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宫 汉朝大臣
- 本名:马宫
- 字号:游卿
- 所处时代:西汉→新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籍贯:东海戚县
- 职业:官员
- 官职:师疑(太子师)
- 爵位:扶德侯
马宫,生卒年不详,字游卿,本复姓马矢,后改姓马,东海戚县人,西汉时期官员。马宫初任侍郎,后历任楚长史、廷尉平、青州刺史,九江太守等,每到一处都能胜任官职,获得称赞。后入朝任职,历任詹事、光禄勋、右将军,代替孔光担任大司徒,封扶德侯。孔光死后,马宫接替孔光担任太师,兼任司徒。后来辞官归乡,王莽篡位后,复任师疑(太子师),最终死在任上。
人物生平
历任要职
马宫研究严氏《春秋》,应试策对得甲科之选,担任侍郎,后升任楚长史,不久免官。后来,马宫担任丞相史司直。侍中师丹推荐马宫品行高尚,于是升任廷尉平,后历任青州刺史,汝南、九江二郡太守,每到一处都能胜任官职,获得吏民称赞。因此汉成帝刘骜征召马宫入朝任职,任命马宫为詹事、光禄勋。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八月二十七日,新即位的汉平帝刘衎,任命马宫为右将军。 同年九月,马宫代替孔光担任大司徒 ,封爵扶德侯。
元始二年(公元2年),马宫与太师孔光等人称赞摄政大臣王莽的功德可以和周公相比,应该把王莽的功德禀告祭祀宗庙。
元始三年(公元3年)春天,马宫奉命与太师孔光、大司空甄丰、左将军孙建、执金吾尹赏、行太常事太中大夫刘秀等以聘礼纳娶王莽之女王氏(孝平皇后)。
元始四年(公元4年)二月初七日,马宫与大司空甄丰等人带着御用车轿跟皇家仪仗队,前往王莽家宅,迎接王氏入宫,立为皇后。
元始五年(公元5年)四月初一日,孔光去世,马宫接替孔光担任太师 ,兼任司徒。
辞官回乡
当初汉哀帝刘欣在位时,马宫担任光禄勋,与丞相、御史大夫议定汉哀帝祖母傅太后的谥号问题。到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把傅太后的陵墓迁回定陶,按照平民的礼仪安葬,并追究诛杀从前参与议定的人,马宫因与王莽交情深厚,单独得以幸免。但马宫内心感到惭愧恐惧,上书说:“从前担任光禄勋时,讨论已故定陶共王刘康的母亲的谥号,曾经说,‘妇人凭藉丈夫的爵位尊称为号,谥号应该叫孝元傅皇后,称渭陵东园。’我知道小妾不能代表君王,卑贱者不能与尊贵者相提并论,但我却迎合在上者的意旨,附和别人的意见,违反儒家经典,坚持偏邪的说法,用来迷惑贻误圣上。作为臣子,没有尽到忠心,应当处死。但幸蒙皇上准许让臣悔改自新,并让我得以保住性命。我自己深刻地反省,自己上朝为四辅,出入享有三公的待遇,赐爵为列侯,实在没有颜面再看到宫门金殿,也没有心思再居住官府,不应该再拥有封爵食邑。我恭敬地交出太师、大司徒、扶德侯的印信,避开贤能人才上进之路。”八月二十日,王莽以太皇太后王政君的诏命赐给马宫策书说:“你的奏章已交付给有关部门处理,都认为四辅大臣是负责执行国家的宪章大法,三公肩负着辅助君主的重任,如果没有卓异的品德,是无法担此重任。你的陈述,至为诚恳,不敢掩饰自己的过失,已经表明你忠心耿耿,实在令人感动。但只因为你的错误犯在悔改之前,有关部门不敢袒护你的过错,我很敬重你,现在不剥夺你的封爵和食邑,以弘扬‘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民不信不立’的大义。你把太师、大司徒印信绶带交给使者,以侯爵身份离开朝廷,返回家宅养老。”
卒于任上
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位称帝,建立新朝政权。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王莽为太子王临置设师、友各四人,称为大夫,任命马宫为四师之中的师疑 (太子师)。马宫最终死于官任上。
关于姓氏
马宫本复姓马矢,后来马宫为就读学官之名,改称作马氏。
历史评价
班固《汉书》:“自孝武兴学,公孙弘以儒相,其后蔡义、韦贤、玄成、匡衡、张禹、翟方进、孔光、平当、马宫及当子晏咸以儒宗居宰相位,服儒衣冠,传先王语,其酝藉可也,然皆持禄保位,被阿谀之讥。彼以古人之迹见绳,乌能胜其任乎!”
史籍记载
《汉书·卷八十一·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资治通鉴》 卷三十五至卷三十七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125年、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汉朝(Han Dynasty,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十二月-8年十一月)和东汉( 又称后汉,公元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两个时期,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公元221年,自认是汉室后代的刘备(汉昭烈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是三国之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史学上并不将其并入汉朝历史。...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