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 汉朝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 中文名:李忠
- 别名:李仲都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东莱黄县
- 逝世日期:公元43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东汉开国功臣,从平庞萌,董宪等
治理丹阳,政绩为天下第一 - 封爵:武固侯→中水侯
- 地位: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李忠(?-43年),字仲都,东莱黄县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十五位。公元24年(更始二年),李忠和任光、万脩迎接刘秀入信都。被拜为右大将军、封武固侯。随刘秀灭王郎、平河北。刘秀称帝后,李忠任五官中郎将,被封为中水侯。此后又参加平定庞萌、董宪的战争。天下一统之后,李忠担任丹阳太守多年,治绩天下第一。公元43年(建武十九年),李忠去世。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李忠的父亲担任过西汉王朝的高密(山东高密)都尉。汉平帝元始年间,因父荫,李忠被任命为郎官。当时郎官署之中有官员数十人,在同僚之中李忠以喜爱礼仪、品行端正著称。
王莽政权时期,李忠担任了新博属长(新博就是西汉的信都郡,属长相当于汉朝的都尉),郡中之人都尊敬信任他。
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九月,王莽政权败亡,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改元更始。刘玄登基之后,派遣使者巡行郡国。新博恢复了信都郡的名称,李忠也被更始政权任命为信都郡都尉。
孤城迎主
刘玄称帝之后,河北(黄河以北)各州郡都持观望态度,未曾归附更始政权,公元23年(更始元年),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刘秀到河北后不久,王郎在邯郸称帝,河北多从之。王郎还悬赏:“天下有得刘秀首级献于朕者,赏邑10万户。”一时间,刘秀的处境颇为艰难,被迫南逃。
李忠慧眼识才,认为当时的天下豪杰只有刘秀能成大事,于是李忠与信都太守任光、信都令万脩、功曹阮况、五官掾郭唐等同心固守信都,等待刘秀。
公元24年(更始二年)春,刘秀从蓟县一路南逃,狼狈得不知往何处去,听说只有信都不服从王郎,就奔赴信都。任光、李忠等听说刘秀到了,大喜过望,马上打开城门,任光、李忠、万脩率领官属欢迎晋谒。官吏民众都高呼万岁。
刘秀入驻信都之后,任命李忠为右大将军,封武固侯。当时刘秀还解下自己所佩带的绶带替李忠带上,以示恩宠。
随后刘秀任命宗广领信都太守职务,留守信都,自己率领任光、李忠等诸将征讨周边不服从命令的属县。到达苦胫县的时候,刘秀会合各路将领,问他们都在征战中抢夺到了哪些财物,一问之下才发现,诸将之中只有李忠没有纵兵掠夺。刘秀就说:“我想特别赏赐李忠,你们不会有什么不满吧?”就以自己所乘的大骊马及绣被衣物赐给李忠。
公而忘私
刘秀整顿兵马之后开始讨伐王郎,李忠也随刘部队一路打到巨鹿,巨鹿是邯郸的门户,巨鹿一破,邯郸不保,王郎派大将王饶坚守巨鹿,汉军一时间没有攻下,此时,王郎另外派遣将领率军进攻信都,去抄刘秀的后路。
王郎的部队一到信都,信都豪强马宠等人打开城门将其放入城中,他们又把太守宗广及李忠的母亲、妻子劫持起来,而令李忠的亲属去招降李忠。当时马宠的弟弟跟从李忠为校尉,李忠即时召见,斥责马宠等背恩反城,因而把他杀了。
诸将都惊恐说:“你母亲和妻子还在人家手中,杀了他的弟弟,不是过分了吗!”
李忠说:“如果放纵贼人不杀,便是我对主公有了二心了。”
刘秀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很赞赏李忠的行为。他对李忠说:“当前我们的军队已经作好了部署,将军可以放心地回信都去救你的老母妻子,你可以自行悬赏招募信都城中的吏民,有能能救得你家属的人,赏赐千万钱,到我这里来领取赏金就行。”
李忠说:“蒙明公大恩,我只想到为主公效命,实在不敢顾及自己家属。”
刘秀见李忠不肯回去救援家人,就使任光率兵回救信都,可是任光的士兵在路上或逃散或投降王郎,任光无功而还。恰逢更始帝刘玄派遣将领攻破了信都,李忠家属才得到保全。刘秀因而使李忠回信都,行太守事,李忠回到信都之后,就把郡中那些归附王郎的豪强大姓,诛杀了数百人。等到任光回到信都郡里,李忠就恢复原职,继续担任信都都尉。
从征东海
公元26年(建武二年)春,刘秀称帝后第二次大封功臣,李忠被更封中水侯,食邑三千户。同年,征拜为五官中郎将。
公元28年(建武4年)7月,刘秀派遣虎牙大将军盖延、平狄将军庞萌率领进攻在东海郡割据的董宪。公元29年(建武5年)3月,庞萌反汉,归顺董宪。刘秀闻讯大怒,亲征讨伐庞萌、董宪。李忠也随刘秀出征,参加了平定庞萌、董宪的战役。
治理丹阳
公元30年(建武六年),李忠迁任丹阳郡(郡治宛陵,即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太守。这时国内才初步安定,从南方海边到临近长江、淮河的地区,许多人拥兵割据。李忠到了丹阳郡,对郡内拥兵自立者大力招安,用怀柔的办法安抚顺从亲附的人,那些不降服的人全部诛杀,旬月之间便使全郡平定。
丹阳郡地处长江以南,郡内有许多越族人,李忠因为越族民众的风俗不喜爱学习,男婚女嫁的礼节、仪式要比中原地区落后,于是替他们兴办学校,练习礼节,熟悉法度。李忠还规定,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乡饮酒礼,选用明经的士子,使郡中人们向往、羡慕他们,大力提高读书人的地位。
李忠还制定政策招怀流民,三年间,流民定居丹阳郡从事农业劳动的有五万多人口。随着在籍人口增加,开垦的田土也不断增多。
公元38年(建武十四年),三公考核政绩评定为全国第一,调任为豫章郡(治南昌县,即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区)太守。后来因病免去官职,刘秀征召他回京都休养。
公元43年(建武十九年),李忠病亡。
历史评价
明代谈迁《枣林杂俎》:“景丹、傅俊、李忠,或收战胜之烈,或参帏幄之谋。为功不同,而其策立于当时者,要皆从王事于有终者也。"
家族后裔
李忠死后,其子李威嗣爵,李威死后,其子李纯嗣爵,公元66年(永平九年),因为李纯的母亲杀了李纯的叔叔,国除。113年(永初七年),邓太后复封李纯为琴亭侯。李纯卒,其子李广嗣爵。
史籍记载
《后汉书》、《东观汉记》有传。
《太平御览》、《资治通鉴》均有事迹记载。
后世地位
汉明帝永平年间,明帝追忆当年随其父皇打下东汉江山的功臣宿将,命绘二十八位功臣的画像于洛阳南宫的云台,李忠名列第二十五位。
文学形象
在《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东汉演义》等通俗小说及评书、评话等民间曲艺之中,李忠手使一把长枪,是二十八星宿之中的星日马。他原为宛城县令,刘秀在白水村起兵,李忠就开始追随刘秀。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125年、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汉朝(Han Dynasty,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十二月-8年十一月)和东汉( 又称后汉,公元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两个时期,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公元221年,自认是汉室后代的刘备(汉昭烈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是三国之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史学上并不将其并入汉朝历史。...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