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孝琰
- 中文名:封孝琰
- 国籍:中国
- 出生日期:523年
- 逝世日期:573年
- 身份:封孝琬弟
封孝琰(523年-573年),字士光,封孝琬弟,渤海之蓚人也。少修饰学尚,有风仪。年十六,辟州主簿,释褐秘书郎。天保元年,为太子舍人,出入东宫,甚有令望。丁母忧,解任,除晋州法曹参军。寻征还,复除太子舍人。乾明初,为中书舍人。皇建初,司空掾、秘书丞、散骑常侍,聘陈使主,已发道途,遥授中书侍郎。还,坐事除名。天统三年,除并省吏部郎中、南阳王友,赴晋阳典机密。
简介
和士开母丧,托附咸往奔哭。邺中富商丁邹、俨兴等并为义孝,有一士人,亦哭在限,孝琰入吊,出谓人曰:“严兴之南,丁邹之北,有一朝士,号叫甚哀。”闻者传之。士开知而大怒。其后会黄门郎李怀奏南阳王绰专恣,士开因谮之曰:“孝琰从绰出外,乘其副马,舍离部伍,别行戏话。”时孝琰女为范阳王妃,为礼事因假入辞,帝遂决马鞭百余。放出,又遣高阿那肱重决五十,几致于死。还京,在集书省上下,从是沉废。士开死后,为通直散骑常侍。后与周朝通好,赵彦深奏之,诏以为聘周使副。祖珽辅政,又奏令入文林馆,撰《御览》。孝琰文笔不高,但以风流自立,善于谈谑,威仪闲雅,容止进退,人皆慕之。尝谓祖珽云:“公是衣冠宰相,异于余人。”近习闻之,大以为恨。
寻以本官为尚书左丞,其所弹射,多承意旨。时有道人昙献者,为皇太后所幸,赏赐隆厚,车服过度。又乞为沙门统,后主意不许,但太后欲之,遂得居任,然后主常憾焉。因有僧尼以他事诉竞者,辞引昙献。上令有司推劾。孝琰案其受纳货贿,致于极法,因搜索其家,大获珍异,悉以没官。由是正授左丞,仍令奏门下事。性颇简傲,不谐时俗,恩遇渐高,弥自矜诞,举动舒迟,无所降屈,识者鄙之。与崔季舒等以正谏同死,时年五十一。
墓志文
公讳孝琰,渤海蓚人也。世禄相承,风声迥播,列鼎陈钟,光朝烛野。祖司空孝宣公,道高 /壹世,德被笙镛。父雍州刺史、殿中尚书、文侯,仁洽万里,爱流歌咏,钩册代秉,花萼相辉,/符刺周于华裔,佐吏遍于天下。公禀粹累仁,承灵积庆,标五色于珠野,抽九节于芝室,/皎皎与石泉并照,英英与秋云共远,思愤纵横,辞厉霜雪,应刘在于度内,庄老不异人/心,贵仕高才,向风俱靡。刺使魏襄城王,望冠右戚,按部冀方,旷官虚己,我求明德。年十/六,辟为主簿,轻飞在翰,逸足非年,亦即来仪,牢笼先达。释褐秘书郎中,转太子舍人,典/文记。望麟阁以朝驰,出龙楼而夕返,即擅笔扎之华,且见朱紫之别。天保三年,丁忧去/职。绝浆五日,泣血三年,翔走听而悲鸣,卉木感而变色。服阕还邺,俄迁中书舍人,转司/空掾。理笏玉阶,曳裾金铉,肃清风于玄武,奂玉猷于绛地。迁秘书丞。石渠径复,天禄阴/岭,实道家之蓬莱,乃兰台之内阁,脱简复编,坠文必理,流略载叙,缃素唯新。天行不息,/六龙骧首,作镇隐然,有符监国。丞相、博陵王,以母弟之贵,秉轴邺中。殊途并会,事如交/午,密勿唯机,实资人杰。以本官典密事。拨烦多暇,游刃萧然,稽阴河朔,冠盖交通。兼散/骑常侍,躬陈使主。龙节浮江,輶轩去过,巨骨能辨,长缨可羁。鸡树严清,凤池华要,便烦/禁扆,出内丝纶。公文掞雕龙,名非画地,帝曰尔谐,我膺俞往。