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炳 明朝锦衣卫都指挥使、忠诚伯
- 本名:陆炳
- 别名:陆太保、陆东湖、陆武惠
- 字:文孚,一说文明,号东湖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湖北安陆(今湖北荆门钟祥市)
- 出生日期:1510年11月16日
- 逝世日期:1560年12月27日
- 主要成就:折冲御侮、施勤无私
- 官职:掌锦衣卫事、太保兼少傅、左都督
- 爵位:忠诚伯(赠)
- 谥号:武惠
- 祖籍:嘉兴府平湖县
- 道号:守一金丹大世仙
陆炳(1510年—1560年),字文明,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明朝锦衣卫都指挥使、忠诚伯,陆松之子。
其母为明世宗朱厚熜乳母,陆炳幼小随母出入宫禁。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武进士,授锦衣卫副千户,父卒袭指挥佥事,进指挥使,掌南镇抚事。嘉靖十八年(1539年),随驾南巡至卫辉(今河南汲县),夜里行宫失火,陆炳冒烈焰背负世宗脱险,因而得世宗恩宠,升为都指挥同知。掌锦衣卫事。未几,擢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升任都督同知。陆炳为扩充权势,明里巴结阁臣夏言、严嵩,暗中又设计除之。陆炳曾捶杀兵马指挥,然帝宠而不问。后为御史所劾,夏言拟旨欲逮治,陆炳怀恨在心,遂勾结严嵩揭发夏言,致夏言被杀。其后大将军仇鸾得宠,与严嵩争权,陆炳在帝前揭仇鸾虚报战功、阴谋不轨,帝即收仇鸾敕印,仇鸾忧惧而死。因揭发有功,官至太子太保兼太子太傅。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值内苑,与严嵩、朱希忠等共侍事。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弹劾司礼中官李彬等三人侵盗工所物料营建坟墓如帝王规模,三人被论罪处斩。不久加太保兼少傅,仍掌锦衣卫。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去世,谥武惠,赠忠诚伯,墓葬于今平湖市新埭镇溪漾村。 陆炳是明朝唯一一个三公兼任三孤的官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陆炳祖父陆墀,以军籍隶锦衣卫,父陆松袭职。陆炳的母亲是明世宗的乳娘,所以陆炳从小就随母亲进入宫中,稍稍长大后,便每天侍奉在世宗左右。陆炳健壮勇猛,身材高大,肤色火红,走路像鹤。
嘉靖八年(1529年),陆炳中武举,被授予锦衣卫副千户。陆松死后,他承袭为指挥佥事,不久进升代理指挥使,执掌南镇抚司事务。
嘉靖十八年(1539年),陆炳随从明世宗南游,到达卫辉(地名)。夜四更时,行宫起火,随从官员仓猝之间不知明世宗所在,只有陆炳撞开门户,背出明世宗,世宗从此爱幸陆炳。陆炳屡升为都指挥同知,取代陈寅执掌锦衣卫事务。
冷血官场
嘉靖十九年(1540年)八月,明世宗听信道士段朝用的蛊惑,企图炼制“不死药”,公然宣布由太子“监国”,自己“告假”一二年。朝廷上下一片惊愕,却没有人出面反对,唯独太仆寺卿杨最上疏劝谏。明世宗勃然大怒,把杨最交给陆炳,关入锦衣卫镇抚司诏狱,酷刑拷打,当场毙命。
嘉靖二十年二月(1541年),监察御史杨爵上疏批评皇帝常年不上朝,专心致志于道教斋醮,宠信大奸大蠹。明世宗命陆炳在镇抚司诏狱对杨爵严刑拷打,打得杨爵血肉模糊,几次濒临死亡。户部主事周天佐为杨爵鸣不平,当场遭到廷杖六十大板,然后关入锦衣卫的镇抚司诏狱。狱吏遵照陆炳的意思,断绝饮食三天,致使周天佐死于非命。周天佐死后,陕西巡按御史浦铉紧急上疏,为杨爵、周天佐伸张正义。明世宗暴怒,立即命令陆炳派锦衣卫缇骑逮捕浦铉。当地民众万人送行。浦铉在镇抚司诏狱,经严刑拷打,七天后死去。不久,陆炳被升为代理都督佥事。又以缉捕之功,升为都督同知。陆炳骤然显贵,他的同僚多是父辈,陆炳表面上很尊敬他们,却逐步用计除去那些轻视他的人。他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的欢心,所以日益得以重用。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月,湖广道试御史陈其学弹劾陆炳以锦衣卫掌事都督同知的身份,借口北京流动人口太多,潜藏奸宄之徒,主张实施严禁政策,又揭发陆炳勾结侯崔元增加盐税,收受奸商徐二贿赂等渎职行,夏言即起草圣旨要将陆炳逮捕治罪。陆炳势窘,便以三千两黄金行贿夏言以求解脱,但夏言正直,不允,陆炳便长跪哭泣谢罪,夏言这才同意,陆炳从此对夏言恨之入骨,暗中便和严嵩勾结欲图害死夏言,到严嵩与夏言争权时,陆炳便帮助严嵩,揭发夏言与边防将领通关节的事,夏言被判死罪。严嵩感激陆炳,便任由陆炳妄为,还引他来一起筹划,通贿赂。后来仇鸾得宠,凌驾于严嵩之上,但独怕陆炳。陆炳曲意奉承他,不敢与他抗礼,而后私出金钱交结仇鸾所亲近的人,得知了仇鸾的阴私,时严嵩和仇鸾互相攻击,于是陆炳、严嵩勾结在一起,到仇鸾病重时,陆炳趁机揭发了他不轨的情状。明世宗大惊,立即收回给仇鸾的敕印,仇鸾忧惧而死后,陆炳向明世宗报告锦衣卫掌握的仇鸾“通虏纳贿”罪状,明世宗命陆炳会同三法司审理此案,结果以“谋反律”定罪,仇鸾被剖棺戮尸。陆炳时已进升为左都督,后来给他记擒获哈舟儿立功,被进封为太子太保,又以揭发仇鸾的密谋,被加封为少保兼太子太傅,每年给予伯爵的俸禄。
