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雅里 北辽第三位皇帝
- 中文名:耶律雅里
- 别名:撒鸾
- 国籍:辽国→北辽
- 民族:契丹族
- 出生日期:1094年
- 逝世日期:1123年
- 职业:皇帝
- 在位时间:1123年五月―1123年十月
- 年号:神历
耶律雅里(1094年-1123年),字撒鸾,契丹族,天祚帝耶律延禧次子,北辽第三位皇帝,在位仅有五个月。
耶律雅里七岁受封梁王。保大三年(1123年)四月,从金兵势力下逃出投奔天祚帝,此时天祚帝西奔,耶律雅里被耶律敌烈与特母哥等人劫夺向北奔逃。五月,百官拥立耶律雅里为帝,改年号为神历。同年十月,耶律雅里在查剌山游猎,因劳累过度病逝,时年三十岁。
耶律雅里人物生平
耶律雅里金兵围困
耶律雅里七岁时,他的父亲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曾想立他为皇太子,但最终没有确立。另外为他设置禁卫,封为梁王。
保大三年(1123年)四月,金兵包围青冢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耶律雅里当时在军中,与兄弟都被围困,在太保特母哥的护卫下脱身逃出,抄小路来到阴山。听说天祚帝兵败后已前往云内,耶律雅里赶紧前往。当时耶律雅里有随从一千多人,多于天祚帝身边的随从。天祚帝担心特母哥发生变乱,想诛杀他。指责他不能将诸王全部救出,准备审讯他。天祚帝手持利剑召来耶律雅里问道:“特母哥教你怎么做?“耶律雅里回答说:“没有说什么。”天祚帝于是释免了特母哥。
耶律雅里立为皇帝
天祚帝打算渡过黄河逃往西夏,天祚帝的部下耶律敌烈因苦劝无果,便和特母哥等人劫夺耶律雅里向北奔逃,于同年五月到达沙岭(古地名,已不可考)。当时北辽皇帝耶律淳和摄政的萧普贤女都已去世,耶律敌烈等人到沙岭三日之后,百官们一同商议拥立耶律雅里为帝。耶律雅里于是即皇帝位,改年号为神历,成为北辽的第二位皇帝。耶律雅里即位后,命令官吏百姓上奏陈说应当采行之事。
耶律雅里纵逸怠惰
耶律雅里生性宽厚,讨厌杀人。捉住逃亡者,只是使用笞刑(用竹板、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而已。如有自动归附的,就授给官职。顺便对左右说:“想依附于我的就来,不想附从我的就可离开。何必要强行逼迫他们呢?”经常取出唐朝的《贞观政要》以及林牙耶律资忠所作的《治国诗》,命令侍从诵读。乌古部节度使糺哲、迭烈部统军挞不也、都监突里不等人分别率领部众前来归附。从此诸部相继到来。然而耶律雅里日渐纵逸怠惰,喜欢击鞠。特母哥直言极谏,耶律雅里于是不再出游。任命耶律敌烈为枢密使,特母哥为枢密副使。耶律敌烈弹劾西北路招讨使萧糺里蛊惑众心,有不再称臣屈服之心,于是将他连同其子萧麻涅一同处死。任命遥设为招讨使,与诸部交战,多次战败,耶律雅里杖击遥设并罢免其官职。
耶律雅里如此治国
耶律雅里出巡时,随从人员有疲乏困顿的,便赈济给养。直长保德劝谏耶律雅里说:“现在国家财力空虚,像这样赏赐,将拿什么来给养呢?”耶律雅里恼怒地说:“从前在福山田猎时,你诬陷猎官,现在又说出这种话。要是没有诸部,我将从何处征取赋税呢?”不肯采纳他的劝谏。
当初,耶律雅里命令群牧运送盐和粟米,而有百姓盗取,商议登记其数量责令他们赔偿。耶律雅里便自己拟定价值:每盗一车粟米,赔偿一只羊;三车赔偿一头牛;五车赔偿一匹马;八车赔偿一头骆驼。左右都说:“现在一只羊想换两斗粟都做不到,竟然可以用来赔偿一车粟米!”耶律雅里说:“民有就是我有。如果让他们全部赔出来,老百姓怎么受得了呢?”
耶律雅里过劳而死
神历元年(1123年)十月,耶律雅里在查刺山游猎,一天之内就猎取四十只黄羊、二十一匹狼。因来往追逐,劳累过度而病倒,没过几天就去世了,时年三十岁。
耶律雅里历史评价
脱脱等《辽史》:①“雅里性宽大,恶诛杀。”;②“雅里日渐荒怠,好击鞠。”;③“淳、雅里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者也。”耶律雅里史籍记载
《辽史·卷三十·本纪第三十》耶律雅里家庭成员
耶律雅里父亲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耶律雅里兄弟姐妹
哥哥
晋王耶律敖卢斡
弟弟
燕王耶律挞鲁
赵王耶律习泥烈
秦王耶律定
许王耶律宁
姐妹
耶律氏
耶律骨欲,为金人所获。
耶律余里衍,封蜀国公主,为金人所获。
耶律斡里衍,为金人所获。
耶律大奥野,为金人所获。
耶律次奥野,为金人所获。
辽朝(907年—1125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改年号为“大同” 。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耶律隆绪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大辽”。1125年被金朝所灭。 ...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