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腾蛟 南明重臣
- 本名:何腾蛟
- 字号:云从
-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贵州黎平府
- 出生时间:1592年
- 去世时间:1649年
- 主要作品:《明中湘王何腾蛟集》
- 主要成就:组建荆湘十三镇抗清
- 爵位:中湘王
- 谥号:文烈
何腾蛟(1592年—1649年),字云从,贵州黎平府(今贵州黎平)人。南明重臣,1645年任湖广总督,得到李自成旧部农民军的合作,共同抵御清军。1647年清军攻陷湖南,他退至广西,守全州,击退了清军。1648年反攻,收复湖南大部。后在湘潭兵败被俘,遇害于长沙。有《明中湘王何腾蛟集》一卷。
人物生平
讨平土寇
崇祯年间,任南阳知县。在为母守丧期间,辞官不做。除去丧服之后,得到起用担任淮徐兵备金事,削平了当地的贼寇,使自己的辖区内一无战事,格外平静。
聚兵抗清
良玉率兵造反,邀请腾蛟同行,腾蛟没有同意。腾蛟于是从宁州转浏阳,抵达长沙。聚集过去手下的僚属堵胤锡、傅上瑞、严起恒、章旷、周大启、吴晋锡等,大家痛苦地订立盟约、誓言。他们分配马、船只、粮草,建立几支武装分别担任首领。
收服散将
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大清兵攻克南都,唐王朱幸键在福州自立为王。李自成在九宫山被打死以后,他的将领刘体仁、郝摇旗等因为没了主帅,打算归附腾蛟。他们率领四五万人突然间进入湘阴,与长沙相距只一百多里。城中的人们不知道他们是来归顺的,非常害怕。朝宣就率兵回燕子窝去了。上瑞请求腾较出去避一时,腾蛟说:“死在左良玉的手中,同死在贼手,是一样的,为什么要逃避呢?”长沙知府周二南请求前往侦察他们,腾蛟派了一千人为他护行。贼兵认为他们是来迎战的,就用箭射死了他,随行的士兵也都死了。这下城中更加惧怕,士绅百姓、男男女女全都逃跑了。腾蛟同章旷谋划,派遗部将万大鹏等两个人前去招安。贼寇见只有二匹马,就迎接他们进入演武场,用酒肉招待他们。他们两个没有说一句话,只跟贼寇痛饮。饮酒完毕,贼寇问他们的来意,二人回答说,督师认为淮阴狭小不能够容纳大军,请你们就移驻长沙好了。于是拿出腾蛟的手信招请他们说:“何先生等待着你们归顺的那一天,他发誓永远保证你们享受富贵。”摇旗等人非常高兴,立刻同大鹏一道到了长沙。腾蛟开诚布公地对他们加以安抚和慰问,设宴饮酒狂欢,并且用牛肉和酒搞劳了他的随行官员。腾蛟命令先璧率领三万士兵演习骑射,大小军旗遮天蔽日。摇旗等又非常高兴,招集他的党羽袁宗弟、蔺养成、王进才、牛有勇等都来归顺,一下子增加了十多万士兵,军威大振。
不多久,李自成的将领李锦、高必正带领几十万部队逼近常德。腾蛟命令胤锡把他们招安了,安置在荆州。李自成在天下造反二十年,攻陷皇都,颠覆庙社,他的几十万士兵最终全归附了腾蛟。而腾蛟上书只说罪魁祸首已除掉,稍微发泄了神灵的一口怨气,应该到郊庙去祭告神灵,始终不谈自己的功劳。唐王非常高兴,立刻任命他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加封他为定兴伯,仍然统帅军队,但是心中怀疑自成之死不真实。腾蛟肯定自成死了,尸体都已经腐烂了。腾蛟不敢以有功自居,因而坚决辞谢给自己加封的爵位。唐王不准他辞谢,命令他谋划攻取江西以及南都。
军心动摇
顺治三年(1646年)永明王即位,腾蛟被封武英殿大学士。加封太子太保。
顺治四年(1647年)春天,进才扬言缺乏军晌,在当地大肆抢劫,并且一直抢到湘阴。恰好大清兵到达长沙,进才逃往湖北。腾蛟不能把守,单枪匹马逃往衡州,长沙、湘阴一同失陷。卢鼎此时把守衡州,而先璧的军队突然到来,大肆掳掠。卢鼎不能抵抗,逃到永州。先璧于是挟持腾蛟到祁阳,又从小路到辰州。腾蛟半道逃脱回来,到了永州。
同年六月,腾蛟在白牙。永明王暗中派遣中使告诉他刘承胤的罪行,命令他到武冈除掉他。腾蛟于是前去拜见永明王,永明王和王太后都召见了他。承胤起初是一个小校,凭腾蛟推荐做到了大将,现在已经渐渐地骄傲起来。
同年八月,大清兵打下武冈,承胤投降了。永明王先逃往靖州,后来又到了柳州。当时常德、宝庆已经丢掉了,永州也再次陷落。永明王打算返回桂林,而桂林城中只有焦琏的微弱兵力,腾蛟率领印选、一青的部队进城支援他们。可是南安侯郝永忠也突然带着一万多兵力到来,打算同焦琏的军队作战,恰好宜章伯卢鼎的军队也到了,腾蛟三下里为他们相互调剂,桂林才安定下来。子是腾较派遣焦琏、永忠、卢鼎、印选、一青分别把守兴安、灵川、永宁、义宁各州县,腾蛟率领五位将领联合抵御。
