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穆之 东晋将领
- 本名:毛穆之
- 字号:字宪祖
小字虎生 - 所处时代:东晋
- 民族族群:汉族
- 籍贯:荣阳阳武(今河南原阳)
- 职业:将领
毛穆之,字宪祖,小字虎生(《晋书》因避唐高祖祖父李虎之讳改作武生),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征虏将军、豫州刺史毛宝长子,东晋将领。
毛穆之从桓温平蜀取洛,多有战功,后从温伐燕,凿钜野百余里,引汶会于济川。前秦围襄阳时奉命往救,始至而朱序败,后救援梁、益二州,抵御前秦,病卒于巴东。因与哀靖皇后王穆之同名而称字,后又因权臣桓温母亲孔氏名字有“宪”字而再称小字。故此史书中又称毛宪祖和毛虎生。
人物生平
辅佐庾翼
毛穆之果敢坚毅,很有其父毛宝的风范,最初担任安西将军庾翼的参军。咸康五年(339年),毛穆之的父亲毛宝阵亡,毛穆之继承父亲州陵县开国侯的爵位。
建元二年(344年)十一月,车骑将军、江州刺史庾冰病逝,庾冰之弟庾翼接管其部众。庾翼因家事国事难以兼顾,于是留下儿子庾方之担任建武将军,代替他镇守襄阳。由于庾方之年轻,庾翼担心他不能胜任该职,于是挑选可以信赖的将领辅佐他,便挑选毛穆之担任建武将军司马,辅佐庾方之。 庾翼自己返回夏口镇守。
平定叛乱
永和元年(345年)七月,庾翼病逝,庾翼的部将干瓒、戴羲等人作乱,杀害冠军将军曹据。毛穆之与安西长史江虨、司马朱焘、将军袁真等人共同诛杀干瓒等人 ,平定叛乱。同年八月,徐州刺史桓温接替庾翼,担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等职务,桓温复以毛穆之担任其参军。
参与北伐
永和三年(347年),毛穆之跟随桓温消灭成汉政权,因其功劳朝廷赐封他的次子为都乡侯。不久,升任扬武将军 (一作扬威将军)、颖川太守。
永和十二年(356年),毛穆之跟随桓温北伐后秦,收复洛阳(今河南洛阳),进入关中地区。桓温上表朝廷请求任命镇西将军谢尚为都督司州诸军事,镇守洛阳。桓温准备撤军时,因为谢尚还未到达,就留下毛穆之与督护陈午、河南太守戴施率领二千人的兵力戍守洛阳,保卫皇陵。
升平初年(357年),毛穆之升任督宁州诸军事、扬威将军、宁州刺史。
升平四年(360年),桓温受封南郡公,朝廷因毛穆之受封的州陵县隶属南郡,于是改封毛穆之为建安侯,并担任桓温的太尉参军,加任冠军将军,把招募的士兵配给他。
太和四年(369年),桓温北伐前燕,派毛穆之监督开凿河道一百多里,成功引汶水让桓温水军进入黄河。同年,桓温烧船撤退,任命毛穆之为督东燕四郡军事,兼任东燕太守,原官如旧。同年,豫州刺史袁真在寿春叛乱,投降前燕,桓温将要前往征讨。毛穆之以冠军将军之职兼任淮南太守,镇守历阳。
太和六年(371年),桓温攻陷寿春,平定袁真叛乱,袁真余党逃散,桓温于是任命毛穆之为督扬州之江西军事,兼任陈郡太守,以作安抚。晋简文帝即位后,调任毛穆之为督扬州之义成、荆州五郡、雍州之京兆七郡军事,襄阳、义成、河南三郡太守,将军如旧。毛穆之与其弟毛安之都是晋简文帝亲信。不久,进升兼任梁州刺史。但不久便因病解职,后以冠军将军身份召回京城。
助守国境
宁康元年(373年),前秦攻打蜀地,梁州刺史杨亮、益州刺史周仲孙都不能抵抗前秦的攻势,各自都弃州逃走,周仲孙因益州失守而遭免官。桓冲于是让毛穆之督梁州之三郡军事、右将军、西蛮校尉、益州刺史,兼任建平太守、假节,守卫巴郡,以其子毛球为梓潼太守。毛穆之随后便与儿子毛球率军攻打前秦,但到巴西郡时,因缺粮而退屯巴东郡。
太元二年(377年),桓豁表任毛穆之为监沔北军事。
太元三年(378年),前秦将领彭超进攻彭城,毛穆之以将军身份为假节、监江北军事,镇守广陵。后升任右将军、宣城内史、假节,镇守姑孰。毛穆之认为驻防地靠近京都,不再有军事警报,不应当加节,上疏辞让,朝廷同意。
太元四年(379年),兖州刺史谢玄率兵救援彭城,成功令留守彭城的沛郡太守戴逯安全撤出彭城,然而彭城最终被前秦攻占。毛穆之在谢玄出兵后,奉诏接受荆州刺史桓冲节度。桓冲派毛穆之在沔水中游流动作战,以支援被围困在襄阳的朱序。同月,襄阳陷落,朱序被秦军俘虏。毛穆之于是率领三万兵进攻巴郡,派赵福、袁虞率水军沿江西上,以图救援被围困在魏兴的吉挹,但赵福等人被秦军击败,毛穆之退屯巴东郡 ,而魏兴后亦被秦军攻陷。不久,毛穆之病逝,朝廷追赠他为中军将军,谥号烈。
历史评价
房玄龄等《晋书》“穆之果毅有父风。”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五年,共传十五帝。...
晋朝(265—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两晋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河南省,简称“豫”,位于中国中部,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