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六修 十六国时期鲜卑索头部首领拓跋猗卢长子
- 中文名:拓跋六修
- 别名:拓跋六脩
- 民族:鲜卑族
- 出生地:鲜卑索头部
- 逝世日期:316年
- 职位:右贤王
拓跋六修(?―316年),一作拓跋六脩,鲜卑族,十六国时期鲜卑索头部首领拓跋猗卢长子。拓跋六修年轻时凶恶叛逆。永嘉五年(311年),拓跋猗卢派拓跋六修带兵援助晋朝并州刺史刘琨。
永嘉六年(312年),拓跋六修与堂弟拓跋普根、卫雄等带兵数万为前锋救援刘琨。同年,拓跋六修再次与拓跋普根率兵援助刘琨。
建兴元年(313年)四月,拓跋六修带兵与晋朝将领王浚会合攻打段疾陆眷,结果被段疾陆眷打败。同年十二月,拓跋猗卢在灅水北面修建新平城,派拓跋六修镇守,总管南部地区事务。
建兴四年(316年),拓跋猗卢因偏爱幼子拓跋比延,又打算立拓跋比延为继承人,便让拓跋六修出居新平城,并废黜其母,于是拓跋六修与父亲拓跋猗卢反目,最终杀害拓跋猗卢。不久,拓跋普根率军诛杀拓跋六修。
人物生平
援助刘琨
拓跋六修是拓跋猗卢的长子,年轻时凶恶叛逆。 永嘉五年(拓跋猗卢四年,311年),拓跋猗卢派拓跋六修带兵驻扎到新兴援助晋朝的并州刺史刘琨。 刘琨的牙门将邢延献给刘琨一块碧石,刘琨将这块碧石送给拓跋六修,拓跋六修又到邢延那里索求碧石,没有得到,就抓走邢延的妻子儿女。邢延发怒,带领所辖的军队袭击拓跋六修,拓跋六修撤走,邢延于是献出新兴向汉赵投降,并请求军队来攻打并州。
永嘉六年(拓跋猗卢五年,312年),汉赵皇帝刘聪派其子刘粲攻占晋阳,杀害刘琨的父母,刘琨派人向拓跋猗卢求救,拓跋猗卢派遣拓跋六修与拓跋普根(拓跋六修堂兄)、辅相(一作将军)卫雄、范班、姬澹(一作箕澹)等人带领几万军队作为前锋,攻打晋阳以救援刘琨。拓跋猗卢亲自统率二十万大军作为后援部队。 刘粲极为恐惧,焚烧车辆物资,突围逃跑。拓跋猗卢派遣骑兵纵马追击,斩杀刘聪部将刘儒、刘丰、简令、张平、邢延,刘聪军横尸数百里。 同年,晋怀帝司马炽被刘聪俘虏,拓跋猗卢派遣拓跋六修和拓跋普根率领精锐骑兵援助刘琨。
总管南部
建兴元年(拓跋猗卢六年,313年)四月,晋朝将领王浚派枣嵩督领各军在易水驻扎,召段疾陆眷前来,想与他一起攻打石勒,段疾陆眷不来。王浚发怒,用重金贿赂拓跋猗卢,并向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廆等人传发檄文,要共同讨伐段疾陆眷。拓跋猗卢派右贤王拓跋六修带领军队前去与王浚会合,结果被段疾陆眷打败。
建兴元年(拓跋猗卢六年,313年)十二月,拓跋猗卢在盛乐筑城作为北都,把旧平城作为南都,又在灅水的北面建新平城,派拓跋六修镇守,总管南部地区事务。
杀害父亲
建兴四年(拓跋猗卢九年,316年),当时拓跋猗卢偏爱小儿子拓跋比延,想让他作为继承人,便让拓跋六修出去居住在新平城,并废黜拓跋六修的母亲。拓跋六修有一匹良种骏马,能日行五百里,拓跋猗卢便把马要过来送给拓跋比延。拓跋六修来朝见,拓跋猗卢让他给拓跋比延行礼,拓跋六修不答应。拓跋猗卢于是让拓跋比延乘坐自己辇乘,派人当先导和随从,出去巡游。拓跋六修远远看见,以为是自己的父亲拓跋猗卢,便在路左边伏首拜谒,来了一看,原来是拓跋比延,拓跋六修感到羞耻又惭愧,于是愤怒地扬长而去。拓跋猗卢召见拓跋六修,拓跋六修不来,拓跋猗卢勃然大怒,率领军队讨伐拓跋六修,结果被拓跋六修打败,拓跋六修杀死拓跋比延。拓跋猗卢穿上百姓的衣服逃到百姓中,有一个贫贱的妇人认出了他,于是被拓跋六修所杀。 拓跋普根原先在外面镇守,听说后便率领军队来赴难,攻打拓跋六修,将他杀死。
历史评价
魏收《魏书》:“穆帝长子六修,少而凶悖。”
史籍记载
《魏书·卷一·帝纪第一》
《魏书·卷十四·列传第二》
《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
《北史·卷十五·列传第三》
《资治通鉴·卷八十七》
《资治通鉴·卷八十八》
《资治通鉴·卷八十九》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五年,共传十五帝。...
晋朝(265—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两晋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