城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之妹宁平长公主刘伯姬的墓陵。
影视形象
2014年电视剧《秀丽江山之长歌行》白卉子饰演刘伯姬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125年、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汉朝(Han Dynasty,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十二月-8年十一月)和东汉( 又称后汉,公元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两个时期,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公元221年,自认是汉室后代的刘备(汉昭烈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是三国之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史学上并不将其并入汉朝历史。...
河南省,简称“豫”,位于中国中部,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湖北历史源远流长,湖北在春秋战国、三国、明、近现代历史时期表现活跃。...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