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 东汉末年的地方军阀
- 中文名:王匡
- 国籍:汉朝
- 出生日期:不详
- 逝世日期:25
- 职业:将领、起义领袖
- 主要成就:领导绿林起义
拥立刘玄为更始帝 - 籍贯:荆州江夏郡新市
- 爵位:比阳王
王匡(?-25年),新朝末年荆州江夏郡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绿林军首领。新朝天凤四年(17年),与王凤。山中瘟疫,他带领部众到南阳,即新市兵。更始元年(23年)拥立刘玄为更始帝,王匡为定国上公。新朝灭亡后,更始帝封他为比阳王。被更始帝猜忌,他投靠赤眉军,后传投刘秀,但半路上打算逃跑,东汉将领宗广把他们全部处斩。
王匡、王凤起义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乱政,社会矛盾尖锐,自然灾害连年不断,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人相食”,民不聊生。于是,各地饥民纷纷起义,终于汇成一场席卷长江、黄河流域声势浩大的全国农民大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这场斗争长达10年之久,这次农民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就是我们湖北省的京山县,它的主要领袖――即绿林军的主要领袖王匡、王凤,就是京山人。
据《后汉书·刘玄传》记载,公元17年(天凤四年),“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新市(今京山县东北部三阳镇一带――编者注,下同)人王匡、王凤为评理诤讼,遂推为渠帅,众数百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今京山县六房附近),藏于绿林(今大洪山一带)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公元21年初,荆州牧接到王莽命令,围剿王匡、王凤等起义军,荆州牧选募壮丁2万,于是年2月前往绿林,镇压起义军。王匡、王凤等人得知莽军前来进剿,立即起兵相遇,就在今京山境内,大破牧军,杀死莽兵数千人,尽获辎重。荆州牧兵败欲归,又遭马武等人拦截,荆州牧吓得魂飞天外,慌忙中驱车旁逸,哪知马武的长矛早已刺入荆洲牧的车中,马武用手一钩,荆州牧的车辕倒地,荆州牧被摔出车外,马武刺杀其骖乘,暂寄下荆州牧人头,大展起义军的威风。荆州牧狼狈逃窜。
王匡、王凤等起义军击败荆州牧2万人后,乘胜攻破竟陵(今潜江市西北),再转攻云杜(今京山县城)、安陆,率众数万人,回绿林中。
地皇二年(公元21年),绿林一带流行瘟疫,已经发展到5万多人的绿林军,病死病倒许多人,于是分兵出征。起义军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今江陵)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等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
七月,新市兵进入随州,平林村(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人陈牧、廖谌等率领数千人号称平林兵,响应起义,汇入绿林军。西汉宗室破落贵族刘玄,也在这时只身投入平林兵的队伍。
十月,南阳大地主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刘縯、刘秀等在舂陵(今湖北枣阳县东)发动族人起兵反莽,因势单力薄,遂派人与新市、平林兵联络,受到王凤、陈牧等人的欢迎,于是,刘縯、刘秀等人也加入到绿林军中。
新市、平林、舂陵兵汇合后,首先占领长聚(今京山县东北部),再进攻新野。据史书记载,在进攻新野时,刘秀还没有马骑。接着他们又攻打唐子乡(今湖北枣阳县北),诱杀湖阳县尉,获大量财物。下江兵亦引军与荆州牧战上唐,莽军大败。
十二月,新市、平林、舂陵兵再次联手,是年除夕之夜,起义军夜袭蓝乡(今河南新野县内)。此地为王莽将领甄阜、梁邱赐的一处留屯辎重地,起义军获大量辎重、粮草。
地皇三年正月(公元22年),起义军进攻泚水,斩王莽将领甄阜、梁邱赐,2万余众的王莽军大半被歼。
王莽将领严尤、陈茂闻甄、梁被杀,带数万人攻打起义军,两军在淯阳(今南阳县西南)相遇,莽兵不堪一击,严、陈大败而逃,起义军乘胜攻下宛城,莽兵投降起义军不下2-3万人。
此时,绿林军已拥兵数十万,各路将领认为应立刘氏宗室为皇帝,以扩大队伍和增加号召力。新市、平林的将领看中刘玄,认为他懦弱,又无兵权,便于控制。于是刘玄于二月(公元23年)在宛城即帝位,恢复汉的国号,建元“更始”。绿林军的重要将领都成为更始政权的重臣。其中,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湖北京山县人)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刘秀为“太常偏将”。
三月,绿林军派王凤、王常、刘秀等人攻占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东北)和郾县(今河南郾城)等地。王莽闻讯,惊恐异常,急忙派大司马王邑与司徒王寻从各地征集精兵42万,号称百万,前往镇压。
六月,王邑、王寻在进攻宛城途中,纵兵包围昆阳,军阵迤逦数百里,然昆阳城中却只有绿林军7-8千人,双方力量相差悬殊。王凤、王常、刘秀等将领商定,由王凤、王常坚守城池,刘秀与宗佻、李轶等13人,乘夜幕掩护,轻骑驰出城南门,到定陵、郾县等地调集援军。
王凤、王常指挥军民拼死战斗,在抵抗42万王莽军10多天的进攻后,刘秀将定陵、郾县的绿林军全部(9千人)调发来昆阳。然而,就是这不到2万人的内外夹击,直把42万王莽军杀得七零八落,莽将王寻被杀,王邑率残兵逃窜,王邑、王寻征集的全部军械辎重,都成了绿林军的战利品。这次战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昆阳之战。