迁中书侍郎,后除太尉府/从事中郎、通直散骑常侍、南阳王友,判并省吏部郎中事,仍摄左丞,寻正吏部。参议台/窗,辅仁梁苑,执宪东輖,趋事南宫,扬清浊于九品,总纲维于百吏,历事垂声,所居遗范。/转散骑常侍。自三光分景,四溟殊望,严城昼警,烽火宵通,戎车屡驾,历兹永久,俱厌斥/候之勤,共敦弥恤之契。公乃张旜北阙,驰马西京,敖游二帝,去来三辅,气盖关中,声驰/河外。还兼尚书左丞,待诏文林馆,仍正左丞,奏门下事。公气高调远,德茂神清,角立不/群,含章特秀;波澜靡际,崖岸峻回,肃如大祭,懔若严君;辞韵铿锵,藻翰遒丽,言为准的,/动成规矩。虽俯迹缨冕,而寄深丘壑,巨石前却,激水推移,竹柏交于檐霤,风云入于窗/牖,上客盈门,杂宾罕至。伏奏武帐,珥笔文坊,洒源泉于缃牒,动光华于俯仰,实朝渊薮,/唯国桢干。朱丹不灭,玉质贞坚,穷通在运,遭随非我,石田之喻徒往,金版之惌何及。以/齐武平三年十月卅日,终于邺城,时年五十有一。否剥数终,车书一统,轼闾表墓,事切/皇衷,甫及下车,哀诏先发。大周建德六年正月廿六日,追赠使持节、仪同大将军、广/州刺史,瀛州平舒县开国男,邑三百户。粤以大象元年岁次己亥十月己未朔廿七日/乙酉,即安于旧茔。其铭曰:
良守唯仁,帝师称巨,海渐河润,崇基茂绪。龟组重沓,冠/佩容与,允文允武,或出或处。钟美淑灵,爰秀民英,克隆前构,载阐家声。摩霄孤上,追风/远征,书观圣哲,剑赐推诚。礼则身舆,谦为德柄,优游文雅,抑扬辞令。莹玉比洁,练金均/映,逸轨难踪,清澜可泳。崇贤峻立,阊阖洞开,垂缨曳组,旦侍宵陪。飞轩渭汭,饰币江隈,/迹宣建礼,声物赞合。业掩鸿都,论高白虎,善始令末,居今行古。直恋每纵,谠言亟吐,比/事逢干,连衡李杜。墓门寥阒,垄树萧森,寒烟夕引,浊雾晨侵。荒株隐菟,腐草流金,春来/秋往,此夜方深。
疏证:封孝琰墓志,1966年出土于河北省景县县城东南的封氏古墓群,同时出土的还有其妻崔娄诃墓志。
墓志记封孝琰死于北齐后主武平三年(572)十月卅日,可是《北齐书》和《北史》,都记载封孝琰死于武平四年(573)十月九日。案封孝琰与崔季舒同案而死,时间应在武平四年。墓志写刻于北周大象元年(579),追述往事或不免错谬。孝琰终年五十一岁,故其生年当在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523)。
《北齐书》卷二一《封隆之传》附有《封孝琰传》。传志对勘,基本相合。《周书》卷六《武帝纪下》载北周灭齐,周武帝入邺,旌表与崔季舒同日死难的七人,其中就有封孝琰,但追赠官爵略而不书。
南北朝一共65位皇帝,南朝是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数个王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南朝(420年—589年)共有四个朝代:宋、齐、梁、陈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共有五个朝代: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