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肇 南北朝时期北魏外戚、权臣
- 本名:高肇
- 所处时代:北魏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渤海蓨县
- 出生日期:不详
- 逝世日期:515年
- 主要成就:在宣武帝时期以外戚身份掌权
- 字号:字首文
- 官职:司徒、大将军等
- 封爵:平原郡公
- 追赠:大丞相、太尉公、太师等
高肇(?~515年),字首文,自称渤海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 北魏外戚、权臣,文昭皇后高照容之兄,宣武帝元恪舅父。
初因舅家之故,封平原郡公。进入仕途后,留心百务,孜孜不倦,迎娶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去世后,再娶高平公主为妻。凭借外戚身份,把持朝政,权倾朝野,残杀和迫害以彭城王元勰为首的宗室重臣,官至司徒、大将军。
孝明帝元诩即位后,遭到以高阳王元雍为首的诸王宗室的清算和诛杀。灵太后临朝后,追赠营州刺史。永熙二年,赠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太师、大丞相、太尉公、录尚书事、冀州刺史。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高肇,字首文,自称是渤海脩县(今河北景县)人。高肇的五世祖高顾,西晋永嘉年间(307年―313年)时,因躲避战乱,迁居到高丽。父亲高扬(《北史》作高飏),于北魏孝文帝在位初年,和其弟高乘信以及同乡韩内、冀富等人进入并归顺北魏,官拜厉威将军,封爵河间县子,高乘信官拜明威将军,朝廷都以客礼相待,赐给奴婢、牛马、彩帛。而且孝文帝纳娶高扬之女、高肇之妹高照容为妃,生子宣武帝元恪。[1]
富贵显赫
高扬死后,宣武帝追思舅氏,于景明元年(500年)征召舅舅高肇兄弟等人。录尚书事、北海王元详等启奏说:“高扬应追赠左光禄大夫,赐爵渤海郡公,谥号敬。其妻盖氏,应追封清河郡君。”宣武帝同意。并下诏让高扬嫡孙高猛袭封渤海公爵位,封高肇为平原郡公,高肇弟高显为澄城郡公,三人同日受封。
起初宣武帝并未与舅氏接触,即将封爵时,赐给衣帽,在华林都亭接见高肇、高显。二人都很惶恐不安,以至动作举止都失却常态。数日之间,二人都富贵显赫起来。景明二年(501年),咸阳王元禧遭到诛杀,他的财物珍宝、奴婢田宅大多归于高氏所有。没过多久,高肇担任尚书左仆射,兼任吏部、冀州大中正。高肇后来娶宣武帝的姑姑高平公主为妻,升任尚书令。
权倾朝野
高肇出自夷土,当时人们都很轻视他。等到他掌管重要部门后,留心百务,孜孜不倦,世人都说他很能干。宣武帝初年,六辅专政,后因咸阳王元禧无事构逆,从此便专信高肇。高肇既无亲族,大结朋党,依附他的旬月之间便超升官阶,背逆他的不久便陷于大罪。以北海王元详位居之上,他便谄言杀害。并且劝说宣武帝防卫诸王,以至宣武帝如同遭囚禁一样。当时贞顺皇后于氏突然死亡,人们都说是高肇所毒害。皇子元昌去世,都说王显没有及时给他治疗,是出于高肇的意思。等到皇弟京兆王元愉出任冀州刺史,他畏于高肇恣肆擅权,遂至不轨。高肇谮言杀害皇叔彭城王元勰。从此以后,朝野侧目,都畏惧厌恶他。高肇因此专权,与予官职任己高兴。高肇曾经与清河王元怿在云龙门的外走廊下,忽起争执,终致不可开交。太尉、高阳王元雍劝和制止他。
等到高肇的侄女高英成为皇后之后,高肇更加宠信。高肇既处要害部门,每事都任己情定夺,他本无学识,动辄违背礼度,好改先朝礼制,出情妄作,减削封秩,抑制黜贬勋贵之人,由此怨声盈路。
延昌元年(512年),升任司徒。高肇虽然贵登台鼎,还以离开要害部门怏怏形乎辞色,大家都嗤笑他。高肇的父兄封赠虽久,竟不改葬。延昌三年(514年),宣武帝诏令改葬。高肇自己不去,只派其兄高琨之子高猛改服往代,迁葬于乡。当时人以高肇没有见识,哂笑但不责备他。
三年(514年),朝廷大举征蜀,以高肇为大将军、都督诸军为之节度。与都督甄琛等二十多人都在东堂与宣武帝辞别,亲奉图略。
终遭诛杀
延昌四年(515年),宣武帝去世。朝廷撤回征伐军队。孝明帝元诩给高肇和征南将军元遥等人书信,告诉他们宣武帝去世的消息。高肇听说,哀痛惊愕不已,不仅是仰慕宣武帝,还有私忧身遭祸变的成分,朝夕悲泣,以至羸弱憔悴。将到京城时,夜宿瀍涧驿亭,家人夜晚来迎接他,他都不相见。一直到城阙之下,衰服号哭,升到太极殿,奉丧尽哀。
太尉、高阳王元雍先居西柏堂,专决众事,与领军于忠秘密商议欲杀高肇。悄悄准备壮士直寝邢豹、伊瓮生等十几人埋伏在舍人省下。高肇哭梓宫完后,在百官前面走入西廊,清河王元怿、任城王元澄以及诸王等都窃窃言语眼神瞪他。高肇入省,壮士们拉住他,拖出去杀死。下诏暴露其罪恶,又说刑书未到,高肇便自尽而死,其余亲信党羽,朝廷都不追问,朝廷削除高肇官职爵位,只以士礼安葬他。等到黄昏,家人从西侧门把他的尸体运回家。
胡太后临朝听政后,下令特赠高肇为营州刺史。永熙二年(533年),孝武帝元修追赠他为使持节、侍中、中外诸军事、太师、大丞相、太尉公、录尚书事、冀州刺史。
《魏书·卷八十三下·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下》《北史·卷八十·列传第六十八》
家族成员
长辈
五世祖:高顾,西晋永嘉年间,迁居高丽
父亲:高扬(飏),厉威将军、河间县子,赠左光禄大夫、渤海敬公;
母亲:盖氏,追封清河郡君;
叔叔:高乘信,明威将军;
兄弟姐妹
• 哥哥
高琨,袭封渤海郡公,追赠镇东太将军、冀州刺史,谥号为静。
高偃,追赠安东将军、都督、青州刺史,谥号庄侯。
高寿,早卒。
• 弟弟
高显,封澄城郡公,官至侍中,早卒。
• 妹妹
高照容,文昭皇后,宣武帝元恪生母。
妻子
高平公主,孝文帝之妹,宣武帝的姑姑。
儿子
高植,字子建,朔州刺史,死后追赠安北将军、冀州刺史。
高湛,字子澄,东魏南荆州刺史,赠辅国将军、齐州刺史
人物评价
魏收《魏书》:肇出自夷土,时望轻之。及在位居要,留心百揆,孜孜无倦,世咸谓之为能。
南北朝一共65位皇帝,南朝是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数个王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南朝(420年—589年)共有四个朝代:宋、齐、梁、陈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共有五个朝代: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河北,简称“冀”,地处华北平原,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历史上河北的名人佳话不胜枚举、广为流传。...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