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鲔 参加绿林军起义首领之一
- 中文名:朱鲔
- 别 名:朱长舒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
- 职 业:将领
- 主要成就:参与组织领导绿林军 消灭王莽,拥立刘玄 建立政权
- 官 职:平狄将军
- 爵 位:扶沟侯
朱鲔,字长舒,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公元22年(地皇三年)参加绿林军起义,为首领之一,绿林军分兵之后,与王匡北入南阳,号新市兵,称将军。公元23年(地皇四年),拥立大汉宗室刘玄为帝,刘玄登基后拜朱鲔为大司马,入长安之后,刘玄大封诸将为王,封朱鲔为胶东王,但朱鲔以汉高祖有约“异姓不得封王”,而没有接受封赏。公元25年(建武元年),刘秀称帝,挥兵攻打朱鲔镇守的洛阳,朱鲔坚守数月,后在刘秀许诺不计前仇(朱鲔是杀害刘秀兄长刘演的主谋之一)之后,朱鲔投降,刘秀拜他为平狄将军,封扶沟候。
人物生平
投身绿林
王莽末年,南方发生饥荒,走投无路的农民推举王匡、王凤做首领,占领了绿林山(今湖北省大洪山),把这里作为根据地,继续发展队伍,对抗朝廷。被称为绿林军,朱鲔作为也率众参加了绿林军,成为绿林军首领之一。
公元22年(地皇三年),发生了大病疫,于是各部分散引去。王常、成丹西入南郡,号为下江兵;王匡、王凤、马武、朱鲔等北入南阳,号为新市兵。
议政更始
公元23年(地皇四年)各路农民师,商议立刘氏宗族子弟为帝,南阳的世家大族都主张立刘縯为帝,而朱鲔等农民军将领则极力反对。在朱鲔等人的坚持之下,二月初一,绿林军众将拥立刘玄为帝,朱鲔被刘玄封为大司马。
刘玄称帝之后,因为害怕刘演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在李轶、朱鲔的劝说下,杀了刘縯。
公元23年(地皇四年)九月,王莽被杀,刘玄移都长安之后,李松与赵萌就建议功臣封王。朱鲔不同意,认为高祖刘邦有约,不是刘氏宗室不能封王。但刘玄仍然大封功臣为王,其中朱鲔被封为胶东王。受封的大臣都接受了封号,只有朱鲔推辞说:”臣不是刘氏宗室,不敢违犯王制。”推让不肯接受。于是刘玄改任朱鲔为左大司马,让他与刘赐、李轶、李通、王常等镇抚关东。
刘玄称帝之后,河北(黄河以北)各州郡都持观望态度,未曾归附更始政权,刘玄想派遣大将控制河北,不知派谁为好。刘赐说刘家子弟只有刘秀可用,大司马朱鲔等以为不可,更始狐疑不定,刘赐极力劝说,更始就拜光武行使大司马职务,持符节过河。
刘秀到河北之后,迅速壮大自己的势力,摆脱了刘玄的控制,刘玄十分后悔没有听朱鲔的劝阻。
偷袭河内
公元24年(更始二年),刘秀命邓禹西征长安,冯异南下孟津,寇恂、王梁留守河内郡,自己北上清剿农民军。
寇恂和冯异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洛阳方面的朱鲔、李轶。当时朱鲔、李轶实力雄厚,麾下的兵马总计有三十多万。如果朱鲔一旦集合大军,向冯异猛扑过来,冯异很难应付。冯异便与李轶暗通曲款。朱鲔知道此事之后,就派出刺客将李轶杀死在府中。从此,洛阳城以及周边的更始军队,这才统一了号令,全部由朱鲔指挥。但朱鲔杀了李轶之后,原来李轶的部下都心怀不满,人心不服。很多人怨恨朱鲔,纷纷逃出洛阳去投奔冯异。
公元25年(建武元年),朱鲔听说刘秀北上平定河北,河内兵力薄弱,便打算攻占刘秀的后方基地。他派遣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强率三万余人渡河进攻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希望由此打开进入河内郡的大门。同时自率兵进攻洛阳西北的平阴,以牵制冯异。但寇恂闻讯后,立即亲自带兵驰援温县。次日早晨,两军交战,恰巧偏将军冯异率部与各县援军赶到,更始军大败,苏茂逃回洛阳,贾强战死,数千士兵投河而死,一万余人被俘,然后冯异所部渡河攻朱鲔,朱鲔逃归洛阳,冯异军直追至洛阳城下,围城一周而归。从此,洛阳震恐,紧闭城门。
困守洛阳
公元25年(建武元年)七月下旬,已经平定了北方的刘秀亲率汉军主力二十余万从邯郸南下,准备攻取洛阳。
刘秀一方面让耿弇、陈俊驻扎在怀县东北的五社津(今河南省武陟县西),严防荥阳以东的更始部队救援洛阳。一方面命吴汉为攻洛前敌主将,大司空王梁、建义大将军朱祐、右将军万修、执金吾贾复、刺奸大将军岑彭、骁骑将军刘植、扬化将军坚镡、积弩将军侯进以及偏将军冯异、祭遵、王霸等十一位将军为副将,总领大军二十余万,全权负责攻洛阳事宜。此战汉军名将云集、精锐齐出。
