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綝 魏晋三大才女之一
- 本名:索綝
- 字号:字巨秀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敦煌
- 去世时间:316
- 职业:官员
- 官职:卫将军领太尉等要职
- 爵位:上洛郡公
索綝(?-316年),字巨秀,敦煌人。西晋大臣,后将军索靖之子,曾迎晋愍帝入关中并助其登位为帝,且掌握朝中权力。晋愍帝被俘后与其一同到汉赵都城平阳,被刘聪以不忠所处死。
人物生平
逸群之量
索綝年轻时就有超凡的才能,受父亲索靖赞赏。后举秀才、任郎中。先后任太宰长史、好畤县令、黄门侍郎、征西参军及长安县令,任内都称职。
永安元年(304年),司马越号令全国讨伐成都王司马颖,并带晋惠帝亲征。然而,军队于荡阴被司马颖部队击败,晋惠帝亦被俘。不久,安北将军王浚联结司马腾和段部鲜卑及乌桓军队进攻司马颖,司马颖不敌并与惠帝一起逃离根据地邺城,奔赴洛阳。当时河间王司马颙部将张方控制洛阳,但部众都想返回关中,于是挟持惠帝西迁长安。索綝亦参与护送惠帝西迁,故此事后被加号鹰扬将军。
胡晋向附
光熙元年(306年),司马越击败司马颙并迎惠帝回洛阳,索綝转任镇守许昌的南阳王司马模的从事中郎,曾以奋威将军抵御汉赵前来进攻关东地区的军队,击斩汉将吕逸和攻破刘丰。永嘉元年(307年),司马模改镇长安,索綝亦迁任新平太守,后又击败前来进攻三辅的汉赵将领苏铁及刘五斗等人。索綝升安西将军、冯翊太守。因其在地方有威严和恩德,故不论胡汉都服从他,不敢侵犯其辖区。
图兴晋室
永嘉五年(311年),洛阳和长安先后被汉赵军队攻占,司马模亦被杀。索綝闻讯后哭着说:“与其这此死去,不如当个伍子胥。”于是与安夷护军曲允等人一同出赴安定投奔安定太守贾疋,在路上遇上贾疋派往汉赵的人质并与人质一同到安定,与贾疋共谋复兴晋室,并举兵五万进攻长安。及后索綝领兵营救响应他们的新平太守竺恢,经过数百次大小战事后生擒敌将李羌并击退汉赵军,而同时贾疋等亦大败汉赵军,进围长安。同时豫州刺史阎鼎护送秦王司马邺入关中,并在次年汉赵军队撤出长安后迎司马邺入城,与贾疋等奉司马邺为皇太子,建立行台。但在当年,以太子詹事总掌行台事的阎鼎与梁综争权并将对方杀害,索綝与曲允等人亦欲专权,于是称阎鼎有无君之心,擅杀大臣,并组成联军讨伐阎鼎,并将其赶走。阎鼎及后被杀。
建兴元年(313年),司马邺即位为晋愍帝,以索綝为侍中、太仆,并以迎帝到长安,奉玺登位之功封弋居伯。不久,迁任前将军、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京兆尹。后加平东将军,又再进号征东将军,不久再授予索綝卫将军、领太尉,位特进,将军国之事都交给索綝处理。但在当年,汉赵将领刘曜就率乔智明和赵染等进攻长安,受诏抵御的曲允屡战皆败,逼近长安,索綝于是获授征东大将军,持节领兵助曲允抵抗。在战事中,索綝打败汉将呼延莫,曲允最终亦击败刘曜,解除危机。索綝因功封上洛郡公,食邑达万户。
建兴二年(314年),刘曜再与赵染等来攻,索綝领兵抵抗,在新丰对抗赵染。当时赵染轻视索綝,只以数百名轻骑兵攻击索綝,终被索綝所败,赵染单骑逃走。及后曲允再度击败刘曜,赵染更中流矢而死。索綝因功再加骑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封、录尚书,承制行事。
不忠被杀
建兴三年(315年),刘曜再度进攻长安,先攻北地郡,晋愍帝于是派曲允抵御,以索綝为尚书仆射、都督宫城诸军事。但曲允面对一直进攻的刘曜却不敢前进;而另一方面,当时曲允打算奉愍帝到司马保那里,但索綝认为司马保有晋愍帝在手后就会因其私心为所欲为,在其反对之下就没有实行。次年,刘曜进围长安,附近诸郡都有派军救援但皆不敢前进,而晋愍帝屡次向其借兵的南阳王司马保就派了胡嵩领兵救援,并在灵台击败刘曜。可是胡嵩随后就怕一但助愍帝击败刘曜后,反会助长了曲允和索綝的威势,故此就退兵不再进攻。而刘曜亦进占长安外城,逼愍帝与索綝和曲允等退守长安小城自保。在刘曜的围困下,小城内闹了饥荒,人吃人,死亡和逃走的人很多,只有一千凉州义兵仍坚守。但当时连愍帝亦缺乏粮食,于是唯有派侍中宗敞[1]向刘曜投降。索綝却暗中将宗敞留下,命儿子向刘曜说:“现在城中粮食足够支持一年,你未能轻易攻占的了。