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 西晋大臣
- 本名:文立
- 所处时代:西晋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巴郡临江
- 逝世日期:279年
- 主要作品:《上书请叙故蜀大官及死事者子孙》
- 主要成就:济阴太守 太子中庶子 散骑常侍 卫尉
- 字号:字广休
文立(?-279年),字广休,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西晋大臣,著名学者。
少时游于蜀国太学,专攻《毛诗》、《三礼》,师事谯周,与李密、陈寿同窗。益州刺史费祎举荐,累迁尚书。晋武帝司马炎即位,拜为济阴太守, 政事清明, 百姓乐业,入为太子中庶子, 拜为散骑常侍,迁卫尉, 兼梁益二州大中正, 负责人才的选拔。
咸宁末年 (279年),卒于官,送葬于蜀。
文立人物生平
少时游于蜀国太学,专攻《毛诗》、《三礼》,师事谯周,兼通群书,与李密、陈寿同窗。因其好学谦谨, 同窗间誉其为颜回。
益州刺史费祎闻之,以为州从事,入朝为尚书郎,复辟为大将军东曹掾,稍迁尚书。
魏灭蜀后,任梁州(今陕西汉中)别驾从事。曹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年),举秀才,除郎中。
泰始元年(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即位,欲招纳梁、益二州的俊才, 以辅佐其业。
泰始二年(266年),拜为济阴(今山东菏泽)太守。在任期间, 政事清明, 百姓乐业。
晋武帝册立太子司马衷,以司徒李胤为太傅,齐王司马攸为少傅,文立为太子中庶子( 东宫属官),辅佐东宫。 恪尽职守, 尽辅导之节。
泰始五年 (269年),上表晋武帝称: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子孙统徙中畿, 宜见叙用, 一则以慰巴蜀民之心, 其次倾东吴士人之望。”晋武帝采纳了文立的建议。
泰始十年(274年), 拜为散骑常侍。散骑常侍官职显要, 常侍从皇帝, 并拟典章奏诏令, 参与机要, 出纳王命。 对于这一要职, 文立推辞, 帝不许,迁卫尉, 兼梁益二州大中正, 负责人才的选拔。
咸宁末年 (279年)卒于官。 晋武帝深知文立素怀蜀汉之情, 乃送葬于蜀。
文立人物评价
1、《华阳国志》:散骑穆穆,诚感圣君。2、司马炎:太子中庶子文立,忠贞清实,有思理器干。前在济阴,政事脩明。后事东宫,尽辅导之节。昔光武平陇、蜀,皆收其才秀,所以援济殊方,伸叙幽滞也
3、程琼:广休可谓不党矣!故吾善夫人也。
文立个人作品
文立著奏章诗赋数十篇, 但多亡佚。 现仅存 《 上疏辞太子中庶子》、 《 上疏辞散骑常侍》、 《 上书请叙故蜀大官及死事者子孙》三篇, 言辞恳切, 雍容典雅, 行文流畅整饰工整, 表现了他谦虚谨慎之品质及其对蜀汉故旧子孙的厚情。文立亲属成员
文立祖父母
文隆,字仲奏,居成都,寿68岁。
配彭氏
文立父母
文导,字永显,居蜀地。
赵氏
文立妻子
祁氏
文立儿子
文如,字超例;文次,字超羽;文仁,字超任。均历居成都
文立历史记载
《华阳国志》文立上疏曰:“伏惟皇太子春秋美茂,盛德日新,始建幼志,诞陟大繇,犹朝日初晖,良宝耀璞;侍从之臣,宜简俊乂,妙选贤彦,使视观则睹礼容棣棣之则,听纳当受嘉话骇耳之言,静应道轨,动有所采;佐清初阳,缉熙天光,其任至重,圣王详择,诚非粪朽,能可堪任。
臣闻之:人臣之道,量力受命,其所不谐,得以诚闻。”帝报曰:“古人称与田、苏游,非旧德乎?”立上:“故蜀大官及尽忠死事者子孙,虽仕郡国;或有不才,同之齐民,为剧。”
又上:“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子孙,流徙中畿,宜见叙用,一则以慰巴蜀民之心,其次倾东吴士人之望。”事皆施行。
十年,诏曰:“太子中庶子立,忠贞清实,有思理器干。前在济阴,政事脩明。后事东宫,尽辅导之节。昔光武平陇、蜀,皆收其才秀,所以援济殊方,伸叙幽滞也。其以立为散骑常侍。”累辞,不许。
上疏曰:“臣子之心,愿从疏以求昵。凡在人情,贪从幽以致明。斯实物性,贤愚所同。臣者何人,能无此怀。诚自审量:边荒遗烬,犬马老甚,非左右机纳之器。臣虽至愚,处之何颜。”诏曰:“常伯之职,简才而授。何谦虚也。”
立自侍内,献可替否,多所补纳。甄致二州人士,铨衡平当,为士彦所宗。故蜀国尚书犍为程琼,雅有德望,素与立至厚。武帝闻其名,以问立。立对曰:“臣至知其人,但年垂八十,禀性谦退,无复当时之望,不以上闻耳。”琼闻之,曰:“广休可谓不党矣!故吾善夫人也。”
西界献马,帝问立:“马何如?”对曰:“乞问太仆。”帝每善其恭慎。迁卫尉,犹兼都职,中朝服其贤雅,为时名卿。连上表:年老,乞求解替,还桑梓。帝不听。咸宁末卒。帝缘立有怀旧性,乃送葬于蜀,使者护丧事,郡县脩坟茔。当时荣之。
初,安乐公(指刘禅)思世子早没,次子(按孙盛《蜀世谱》当名刘瑶)宜嗣,而公立所爱者,立亟谏之,不纳。及爱子立,骄暴。二州人士皆欲表废。立止之,曰:“彼自暴其一门,不及百姓。当以先公故,得尔元丰本作耳。也。”后安乐公(按指嗣职刘珣)淫乱无道,何攀与上庸太守王崇、涪陵太守张寅为书谏责,称:“当思立言。”凡立章奏,集为十篇;诗、赋、论、颂,亦数十篇。同郡毛楚、杨宗皆有德美。杨宗,官至武陵太守。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五年,共传十五帝。...
晋朝(265—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两晋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在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 ;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