朱鲔指挥部队拼死反抗,汉军围攻数月都没有攻下洛阳。但围城日久,军心动摇,东城门的守将决定投降,私下里与坚镡达成协议,于一日清晨打开上东门。坚镡与建义大将军朱祐乘机率军而入,闻讯赶来的朱鲔指挥部队与坚镡、朱祐大战,双方伤亡惨重,一直打到早餐时间,才将坚镡、朱祐赶出城去。
这一突发事件虽然没有使汉军攻破洛阳,但朱鲔对部队的忠诚产生了怀疑,失去了死战的决心,这时,刘秀又派朱鲔的旧部岑彭来劝降。
岑彭原是朱鲔帐下的校尉,跟从朱鲔平定王莽扬州牧李圣时,斩杀了李圣,平定了淮阳城。朱鲔举荐岑彭为淮阳都尉。
岑彭到了洛阳城下叫朱鲔相见,朱鲔在城上,岑彭在城下,互相慰问欢谈一如过去。
岑彭就劝说朱鲔道:”我以前受你的恩惠,常想报答。如今更始败亡,皇帝(指刘秀)百姓归心,您坚守城池又有什么意义呢?”
朱鲔则答道:”我曾参与杀害大司徒(刘縯),又劝说更始不要派出萧王(刘秀),有罪不敢归降。”
岑彭回营之后,把朱鲔的话向刘秀做了汇报。刘秀说:”做大事的,不忌讳小的怨恨。朱鲔如果归降,官爵都可以保住,我怎么会杀他呢?黄河水在这里可以作证,我决不食言。”
岑彭再往告朱鲔,朱鲔从城楼上放下一根绳索说:”如果是真的,你就乘这绳上来。”岑彭靠近绳索准备上。朱鲔见他心诚,即刻许诺投降。
五天之后,朱鲔率领轻装的骑兵去会见岑彭。出城之后,他回头命令各部将说”:坚守此城以等待我。我如果不回来,诸位可直接率领大兵到頧辕去归于郾王尹尊。”
安排完之后,朱鲔就自缚,与岑彭同到河阳。见了刘秀之后,刘秀即刻解其缚,召见朱鲔,再令岑彭送朱鲔回城。第二天一早,朱鲔率领全部部众出城投降,刘秀拜朱鲔为平狄将军,封扶沟侯。
朱鲔后来官为少府。
家族成员
朱鲔封国扶沟,子孙传封了几代。
轶事典故
典故“朱鲔涉血於友于”出自 南朝梁文学家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涉血的意思是指杀人,友于的意思指兄弟友爱,借指兄弟。这句话的意思是朱鲔曾经参与杀害刘秀的兄长刘演。
丘迟的《与陈伯之书》是用来招降陈伯之的,丘迟在文中说对陈伯之说:朱鲔曾参预杀害汉光武帝刘秀的哥哥刘縯,光武帝刘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鲔,反而诚心诚意地招降了他。以此劝说陈伯之不要因为害怕以前犯的错误而不敢投降。这句话后来成了招降书中常用的典故。
史书记载
《后汉书》、《东观汉记》、《太平御览》、《资治通鉴》、《水经注》均有相关记载。
人物评价
《后汉书》:”时李轶、朱鲔擅命山东,王匡、张卬横暴三辅。”
艺术形象
2014年电视剧《长歌行》(改编自《秀丽江山》):赵魏饰演朱鲔。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学界分为西汉和东汉,共29帝立国405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废帝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汉孺子刘婴、王莽、汉更始帝刘玄、建世皇帝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北乡侯刘懿125年、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弘农怀王刘辩、汉献帝刘协。...
汉朝(Han Dynasty,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十二月-8年十一月)和东汉( 又称后汉,公元25年六月-220年十一月)两个时期,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后世史学家不承认新朝和玄汉合法性,所以一般将其合并到汉朝历史里。公元221年,自认是汉室后代的刘备(汉昭烈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1年5月15日 —263年),是三国之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史学上并不将其并入汉朝历史。...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湖北历史源远流长,湖北在春秋战国、三国、明、近现代历史时期表现活跃。...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