权势熏天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陆炳受命入西苑当值,与严嵩、朱希忠等人侍奉明世宗修炼玄功。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三月,明世宗赐给进士恩荣宴。按惯例,锦衣卫列席在西边,皇上因陆炳之故,特命锦衣卫上坐,排在二品官之末。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陆炳上疏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侵盗施工场材料,营造坟墓,其规格僭拟于皇陵,结果李彬和他的党羽杜泰等三人被判斩刑,财产被抄没,得白银四十余万两,金珠珍宝无数。不久明世宗加封陆炳为太保兼少傅,仍掌锦衣卫。
病死任上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十一月,陆炳在任上去世,朝廷赠给他忠诚伯,谥号武惠,祭葬加等,还任命他的儿子陆绎为本卫指挥佥事 。
主要成就
陆炳从明世宗的儿时玩伴起步,依靠救嘉靖于火海的功劳得到嘉靖的恩宠,逐渐成为朝廷当中的大人物,《明史》亦称其“势倾天下”,陆炳一人先后令内阁首辅夏言、“劳苦功高”的仇鸾两人身首异处,其后又成功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可以说是除灭了嘉靖前期的大人物,而嘉靖皇帝多次制造大案,陆炳又常保护一些人,折节对待士大夫,不曾陷害一人, 因此朝中人士多称赞他。
陆炳的故事
杀人无罪
陆炳曾棒杀兵马指挥,被御史弹劾,明世宗下诏不问。
秋后算账
隆庆初年,明穆宗采纳御史的意见,追论陆炳之罪,削去他的官阶,抄没他的财产,夺陆绎和其弟太常寺少卿陆炜的官衔,判陆炳贪污数十万并将陆绎等人关押起来,令他们赔偿,不久他们财物丧尽。万历三年(1575年),陆绎上书请求免罪。张居正等人说,陆炳救驾有功,而且法律规定非谋反叛逆奸党之徒,不抄没家产;况且抄家和追赃二罪并坐,不合法律。明神宗怜悯他,陆绎遂得免罪。
人物评价
《明史》:①世宗入继大统,宜矫前轨,乃任陆炳于从龙,宠郭勋于议礼,而一时方士如陶仲文、邵元节、蓝道行之辈,纷然并进,玉杯牛帛,诈妄滋兴。凡此诸人,口衔天宪,威福在手,天下士大夫靡然从风。虽以成祖、世宗之英武聪察,而嬖幸酿乱,几与昏庸失道之主同其蒙蔽。彼第以亲己为可信,而孰知其害之至于此也。②(陆)炳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铢两奸。富人有小过辄收捕,没其家。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严嵩父子尽揽六曹事,炳无所不关说。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
严世蕃: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
张居正:(陆)炳救驾有功。
家庭成员
祖父 |
陆墀 |
以军籍隶属于锦衣卫,任总旗。 |
父亲 |
陆松 |
承袭父职,跟从兴献王到他的封国安陆,被选为仪卫司典仗。世宗入承皇位大统后,陆松以随从龙恩,被升为锦衣卫副千户。后来累升到后府都督佥事,协理锦衣卫事务。 |
儿子 |
陆绎 |
为本卫指挥佥事,后因明穆宗追查陆炳而入狱,万历三年为张居正所救。 |
陆炜 |
太常寺少卿。 |
史书记载
《明史·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
《平湖县志》
陵寝墓地
陆炳有一衣冠冢位于平湖市新埭溪漾村,墓冢在文革时期被严重破坏。墓地正中偏北为墓室,南为神道,两侧分列文官像、武官像各一对,石马两对。神道南有石牌坊,匾额上刻有“忠诚伯祖茔”铭文,牌坊东北有祠堂,南有石狮、石龟各一对。墓园四周有围墙,总面积约2700平方米。该墓冢为研究明代的丧葬制度、习俗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于2010年被定为平湖市文保单位。
艺术形象
《一捧雪》、《审头刺汤》。
文学
在当年明月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中陆炳被塑造成一个懦弱、不敢正面面对困难的人,他看重自己的利益,不愿也不敢参与朝堂争权,其他的与史书无异。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朝十六位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王朝。...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亡。随后,满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结束。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浙江,简称“浙”,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这里才子佳人辈出,文化风情无限。...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