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应龙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 本名:邹应龙
- 字号:字云卿,号兰谷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兰州皋兰
- 主要成就:成功弹劾严嵩、严世蕃父子
邹应龙,字云卿,号兰谷,兰州皋兰人,明朝官员。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嘉靖四十年,上疏弹劾严嵩、严世蕃父子。嘉靖帝不久下旨令严嵩致仕,将严世蕃下诏狱治罪,邹应龙则升任通政司参议。明穆宗隆庆初,以副都御史总理江西、江南盐屯,迁工部右侍郎,巡抚云南。万历初年被削去官籍,卒于家中。
人物生平
邹应龙,字云卿,号兰谷,兰州皋兰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 。
邹应龙不畏强暴,冒死上书,嘉靖四十年,弹劾严嵩父子及其党羽。严世蕃下诏狱治罪邹应龙则升任通政司参议。
隆庆年初,邹应龙以副都御史总理江西、江南盐屯,迁工部右侍郎,巡抚云南。
万历初年,邹应龙奉命平定了云南铁索管及拇拨等人的叛乱,部将为依兵所败,遭弹劾,遂“削籍”为民,卒于家。
万历十六年 (1588),皇帝下诏,“命复应龙官,赐祭葬”。
邹应龙是一个刚正不阿、敢于直谏、不畏强暴、秉公执法、为官清廉的好官员,在明朝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邹应龙打严嵩辑
嘉靖年间,严嵩 和 严世蕃父子当权,阿谀奉承,贪污腐败,残害忠良,祸国殃民。先后残害杨继盛、沈练、张经。朝中没有一个敢发言的。邹应龙思考良久,寻机报仇。因严嵩赶走邱、马二匠的事,邹应龙授计于开山王府 “常宝童”。可以痛打打严嵩,但不可伤及脸面,事后自有道理。
邹应龙随之到严府假装告密,说常宝童隐藏了两位工匠。言语奉承,伪装成趋炎附势的样子。严嵩相信了,取到圣旨后 ,去开山府搜查。常宝童依计行事。责备严嵩见了先帝的画像不拜,命令家将用金锏痛击严嵩。严嵩狼狈而逃,邹应龙随后到严府。严嵩诉苦,说要奏明皇帝。邹应龙说:宰相衣着整齐,脸上也没有抓痕,皇帝岂能相信。严嵩恍然大悟,立刻让邹应龙打自己。邹应龙故意推诿。严嵩再四相恳后,邹应龙且打且骂,淋漓痛快,方泄胸中恨愤。然而严嵩并不知情,奸臣愚昧如此,真是可笑。
京剧<<打严嵩>>,一直受到百姓的青睐,并津津乐道。
邹应龙和徐阶
在严党倒台之前,徐阶(上海华亭人),任内阁次辅。徐阶对首辅严嵩父子祸国殃民的种种劣行,内心严重不满。然因皇帝重用严嵩,徐阶力量一时难以抗衡,故而几十年来对严嵩百依百顺,唯命是从,隐忍不发,实际上在积蓄力量。
邹应龙是徐阶门生,刚直不阿,对徐阶隐忍并不知情。有一天,邹应龙急匆匆地走到徐府对徐阶说道:次辅大人还不知道吧,严党胡作非为,祸国殃民,徐大人竟不发一言,对严嵩百依百顺,大家都说 你是严嵩的一个小妾而已。这句话在当时的环境下,算是十分刻薄的挖苦和讽刺。
然后徐阶依然表现出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样。邹应龙更加生气了,直言道:难道严氏父子 杀害杨继盛和沈炼的事情 你都忘记了?
