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宝 辅国将军、豫州刺史
- 中文名:毛宝
- 国籍:东晋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1]
- 逝世日期:339年
- 职业:将领
- 爵位:州陵县开国侯
- 官职:辅国将军、豫州刺史
毛宝(?―339年),字硕真,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东晋将领。初为临湘令,后任温峤的平南参军。因攻叛军之功,表任庐江太守。
咸和三年(328年),毛宝守南城,贼军派韩晃来进攻,毛宝登城射死几十人贼寇平定后,封为州陵县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
咸康五年(339年),庾亮筹谋北伐,上疏除自己豫州刺史之职委任毛宝。于是诏任毛宝为监扬州之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如旧,与西阳太守樊峻率一万人守卫邾城。后赵皇帝石虎派其子石鉴和部将夔安、李菟等率五万人进犯,毛宝向庾亮求救,庾亮认为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于是城池被攻陷。毛宝溺水而死。
人物生平
劝说温峤
毛宝,字硕真,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王敦任他为临湘令。太宁二年(324年),王敦去世,任温峤的平南参军。苏峻作乱,温峤将要赴国难,而征西将军陶侃怀疑不肯同行。温峤屡次劝说不能使他回心转意,就另派使者顺陶侃的心意说:“仁公暂且守住,仆应当先下。”信已送出去两天,正好毛宝到别的地方出使回来,听说了这件事,对温峤说:“凡是举大事,应当与天下一起行动,众人一起行动在于团结,没听说互不同心能成功的。假如有疑虑,也应当表面上装作不知道,怎么能自己制造疑虑呢!应该赶紧追回信使,修改原来的信,劝说他一定要一起征讨。如果追不上前面的信使,就应当再派使者。”温峤醒悟,就追回使者改写书信,陶侃果然一同征讨苏峻。毛宝率领一千人作温峤的前锋,都驻扎在茄子浦。
因功表任
当初,温峤认为南军习水,苏峻军善于步战,想用己之长制彼之短,就宣令三军,有上岸者处死。这时苏峻送一万斛米给祖约,祖约派司马桓抚等迎接。毛宝对部下说:“兵法上说,军令有所不从,哪能不上岸呢!”就采用变通之计力战,全部缴获了他们的粮米,俘虏斩杀万余贼军,祖约军因此大饥。温峤嘉奖他的功勋,上表任他为庐江太守。
救宣留侃
祖约派祖焕、桓抚等想袭击湓口,陶侃要亲自迎战,毛宝说:“义军都依赖公,公不可动,我请求去征讨。”陶侃对座中宾客说:“这个年轻人的话可用。”就派毛宝去了。在此之前,桓宣背弃了祖约,向南屯于马头山,被祖涣、桓抚等攻击,向毛宝求救。毛宝手下人认为桓宣本来是祖约的人,怀疑他。桓宣派其子桓戎再来求救,毛宝就跟着桓戎去救援。还没到,贼军已经在与桓宣交战。毛宝军远离后方兵力薄弱,军械质量低劣,被祖涣、桓抚打得大败。毛宝中箭,箭穿过大腿钉入马鞍,让人踏着马鞍把箭拔出来,血流满靴,连夜望着星星奔跑百余里回到泊船处。到达后,先痛哭阵亡将士,包扎伤口后,连夜又回去救援桓宣。毛宝到了桓宣营垒,祖焕、桓抚也就退走了。毛宝进攻祖约,军队驻扎在东关,攻破合肥,不久被召回石头。
陶侃、温峤没能击败贼军,陶侃想率军南归。毛宝对温峤说:“下官能留住他。”就去劝说陶侃说:“公本应当领芜湖,作为南北后援,既然此前已经北下,就势必不可退回。再说军事上有进无退,这不仅是说要整顿齐一三军,向人表示必死的决心而已,也是说退缩就无所依据,最终导致灭亡。从前杜弢并不是不强盛,公最终消灭了他,怎么会惟独打不败苏峻呢?贼人也怕死,不是每个人都勇敢,公可以试着给我一些部队,让我上岸去切断贼军的物资粮草,出其不意,使贼军困顿。如果我不能成功,然后公再走,人们心中就没有遗憾了。”陶侃同意,加毛宝为督护。毛宝烧毁了苏峻在句容、湖孰积囤的军资,苏峻军很缺乏粮食,陶侃就留下不走了。
登城射敌
咸和三年(328年),苏峻去世,匡术在苑城投降。陶侃派毛宝守南城,邓岳守西城。贼军派韩晃来进攻,毛宝登上城墙射死几十人。韩晃问毛宝说:“您是毛庐江吗?”毛宝说:“是。”韩晃说:“您以壮勇出名,何不出城决斗!”毛宝说:“您如果是健将,何不入城决斗!”韩晃笑着退走了。贼寇平定后,封毛宝为州陵县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
溺水而死
庾亮西镇,请他为辅国将军、江夏相、督随、义阳二郡,镇守上明。又进南中郎。随庾亮征讨郭默。郭默被平定后,与庾亮司马王愆期等到章山救援桓宣,攻击贼将石遇,击败了他,进号征虏将军。咸康五年(339年),庾亮筹谋北伐,上疏解除自己豫州刺史之职,请求委任毛宝。于是下诏任毛宝监扬州之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将军如旧,与西阳太守樊峻率一万人守卫邾城。后赵皇帝石虎很恼怒,就派其子石鉴和他的部将夔安、李菟等率五万人来进犯,张貉渡率两万骑兵进攻邾城。毛宝向庾亮求救,庾亮认为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于是城池被攻陷。毛宝、樊峻等率左右突围出城,投江而死者六千人,毛宝也溺水而死。庾亮哭得很悲恸,因此疾病发作,于是去世。
毛宝死后,朝廷下诏书说:“毛宝的陷败,本应受到贬除。然而苏峻之难时,他致力于王室。现在责罚他的过失,所以不加追赠,可以祭祀。”后来公卿们说毛宝有大功,再加上死于王事,不应当除去爵号。升平三年(359年),才下诏恢复原来的封国。
趣闻轶事
白龟救主
当初,毛宝在武昌时,有军人在市上买到一只白龟,有四五寸长,渐渐地养大了,便放生江中。邾城之败时,养龟的那个人身穿坚甲手持战刀,自己投入水中,觉得好像落在一块石头上,一看,原来是他养的那只白龟,有五六尺长,把他送到东岸,于是得以免死。
历史评价
房玄龄《晋书》:“毛、邓、刘、朱驰骛乎咸和之后。虽人不逮古,亦足列于当世焉。”
史籍记载
《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五年,共传十五帝。...
晋朝(265—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两晋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河南省,简称“豫”,位于中国中部,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