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挞里 辽兴宗耶律宗真皇后
- 本名:萧氏
- 所处时代:辽国
- 民族族群:契丹族
- 逝世日期:1076年
- 字号:小字挞里
- 身份:皇后→太后
- 谥号:仁懿皇后
- 陵墓:庆陵
萧挞里(?—1076年),萧氏,小字挞里,钦哀皇后萧耨斤之弟北院枢密使萧孝穆长女,辽兴宗耶律宗真第二任皇后,辽道宗耶律洪基的母亲。
萧挞里温顺宽厚,姿容美丽。辽兴宗继位后,萧挞里入宫为妃。重熙四年(1035年),立为皇后。先后为辽兴宗生下三子二女:长子辽道宗耶律洪基、次子宋王耶律和鲁斡、三子秦国王耶律阿琏;长女晋国公主耶律跋芹、次女郑国公主耶律斡里太,
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辽兴宗去世,辽道宗继位,尊萧挞里为皇太后。重元之乱时,多亏其洞若观火,并且亲自率部深入敌阵,临危不惧,指挥有方,才能得以平息叛乱,稳定局面。大康二年(1076),萧挞里去世,谥号仁懿皇后,葬于庆陵。
概述图片来源:应县木塔内部绘制供养人像萧挞里像
萧挞里人物生平
萧挞里家世背景
萧挞里的六世祖名叫阿古只,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淳钦皇后述律平的弟弟;祖父萧陶瑰,是辽国国舅,官至详稳(官名);父亲萧孝穆,官至北院枢密使,封齐国王,死后追赠大丞相、晋国王,谥号贞;姑母钦哀皇后萧耨斤,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的妃子,辽兴宗耶律宗真的生母,辽兴宗继位后尊为皇太后。
萧挞里封妃立后
萧挞里性情温顺,待人宽厚,姿态端庄,容貌美丽。辽兴宗继位后,将萧挞里纳入宫中为妃。
景福二年(1032年)八月初七日,萧挞里在跟随辽兴宗巡游途中,经过剌河源时,为辽兴宗生下皇长子耶律洪基。
重熙四年(1035年)三月初一日,辽兴宗册封萧挞里为皇后。
重熙十年(1041年)十月十五日,萧挞里为辽兴宗生下次子耶律和鲁斡,后再生一子耶律阿琏、二女耶律跋芹、耶律斡里太。
重熙二十三年(1054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辽兴宗给萧挞里加封尊号为贞懿慈和文惠孝敬广爱崇圣皇后。
萧挞里尊为太后
重熙二十四年(1055年)八月初四日,辽兴宗去世,耶律洪基继位,是为辽道宗。同年九月十五日,辽道宗尊奉母亲萧挞里为皇太后。
清宁二年(1056年)十二月初七日,辽道宗给母亲萧挞里加封尊号为慈懿仁和文惠孝敬广爱宗天皇太后(《辽史·道宗本纪》作慈懿仁和文惠孝广敬爱宗天皇太后)。
萧挞里平定叛乱
清宁九年(1063年)秋天,皇太叔耶律重元与其子耶律涅鲁古等人密谋作乱,敦睦宫使耶律良得知后,秘密告诉萧挞里。萧挞里于是将此事告诉辽道宗。辽道宗怀疑是耶律良诬告,萧挞里说:“这是事关社稷传承的大事,应当及早谋划。”辽道宗便开始警惕戒惧。待到交战,萧挞里亲自督率卫士,攻破逆党。
萧挞里去世
萧挞里仁爱慈善,贤良谨慎,内外官员均感激其恩德。凡是大年初一以及生辰日各国进献的钱物,萧挞里一概赐给贫穷百姓。萧挞里曾经梦见耶律重元说:“我的尸骨在太子山北,不能忍受寒冷。”萧挞里醒来后,当即派人为之造屋,其仁慈怜悯大多类此。
大康二年(1076年)三月初六日,萧挞里去世。六月初一日,辽道宗为母亲萧挞里上谥号为仁懿皇后。六月初四日,宋朝、高丽、西夏分别派使者前来吊唁祭祀。六月初十日,辽道宗将萧挞里安葬于庆陵。
萧挞里历史评价
脱脱等《辽史》:①“性宽容,姿貌端丽。”;②“仁慈淑谨,中外感德。”;③“辽以鞍马为家,后妃往往长于射御,军旅田猎,未尝不从。如应天之奋击室韦,承天之御戎澶渊,仁懿之亲破重元,古所未有,亦其俗也。”萧挞里家族成员
萧挞里父祖
六世祖:阿古只,淳钦皇后述律平之弟。
祖父:萧陶瑰,官居国舅详稳。
父亲:萧孝穆,钦哀皇后萧耨斤之弟,官至南京留守、北院枢密使,封晋国王。
萧挞里兄弟
萧阿剌,萧孝穆长子,封陈王,官至东京留守。
萧撒八,萧孝穆次子,封武宁郡王,官至西北路招讨使。
萧挞里丈夫
辽兴宗耶律宗真,萧挞里姑母钦哀皇后萧耨斤之子。
萧挞里子女
儿子
长子:辽道宗耶律洪基。
次子:宋王耶律和鲁斡。
三子:秦国王耶律阿琏。
女儿
长女:晋国公主耶律跋芹,初嫁萧撒八,后改嫁萧阿速、萧窝匿。
次女:郑国公主耶律斡里太,嫁萧余里也。
辽朝(907年—1125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改年号为“大同” 。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耶律隆绪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大辽”。1125年被金朝所灭。 ...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