此次战役后,王莽兵力消耗殆尽,绿林军声威大振,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响应,攻杀牧守,自称将军,用汉年号,专等更始诏命。王莽政权的丧钟敲响了。
由于刘縯、刘秀是刘氏宗族,在攻打宛城、昆阳之后,刘氏兄弟在绿林军中影响逐步扩大,直接威胁到刘玄的地位,于是刘玄借杀刘稷时刘縯讲情之机,遂将刘縯杀死。
九月,王匡率大军攻下洛阳,活捉王莽太师王邑、国将哀章。与此同时,绿林军另一支劲旅,又攻破长安,杀死王莽,王莽新朝灭亡。不久,刘玄移都长安。此时,王匡被封为“比阳王”,王凤被封为“宣城王”,朱鲔被封为“胶东王”、王常被封为“邓王”。
刘玄为拉笼刘秀,封刘秀为武信侯,拜他做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名义北伐河北。不久,刘秀在河北势力壮大,脱离更始政权,更始三年六月(公元25年),改元为建武,沿用汉的国号,在高邑自立为皇帝。
刘玄移都长安后,重用贵族,绿林起义的农民领袖王匡、王凤以及在反莽斗争中浴血奋战、屡立奇功的赤眉军领袖樊崇等人都不能得到重用而遭到排挤,倍感心寒,再加上更始政权迅速变质成为腐化的封建政权,百姓失望。以樊崇为首的赤眉军脱离更始政权,自立了一个刘氏新皇帝。樊崇几乎以抓阄的形式,选中西汉刘室后代刘盆子为帝,并让徐宣为丞相,他自己为御史大夫,建立了赤眉军政权。
赤眉政权成立后,樊崇遂引兵西攻长安。此时,绿林军中申屠成、陈牧、成丹等农民领袖已被刘玄杀害,王匡、王凤、张卬(áng)等人也受到刘玄猜疑,并想找机会将他们杀害,王匡等人只好拥兵自保。当樊崇的大军到达长安附近时,王匡等人立即率众投奔樊崇并协助樊崇攻打东都门。建武元年一月(公元26年)赤眉军攻占长安,刘玄肉袒乞降,后被绞杀,更始政权灭亡。
不久,赤眉军退出长安,王匡等人由于不被赤眉军所容,于是在宜阳(今宜阳西)走投刘秀宗广部,后在安邑被宗广杀害。
赤眉军引众东归时,遭到刘秀大军的堵截,因粮尽力绌,自刘盆子、樊崇以下10多万人全部投降,至此,西汉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基本结束。不久,刘秀率军攻下长安,朱鲔率洛阳守军归降,刘秀建都洛阳,东汉王朝建立。
绿林赤眉起义是继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历时10年,席卷全国,推翻了王莽政权,打击了豪强势力,扫荡了奴隶制残余,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王匡、王凤率京山子弟首起于绿林,号领天下,横扫中原,扭转乾坤,其英雄精神好汉气概,彪炳史册。
人物介绍
王匡,王莽时期农民起义领袖。新莽末年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天凤四年(公元17年)与王凤等在绿林山(在今湖北当阳东北)领导饥民起义。后因山中大疫,率部分起义军北入南阳(治今河南南阳),号“新市兵”。更始元年(23 年)率起义军攻占洛阳。王莽政权被推翻后,刘玄封他为比阳王。后遭刘玄疑忌,几为所杀,乃率兵归赤眉军。后投降刘秀,为刘秀部将所杀。
王莽统治时期,荆州地区连年灾荒,广大农民生活无着,纷纷逃离故土。公元17年(天凤四年),饥民们在新市人(今湖北京山)王匡、王凤兄弟的领导下发动起义,以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为根据地,故称绿林军。队伍得到广大民众和附近起义军的响应,迅速扩大。
公元21年(地皇二年),王莽的荆州牧发兵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出山迎击获胜,部众增至数万人,战斗意志高涨起来。公元22年(地皇三年),绿林山中疾疫流行,绿林军出山,一支由王常、成丹等率领,西入南郡(治今湖北江陵),称下江兵;另一支由王匡、王凤、马武等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新市兵攻随县时,平林人陈牧、廖湛率众响应,于是绿林军中又增添了一支平林兵。西汉宗室刘玄,这时也投身于平林兵中。
公元23年(地皇四年)二月,绿林军领袖王匡、王凤等拥立刘玄为皇帝,国号“汉”,年号“更始”。刘秀的哥哥刘縯反对刘玄称帝,被刘玄、王匡等杀死,刘秀因兵力薄弱,不敢公开反抗,忍辱负重,表示忠顺于起义军。
同年八月,绿林军兵分两路,王匡、王凤率军进攻洛阳,另一路申屠建等进攻长安。长安市民发生武装起义,攻入未央宫,王莽逃至浙台,被商人杜吴杀死,王莽新朝覆灭。
公元24年(更始二年),刘玄由洛阳进入长安。但是他很快变质,生活腐朽,政治专制。为了达到独揽政权的目的,刘玄杀死众多起义军将领,又剥夺了王匡等人的军权。义军将领与刘玄为首的贵族集团发生冲突,王匡率领部分起义队伍投靠了另一只著名的起义军赤眉军。
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投降,更始政权灭亡。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125年、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汉朝(Han Dynasty,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十二月-8年十一月)和东汉( 又称后汉,公元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两个时期,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公元221年,自认是汉室后代的刘备(汉昭烈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是三国之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史学上并不将其并入汉朝历史。...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湖北历史源远流长,湖北在春秋战国、三国、明、近现代历史时期表现活跃。...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