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宣 皇太子
- 中文名:石宣
- 逝世日期:348年
- 主要成就:被封为皇太子
- 时代:五胡十六国时代
石宣(?-348年),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人物,后赵太祖石虎的次子,母亲为杜氏。333年受封河间王。 337年太子石邃叛乱,被杀。石宣因此被封为皇太子。 348年因嫉妒石虎宠爱石韬,便命人暗杀石韬,且想在石韬的丧礼上暗杀石虎,被石虎发觉,遭酷刑处死。
人物简介
石宣(?-348年),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人物,后赵太祖石虎的次子,母亲为杜氏。333年受封河间王。 337年太子石邃叛乱,被杀。石宣因此被封为皇太子。 348年因嫉妒石虎宠爱石韬,便命人暗杀石韬,且想在石韬的丧礼上暗杀石虎,被石虎发觉,遭酷刑处死。
石宣在做后赵太子期间同其父亲一样骄奢,史书载“宣所舍,辄列人为长围,四面各百里,驱禽兽,至暮皆集其所,使文武跪立,重行围守,炬火如昼,命劲骑百馀驰射其中,宣与姬妾乘辇临观,兽尽而止。或兽有迸逸,当围守者,有爵则夺马,步驱一日,无爵则鞭之一百。士卒饥冻死者万有馀人,所过三州十五郡,资储皆无孑遗”
石宣因不满其父石虎较宠爱石韬而要除掉石韬。不久之后,两兄弟经常发生冲突,石宣于是把石韬砍掉手足、双眼刺烂、破肚惨死。石宣并计划在石韬的丧礼上弑父,以夺去皇位。 石虎得知爱儿石韬死了,昏迷了好一段时间,他本想出席儿子的丧礼,幸而大臣的提醒,没有出席丧礼。后来,石虎得到知情人的报告,得知皇太子石宣杀了石韬。愤恕到极点的石虎下令用铁环穿透石宣两额锁著,又将他的饭菜倒入大木槽,使石宣进食时像猪狗般。石虎用舌头舐著杀石韬的剑上的血,发出了震动宫殿的哀声。于是下令在邺城城北埋起柴堆,上面设置了木竿、竿上安装了辘轳将他纹起来。并让石韬生前最宠的宦官,郝稚和刘霸二人拽着石宣的舌和头发,沿着梯子把石宣拉上柴堆,之后用辘轳把他纹起来,再用回一模一样的方法向石宣施刑。当石宣已奄奄一息时在柴堆四处点火,石宣被烧成了灰烬。这还未能平熄石虎的怒火,再下令把灰烬分散到名门道中,任人、马、马车的辗踏,又将石宣的妻、子九人杀死,又把石宣的卫士、宦官等数百人车裂,将尸体投进漳河。石虎与石宣是父子仇恨的典型。
史料记载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石韬有宠于石虎,所以石虎在嗣立石宣后有点后悔,想立石韬为太子,但是鉴于废长立幼的诸多教训,石虎犹豫不决。石宣曾有一次违逆石虎的旨意,石虎发怒说:“悔不立石韬。”于是石韬更加骄傲,在太尉府里面造个大殿,起名“宣光殿”,大梁长九丈。石宣见了大怒,命人杀了工匠,把大梁截断。石韬知道了,命人把大梁造十丈。石宣听说后,就对他的亲信杨坯,牟成,赵生说:“凶竖何敢如此,你们要是能杀了他,我就能入西宫,把石韬的封邑都封给你们。石韬死了,石虎一定会去奔丧,我就乘机行大事。”
348年8月,石韬晚上与下属在东明观吃饭,石宣让杨坯等人从猕猴梯进入观内,杀了石韬。石宣去奔石韬的丧,不仅不哭,还直言“呵呵”,把寿被掀开看石韬的尸体,大笑而去。之后将大将军记事参军郑靖,尹武等人下狱,要治他们罪。由此石虎怀疑是石宣做的坏事,想要召石宣入宫,怕他不来,就谎称石宣母亲杜皇后哀伤过度以致病危。石宣因此没有怀疑而入宫,于是被软禁起来。史料向石虎告发了石宣等人,石虎下令抓人,杨坯,牟成都逃跑,只抓了赵生,赵生全部招供。于是石虎残杀了石宣,杀了石宣老婆孩子九人,石宣最小的儿子才几岁,石虎非常喜欢他,想赦免了他,但是底下大臣不同意,石虎只得将他抱着杀死,小孩拉着石虎衣服大哭大叫直到断气。由此石虎得病,之后又废了杜皇后为庶人,杀与石宣亲密的人300人,服侍石宣的太监50人,都车裂肢解。将东宫废弃用来养猪牛,东宫卫士十余万人发配凉州。散骑常侍赵揽曾经对石虎说:“宫中将有变,要有准备”。事变发生后,石虎怀疑赵揽知而不告,一并杀了他。
由是观之,石宣宜其死也。不仅没有做太子的雅量而且喜怒形于色,以至于招摇过市,自取其灭。
十六国时期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朝代。“五胡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八个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夏国等国。实际不止十六国。...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