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倬 明朝天启五年进士


- 本名:高倬
- 字:枝楼
- 所处时代:明末
- 出生地:忠州高家河
- 逝世日期:1645年
- 主要成就:官至刑部尚书、太子太保
高倬(?~1645),字枝楼,忠州高家河(今重庆市忠县)人。明朝天启五年(1625)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太子太保。清兵破南京,自缢死。
高倬人物生平
明朝天启五年(1625)三甲126名进士,初任浙江德清知县,后调浙江金华府。
崇祯四年(1631),征授河南道御史。蓟辽总督曹文衡与总监邓希诏相讦奏。诏殚力干济,以副委任。高倬直言上疏,指责曹文衡“肮脏成性,必不能仰鼻息于中官”,总监邓希诏“睚眦未忘,何能化戈矛为同气”,认为封疆事重,宜撤邓希诏而安曹文衡心。若曹文衡不足用,宜更置,勿使中官参之。诸边镇臣如邓希诏不少,使人效希诏,督抚之展布益难。即诸边督抚如曹文衡亦不少,使人效曹文衡,将边事之废坏愈甚。疏入,贬官一级。不久,因在巡视草场时,下吏失火而得罪。廷臣申救,不纳。次年热审,给事中吴甘来以为言,始释归。起用为上林丞,历任大理寺寺副。
崇祯十一年(1638),火星逆行,诏修省。高倬以近者刑狱滋繁,法官务停阁,请敕诸司克期奏报,大者旬,小者五日。其奉旨覆谳者,或五日三日,务俾积案尽疏,囹圄衰减。帝为采纳。屡迁南京太仆寺卿,驻守滁州。滁州是南都南京的西北门户,高倬募州人为兵,保障乡土,从之。
崇祯十六年(1643)二月,升任操江提督、右佥都御史。秋,刘孔昭接任其职,诏入京别用,未到而北京陷落。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入北京,明朝灭亡。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高倬被任命为工部右侍郎。福王纵欲声色,为其嫔妃置龙凤几榻及各种饰物,添置宫殿陈设,耗银数十万两。接着,又命光禄寺赶制御用器物1.57万余件。高倬见福王奢侈无度,多次进谏,请裁省上述两项费用,福王皆不采纳。
弘光元年(1645)二月,解学龙被免职,高倬由刑部左侍郎升任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高倬以冤狱力拒,被马士英所嫉恨。五月,清兵南下渡江,南京被围。时福王仍在宫中召集梨园弟子演戏、酣饮。危急间,福王率近臣夜半逃走,200多臣子降清。高倬痛骂福王昏聩,群臣腐败,方造成亡国之灾。遂仰天槯胸,上吊自尽。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朝十六位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王朝。...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亡。随后,满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结束。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在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 ;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