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石 东晋将领
- 中文名:朱超石
- 国籍:东晋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郡沛县
- 出生日期:382年
- 逝世日期:418年
- 职业:将领
- 爵位:兴平县五等侯
- 官至:宁朔将军、中书侍郎等
朱超石(382年—418年),沛郡沛县人,朱龄石之弟,东晋将领。朱超石出身将帅世家,与兄朱龄石都果敢勇锐,善于骑术,擅写书信。
桓谦任卫将军时,以朱超石为行参军;又任何无忌的辅国右军军事。义熙六年(410年),农民起义领袖卢循部将徐道覆击败何无忌,俘获朱超石,任其为参军。后朱超石逃归刘裕,刘裕任他为徐州主簿。不久,朱超石任车骑参军事、尚书都官郎、中兵参军、宁朔将军、沛郡太守等。
义熙十一年(415年),朱超石与冠军将军檀道济率兵讨伐司马休之,任新野太守。义熙十二年(416年),朱超石随军北伐北魏;又任河东太守、中书侍郎,封兴平县五等侯。义熙十四年(418年),与朱龄石同被胡夏皇帝赫连勃勃杀害,时年三十七岁。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朱超石的家族世代担任将帅。祖父朱腾,任建威将军、吴国内史。伯父朱宪及朱斌,都是西中郎将袁真的将佐。朱宪任梁国内史,朱斌任汝南内史。大司马桓温在寿阳讨伐袁真时,袁真认为朱宪兄弟俩暗地里勾结桓温,就把他们处死。朱龄石的父亲朱绰逃走,归降桓温,作战时经常带头冲锋,不怕牺牲。寿阳平定后,袁真已经去世,朱绰擅自打开袁真的棺材,斩戮死尸,桓温发怒,将要把他斩首,桓温的弟弟桓冲苦苦求情,朱绰才得以免死。朱绰为人忠义刚烈,因为受了桓冲的再生之恩,事奉桓冲就和事奉父亲一样。担任桓冲的车骑军事、西阳广平太守。东晋太元九年(384年),桓冲去世,朱绰哭泣呕血而死。
逃归刘裕
朱超石与兄长朱龄石都果敢勇锐,善于骑术,虽然出身武将家庭,兄弟俩都擅长写书信。桓谦任卫将军时,以朱超石补任行参军,又任何无忌的辅国右军军事。
义熙六年(410年)正月,广州刺史卢循反叛,侵犯江州。 三月二十日,时任镇南将军、江州刺史的何无忌与卢循军在豫章交战,被卢循的部将徐道覆打败,何无忌战死。 而当时随军的朱超石被徐道覆所俘获,徐道覆任用他担任自己的参军。徐道覆军至石头时,朱超石说动同船的人,驾着一条船逃归侍中、车骑将军刘裕,刘裕非常高兴,任他为徐州主簿。朱超石收取并迎回桓谦的尸体,亲自营办殡葬之事。后朱超石升任车骑参军事、尚书都官郎,不久,又补任中兵参军、宁朔将军、沛郡太守。
率军讨叛
义熙八年(412年)九月二十二日,刘裕率军讨伐叛逆的刘毅,派朱超石率领步兵、骑兵到江陵,朱超石还未到达江陵,刘裕的参军王镇恶就攻陷江陵城,刘毅自杀 ,叛乱被平定。
义熙十一年(415年)正月,荆州刺史司马休之、雍州刺史鲁宗之都率兵暗自背叛刘裕,刘裕于是率军讨伐司马休之等人 ,派朱超石与冠军将军檀道济率步兵到大薄,鲁宗之听到朱超石将到,亲自率领军队抵抗,未及交战而江陵已经平定。朱超石随从檀道济到襄阳,领新野太守,追击鲁宗之到南阳后返回。
北伐魏军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北伐北魏,朱超石担任前锋进入黄河。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派遣黄门郎娥清、冀州刺史安平公乙旃眷、襄州刺史长孙道生、青州刺史阿薄干,率领步兵、骑兵十万人,驻扎在黄河北面,经常有数千名骑兵沿着河岸跟着东晋大军进止。当时晋军沿着黄河南岸,拉着百丈长的纤索,黄河水流快速猛急,有漂渡北岸的人,就被魏军杀害。朱超石所派部队刚刚过北岸,魏军就退走,部队退回,魏军立即又攻向东来。刘裕于是派随军卫队的队主丁旿率领七百人和一百辆战车,在距水一百多步远的黄河北岸上,布成却月阵,两头围绕黄河,每辆战车配置七名仗士,布阵完毕,命人竖起一面白旗。魏军见数百人步行拉车而上,弄不清晋军要干什么,便都没有行动。
刘裕在布阵之先,命令朱超石率两千人严密戒备,白旗一举起,朱超石就驰马奔往,来到阵前,并且带着一百张大型弩弓,每一战车增加二十人,在车辕上设置盾牌。魏军见晋军营垒阵势已经设立,于是进兵围攻营垒,朱超石先用软弓小箭射击魏军,魏军认为晋军人少兵弱,就四面八方一起到来。拓跋嗣又派遣南平公拓跋嵩率领三万骑兵来到战场,肉搏进攻晋营。于是晋军所有的强弓利箭同时发射,又挑选射箭的能手,集中射向魏军。魏军人数很多,弩弓不能制止他们的进攻。朱超石刚出发的时候,另外带了大锤和一千多根长矛,于是把长矛折断成三四尺长,用大锤锤击断矛,发射出去。一记断矛,都能洞穿三四名魏军。魏军兵众不能抵挡,一下子奔逃溃散,在交战中将阿薄干斩首,魏军退回半城。朱超石率领胡藩、刘荣祖等随后追击,又被魏军包围,奋力战了一整天,杀死的魏军数以千计,魏军于是败退逃走。刘裕又派遣振武将军徐猗之率五千人向越骑城进军,魏军包围了徐猗之,用长戟结成阵势。朱超石援军还没有到达,魏军已四散奔逃。大军前进,攻克蒲坂,任朱超石为河东太守,戍守其地。魏军因朱超石守兵不多,又回转来进攻蒲坂城,朱超石战败退兵,好几天才赶上大军。
与兄被杀
刘裕从长安返回江东时,朱超石经常命人从水路到彭城和刘裕联系,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封兴平县五等侯。
义熙十四年(418年),关中动乱,刘裕派遣朱超石慰劳河、洛将士。同年十一月,朱超石刚到蒲坂,当时胡夏皇帝赫连勃勃在青泥以北打败晋军。朱超石的哥哥朱龄石焚烧长安的宫殿,率领全城人逃奔潼关。 龙骧将军王敬先戍守曹公垒,朱龄石从潼关率领剩下的部众向王敬先靠拢时与朱超石相遇,由于夏军切断了水源,兵众口渴不能作战,曹公垒被攻陷,朱超石与朱龄石、王敬先都被夏军俘获到长安,并被杀害,朱超石死时三十七岁。
历史评价
《宋书》:“亦果锐善骑乘,虽出自将家,兄弟并闲尺牍。”
《南史》:“朱龄石、超石、毛修之、傅弘之等,以归众难固之情,逢英勇乘机之运,以至颠陷,为不幸矣。”
史籍记载
《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八》
《南史·卷十六·列传第六》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五年,共传十五帝。...
晋朝(265—420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两晋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