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恢 西汉时期大臣
- 本名:王恢
- 所处时代:西汉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时间:?
- 去世时间:前133年
- 官职:大行令
- 性别:男
- 职业:将军
王恢(?-前133年),西汉大臣,燕国人。边吏出身,后任大行令。他反对向匈奴和亲。元光二年(前133年),在他的建议下,汉武帝派他为将屯将军,和韩安国、李广、李息、公孙贺,率军在马邑诱敌伏击匈奴。事情败露,匈奴撤退。王恢为保全师,没敢追击。三十万大军无功而返。王恢率军追击,又虑为所败,引用罢归。汉武帝怒其不出击匈奴辎重,欲诛之,恢自杀而死。
基本资料
人物生平
王恢(?-前133年),西汉大臣,燕国人。边吏出身,后任大行令。他一向反对向匈奴和亲。元光元年(公元前134)秋,匈奴来汉请求和亲。大行令王恢认
为匈奴反复无常,主张与匈奴开战,御史大夫韩安国则认为到千里之外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作战难以取得胜利,就如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一样,主张与匈奴和亲。当时朝臣大多数附和韩安国,于是汉武帝同意和亲。到了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夏,雁门马邑豪民聂翁壹通过大行令王恢向武帝进言,利用匈奴刚与汉朝修好,信任边民这一点来引诱军臣单于。武帝听从了王恢的建议,于马邑城伏兵三十万,开始了对匈奴的第一场战争,由于事情败露,匈奴撤退,此战无果而终。对这场战事,太史公在《韩长儒列传》中有详细的描述。(注:雁门是郡名。治所在善无,今山西省右玉南,大约是山西北部和内蒙南部交界地。马邑是县名,今山西朔县。)
成就及荣誉
首先是聂翁壹逃进匈奴做间谍,对单于说自己能斩杀马邑官吏,献城投降。单于贪图财物,信以为真。聂翁壹返汉后斩杀了几个死罪囚徒,把他们的头悬挂在马邑城上,告诉单于的使者说马邑的高级官吏已经死了,可以发兵。军臣单于果然统率十多万骑兵,入侵武州塞。(注:武州,县名。山西左云。)
武帝派出五位将军连同车骑步共三十万在马邑设伏。这五位将军是
卫尉李广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轻车将军,大行令王恢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材官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护军将军。各位将军都隶属韩安国,约定在单于进入马邑时纵兵出击。其中王恢、李息、李广三部从代郡(治所在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兵,主要攻击匈奴后勤部队。最终结果
可惜汉军伪装得太过火,单于一路抢劫到马邑一百里外,看见牛羊遍地,却不见一个人,就起了疑心。于是攻打汉军卫所,捉到武州尉史(匈奴传说是雁门尉史),问出了伏兵实情,引兵北还。王恢听说单于跑了,想想自己带兵不过三万人,万一匈奴合兵一处,肯定抵挡不了,就没去打匈奴的辎重部队。这场大规模的伏击战就这样窝窝囊囊地夭折,双方都白跑一趟。武帝以王恢首发战争却临阵脱逃将王恢下狱,廷尉判处王恢畏敌观望死刑。虽然王恢辨说自己是想保存汉朝三万精兵,且贿赂丞相田蚡一万斤黄金通过太后求情,武帝依然不肯饶他,说单于虽然逃了,但是王恢如果敢击匈奴后勤部队,还是可以有所斩获,以慰将士之心。于是王恢自杀。而武州尉史被单于封他为天王,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汉奸。
人物评价
这场战争,王恢固然有畏战之心,却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武帝不饶王恢,一是因为他能击而不击,弄得武帝高高兴兴出兵却灰头土脸回来,更重要的理由还是杀一儆百,给众将树立了一个靶子。后来李广几次倒霉地碰上匈奴大队,宁可拼到剩下一个人也不敢稍稍避敌锋芒,不能不说有这件事的影响。这一仗,李广也是从代郡出兵攻击匈奴辎重,估计领兵也是三万左右,既然无功想来是没有遇上匈奴军队。李广的官职卫尉位列九卿之中,掌管宫禁宿卫,应该说汉武帝和李广的关系不会太差。公孙贺是卫青的姐夫,是个比较圆滑的人物,在与卫家有关的一干人等中算是活的比较长的了。另外,卫青这时候大约18至21岁,五年后初次出战。汉武喜欢用年轻的将领,比如18岁的霍去病。不用卫青,可能是需要一个亲信在京中替他管理军队,更可能的还是卫青年龄小,还不到20。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125年、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汉朝(Han Dynasty,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十二月-8年十一月)和东汉( 又称后汉,公元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两个时期,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公元221年,自认是汉室后代的刘备(汉昭烈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是三国之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史学上并不将其并入汉朝历史。...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