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绾 西汉大臣
- 本名:卫绾
- 所处时代:西汉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代郡大陵(今山西文水县)
- 出生时间:不详
- 去世时间:公元前131年
- 主要成就:西汉大臣 御史大夫 丞相
- 爵位:建陵侯
- 谥号:哀
卫绾(?-公元前131年),代郡大陵(今山西文水县)人,西汉大臣,官至丞相。
汉文帝时,以弄车之技当上郎官,迁中郎将,出为河间王太傅。汉景帝时期,从平七国之乱,升任中尉,加封为建陵侯,拜太子太傅、御史大夫。
汉武帝继位,官至丞相。卫绾一生为官,位居显要,既无拾遗补阙之功,更谈不上兴利除弊之绩,只是默默无言,守道而已。元光四年,卒,谥号哀侯。
卫绾人物生平
卫绾早期经历
卫绾是代郡大陵人,因有弄车之技当上郎官,服侍汉文帝,累积功劳逐渐升为中郎将,性情敦厚谨慎,没有其他杂念。
卫绾得罪景帝
孝景帝做太子时,曾召请皇上左右近臣宴饮,卫绾装病不去。汉文帝临逝前嘱咐汉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长者,好生对待他。”到汉景帝即位,过了一年多,对卫绾不闻不问,卫绾则办事日益谨慎认真。
汉景帝前往上林苑,命中郎将卫绾作为护卫共乘一车。回宫后汉景帝问:“你晓得为什么能和我同乘一车吗?”卫绾说:“我是代郡的戏车之人,侥幸因功升为中郎将。我不知道为什么。”皇帝质问他:“我做皇太子召请你,为什么不肯来?”卫绾回答:“真是死罪,我病了。”皇帝赐他剑,卫绾说:“先帝已赐给我六柄剑了,臣不敢再接受赏赐。”皇帝说:“剑是容易被人拿去交换的,难道还独有你把那些剑保存至今么?”卫绾说:“都保留着。”皇上让取来六柄剑看,剑都在鞘中,不曾取用过。
卫绾被黜还乡
卫绾的下属郎官有过失,他总是遮掩,也不与别人争执,有了功劳,总是谦让给他人。皇帝认为他清廉忠实,没有其他心肠,就任命他为河间王太傅。
吴楚七国之乱时,朝廷诏令卫绾为将,领河间兵力讨伐叛军,因此立下功劳,升任中尉。
三年后,因军功封为建陵侯。第二年,皇帝废除太子刘荣,杀了太子的外家亲属栗卿等人。皇上因为卫绾年老德高,不忍心动他,赐给告假还乡,另派郅都审捕栗氏。
卫绾接任丞相
之后,汉景帝立胶东王为太子,召回卫绾,任命为太子太傅,升任御史大夫。
五年后,替代桃侯刘舍做了丞相。朝中理事,守职分而已。不过他从开始当官直至位居丞相,始终无所建树也无有过失。皇帝认为他敦厚老成适于少主,对他很尊重信任,赏赐很多。
他做了三年丞相,汉景帝崩逝,汉武帝即位。建元年间,因当初汉景帝卧病之时,官府中多有无辜受冤的囚犯,身为丞相未能负责申冤,被免去相职。卫绾去世后,谥号哀侯。
卫绾轶事典故
汉武帝即位后,窦太后依然左右朝政,不允许改变治国思想。汉武帝即位不久,就下诏“举贤良方正能言直谏之士”。丞相卫绾提出在所举的贤良文学方正之中罢除法家和纵横家这两个学派的学者,虽然卫绾没有提“罢黜百家”,但依然引起窦太后的不满,几个月后,卫绾被借故免去了丞相的职务。
卫绾历史评价
司马迁《史记》:醇谨无他,绾无他肠。
卫绾家族成员
儿子:卫信袭爵,因酎金之事,封地被除。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125年、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汉朝(Han Dynasty,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十二月-8年十一月)和东汉( 又称后汉,公元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两个时期,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公元221年,自认是汉室后代的刘备(汉昭烈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是三国之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史学上并不将其并入汉朝历史。...
山西,简称“晋”,山西古代又称并州古属冀州之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