徐阶突然换了一副模样,显露出杀机,对邹应龙说道:我一刻也没有忘记。邹应龙明白了一切。
时机成熟后,徐阶知道难以弹劾严嵩,找来应龙,弹劾严世蕃。邹应龙早就是摩拳擦掌,文思泉涌,立刻上奏皇帝,一击即中。
弹劾一事,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也有一提。但事实上,邹应龙是徐阶的门生,而非同僚高拱。
弹劾严嵩
嘉靖后期,在"帝对嵩稍稍厌之"的局势下,除掉严党时机成熟。在次辅徐阶的授意下,邹应龙上奏皇帝,弹劾严嵩之子严世蕃各种祸害国家和百姓的劣行,并在奏疏的最后补充道:"如果臣说的有一句是假话,就把臣的头砍下来"。
邹应龙的奏疏在合适的机会,对严党亮出了刀子。之后,嘉靖皇帝勒令严嵩致仕,并把严党的智囊首脑严世蕃打入诏狱。在徐阶和的邹应龙努力下,严世蕃、罗龙文被斩首,严党大势已去,连根被拔掉。
邹应龙在在除掉严党上,功不可没。
传说故事
他梦到自己“左牵黄,右擎苍”,一个人出去打猎了。来到一座高山面前,他突然义愤填膺,于是张弓搭箭,对着那座高山,就射了一箭。可这一箭轻飘飘的,只发出“嗖”的一声响,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于是,梦里的邹应龙就很沮丧。他再往前走,翻过了这座高山,突然发现前面还有一座小山。山脚东面有一座楼,前面有一片田,田里有一堆米,米上还堆了草。邹应龙就很奇怪,觉得这样的场景不常见啊!
他也不管怎么回事儿,对着那堆米随手就射了一箭。
结果这堆米突然一声巨响就炸开了。紧接着响声连天,米倒了,田也炸开了,然后楼也倒了,小山也倒了!邹应龙回头一看,连身后的那座大山也倒了,响声连天,声势惊人.
醒过来的邹应龙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就想这个梦到底什么意思呢?他拿起一支笔在纸上画,画着画着就明白了,原来“田”上一堆“米”再加顶上的“一”堆“草”,这些都合起来正是一个严世蕃的“蕃”字,而严世蕃号东楼,这个楼塌山倒,不正是象征着严世蕃的倒台吗?
邹应龙连夜起草奏章,只弹劾严世蕃。
罢官去世
邹应龙因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劝东厂太监冯保收敛,遭到冯保的忌恨。 万历初,应龙奉命平定了云南铁索管及拇拨等人的叛乱。后“往剿广南依兵”,部将被依兵所败,巡按御史郭廷捂、给事中裴应章等人弹劝邹应龙,随后“削籍”为民。卒于家。
明神宗万历十六年 (1588),陕西巡抚王璇上奏,“应龙殁后,遗田不及数亩,遗址不过数楹,恤典未被,朝野所恨”。神宗下诏,“命复应龙官,赐祭葬”。
邹应龙为人秉直,善于谏言。明代嘉靖年间多次重大清污行动中,多事邹应龙所谏。
邹应龙族人
皋兰县乡贤祠祭有邹应龙牌位。
皋兰县的中心乡兰沟村立有他的祠堂,住有其后裔。
兰州建有邹兰谷纪念馆,兰州碑林也有其笔迹的翻刻碑石。
邹应龙之父邹景阳出生于明孝宗弘治末乙丑年(1505)。
祖父邹文杰生于明宪宗成化庚寅年(1470)。
曾祖父邹英德出生于明英宗宣德丙辰年(1436)。故籍原江右,即今日的江西省。先祖元末明初迁陕西长安,故《明史》说邹应龙是陕西省长安县人。
邹应龙有兄弟三人,依次叫邹云卿、邹云衔、邹云徭。邹云卿就是邹应龙。邹云衔就是邹士龙。
邹应龙罢官事发后他的五个儿子皆因避难外逃分居。 邹应龙的儿子后来分别居住在陕西省长安府淳化县,甘肃省临洮县,皋兰县,榆中县,静宁县。
在陕西淳化县的儿子叫邹绍光,在甘肃有一个儿子叫邹绍明,可能是逃到兰州的那个儿子,据说大约出生于嘉靖末年。
邹绍明有一个儿子叫邹怀斌,大约出生于万历早期。
邹怀斌有一个儿子叫邹弘业,后来到洮河西边的临洮边界山顶定居生活,据传大约出生于天启年间。
据说邹弘业有个儿子叫邹子建,大约出生于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那一年,估计也就是1644年。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朝十六位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王朝。...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亡。随后,满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结束。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