但若果你答应让索綝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和食邑万户的郡公,那就会以城向你投降。”刘曜听后杀了索綝儿子,并送还给索綝,传话给索綝:“帝王之师以义行军,我统领军队十五年来,没有试过以假消息和诡计击败对手,而会用军事力量完全压倒对方。现在索綝托人所说的是天下首恶,我就为你们杀了传话人。若觉得粮食未尽,就勉强守着吧;但若缺粮而兵力薄弱,那就早早顺应天命吧。我怕我威严一振,玉石俱摧。”不久愍帝出降,索綝亦与曲允随愍帝被押至平阳,汉赵皇帝刘聪认为索綝以献城出降条件请求敌国高位的行为是不忠于晋朝,于是在平阳东市处死索綝。
史书记载
《晋书 卷六十 列传第三十》
綝字巨秀,少有逸群之量,靖每曰;“綝廊庙之才,非简札之用,州郡吏不足汗吾儿也。”举秀才,除郎中。尝报兄仇,手杀三十七人,时人壮之。俄转太宰参军,除好畤令,人为黄门侍郎,出参征西军事,转长安令,在官有称。
及成都王颖劫迁惠帝幸邺,颖为王浚所破,帝遂播越。河间王颙使张方及綝东迎乘舆,以功拜鹰杨将军,转南阳王模从事中郎。刘聪侵掠关东,以綝为奋威将军以御之,斩聪将吕逸,又破聪党刘丰,迁新平太守。聪将苏铁、刘五斗等劫掠三辅,除綝安西将军、冯翊太守。綝有威恩,华夷向服,贼不敢犯。
及怀帝蒙尘,长安又陷,模被害,綝泣曰:“与其俱死,宁为伍子胥。”乃赴安定,与雍州刺史贾疋、扶风太守梁综、安夷护军麹允等纠合义众,频破贼党,修复旧馆,迁定宗庙。进救新平,小大百战,綝手擒贼帅李羌,与阎鼎立秦王为皇太子,及即尊位,是为愍帝。綝迁侍中、太仆,以首迎大驾、升坛授玺之功,封弋居伯。又迁前将军、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京兆尹,加平东将军,进号征东。寻又诏曰:“朕昔遇厄运,遭家不造,播越宛楚,爰失旧京。幸宗庙宠灵,百辟宣力,得从藩卫,托乎群公之上。社稷之不陨,实公是赖,宜赞百揆,傅弼朕躬。其授卫将军,领太尉,位特进,军国之事悉以委之。”
及刘曜侵逼王城,以綝为都督征东大将军,持节讨之。破曜呼日逐王呼延莫,以功封上洛郡公,食邑万户,拜夫人荀氏为新丰君,子石元为世子,赐子弟二人乡亭侯。刘曜入关芟麦苗,綝又击破之。自长安伐刘聪,聪将赵染杖其累捷,有自矜之色,帅精骑数百与綝战,大败之,染单马而走。转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录尚书,承制行事。
刘曜复率众人冯翊,帝累征兵于南阳王保,保左右议曰;“蝮蛇在手,壮士解其腕。且断陇道,以观其变。”从事中郎裴诜曰:“蛇已螫头,头可截不?”保以胡崧行前锋都督,须诸军集,乃当发。麹允欲挟天子趣保,綝以保必逞私欲,乃止。自长安以西,不复奉朝廷。百官饥乏,采稆自存。时三秦人尹桓、解武等数千家,盗发汉霸、杜二陵,多获珍宝。帝问綝曰:“汉陵中物何乃多邪?”綝对曰:“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汉武帝飨年久长,比崩而茂陵不复容物,其树皆已可拱。赤眉取陵中物不能减半,于今犹有朽帛委积,珠玉未尽。此二陵是俭者耳,亦百世之诫也。”
后刘曜又率众围京城、綝与麹允固守长安小城。胡崧承檄奔命,破曜于灵台。崧虑国家威举,则麹、索功盛,乃案兵渭北,遂还槐里。城中饥窘,人相食,死亡逃奔不可制,唯凉州义众千人守死不移。帝使侍中宋敞送笺降于曜。綝潜留敞,使其子说曜曰:“今城中食犹足支一岁,未易可克也。若许綝以车骑、仪同、万户郡公者,请以城降。”曜斩而送之曰:“帝王之师,以义行也。孤将军十五年,未尝以谲诡败人,必穷兵极势,然后取之。今索綝所说如是,天下之恶一也,辄相为戮之。若审兵食未尽者,便可勉强固守。如其粮竭兵微,亦宜早悟天命。孤恐霜威一震,玉石俱摧。”及帝出降,綝随帝至平阳,刘聪以其不忠于本朝,戮之于东市。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五年,共传十五帝。...
晋朝(265—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两晋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