收复失地
顺治五年(1648)正月,永明王居住在桂林,加封腾蛟为太师、进爵为侯,子孙世袭。二月,大清兵攻破全州,到达兴安。郝永忠军队溃败,逃往桂林,永明王被迫西逃,放纵军队大肆掠夺。何腾蛟从永福赶来。大清军知道桂林有变,直抵北城门。何腾蛟督率焦琏、胡一青等人分三门拒守,大清军才返回全州。适逢金声桓和王得仁背叛大清,率兵来依附。在湖南的大清军暂且退却,何腾蛟便攻取全州。又派遣保昌候曹志建、宜章侯卢鼎、新兴侯焦琏、新宁侯赵印选攻打永州,围城三个月,大小三十六次交战,十一月初一攻克。不久,监军御史余鲲起、职方主事李甲春攻取宝庆,众将也攻取衡州,马进忠攻取常德,所失土地多被收复。
不屈殉国
顺治六年(1649)正月,腾蛟传令让进忠从益阳出军长沙,约定各位将领前往会合,然后亲自到忠贞营去,邀请赤心入驻衡州。腾蛟部下六千名士兵,因为害怕忠贞营合力袭击,不敢让他们为自己护行,只携带了三十名属吏和士兵一同前往,眼看快到了,听说赤心率兵东去,就跟着他到了湘潭。湘潭是一座空城,赤心未加防守就离开了,腾蛟于是进去暂停。大清兵得知腾蛟进入这座空城,就派遣将领李勇引兵进城。李勇过去是腾蛟部下的将领,他进城后就率领他的士兵围住腾蛟行礼,劝腾蛟投降。腾蛟破口大骂,李勇于是把他劫持走了。腾蛟绝食七天,清兵只好杀了他。永明王得知这个消息后痛加哀悼,多次予以祭奠,追赠中湘王,谥文烈,让他的儿子文瑞做了金都御史。
人物成就
政治
何腾蛟在清军势如破竹的南下攻势面前,能顺乎潮流民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敌视农民革命的立场,与农民起义军联合起来,并成为凝聚各阶层合作抗清力量的中心人物。
军事
何腾蛟联合农民起义军,组建起荆湘十三镇,共同抗清。
民族
何腾蛟在抗清被俘后,誓不归顺,表现了不能恢复南明的遗憾和至死不渝的坚贞民族气节。
个人作品
绝命诗
天乎人世苦难留,
眉锁湘江水不流。
炼石有心嗟一木,
凌云无计慰三洲。
河山赤地风悲角,
社稷怀人雨溢秋。
尽瘁未能时已逝,
年年鹃血染宗周。
备注:何腾蛟在临死前口占绝命诗。
历史评价
史书评价
《明史》:崎岖为难之中,介然以艰贞自守。
历代评价
(清)何承珍《陶公山》:幸葬中湘文烈王,陶公山气郁苍苍。踏青修楔游人伙,争奠茝兰围墓香。
(清)黎庶昌:使王(何腾蛟死后追封中湘王)与史可法异地而守,明之亡不亡未可知也。
顾诚《南明史》:何腾蛟被俘后坚贞不屈,保持了民族气节,应当肯定。但纵观他的一生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弘光时期他受制于左良玉,无所作为。隆武时期,他伙同湖北巡抚章旷排挤大顺军余部,收罗一批散兵游勇充当嫡系,又无将将之能,造成刘承胤、曹志建、黄朝宣等割据跋扈的局面。隆武帝遇难他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反攻湖南胜利之际作为全军统帅的他却私心自用,唆使郝永忠偷袭反正来归的陈友龙部,挑起明军自相残杀给清军以喘息之机;又调走围攻长沙的忠贞营,一手断送了复湘援赣的战略大局,卒至以身予敌。
王维洲《国殇》:当一座蛀空了的大厦倾倒时,即使是一个绝代的英雄,也无法支撑得住的。
史籍记载
《明史·卷二百八十·列传第一百六十八》《永历实录·卷七·何、堵、章列传》
后世纪念
何腾蛟墓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城西的西佛崖,背靠县城垣,面临福禄江(今西门江),坐东朝西。四周用条形石块砌成,筑垒有数,墓高1.2米,直径约5米。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朝十六位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王朝。...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亡。随后,满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结束。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