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颓 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将领
- 本名:苟颓
- 所处时代:南北朝
- 民族族群:鲜卑人
- 去世时间:489年
- 籍贯:代地
- 职业:官员、将领
- 官职:征北大将军、司空
- 爵位:河东王
- 谥号:僖王
苟颓(?―489年),本姓若干,代地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将领。
苟颓持重寡言,严厉刚毅,清廉正直,武力过人。初任中散。太武帝南征时,苟颓任前锋都将,每逢临敌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赐爵建德男,历任宁远将军、给事中、司卫监、洛州刺史等。苟颓为政刚直严厉,抑强扶弱,山蛮都畏惧他而不敢前来侵犯。
后历任散骑常侍、殿中尚书、后将军、侍中、安东将军等,接连进封成德侯、河南公。苟颓品行端正好直言,即使冯太后杀罚不当,苟颓亦恳切劝谏,从不阿谀逢迎。太和三年(479年),升任征北大将军、司空,进封河东王。苟颓因是年老旧臣,享有可坐车、拄拐上朝的特权。
太和五年(481年),孝文帝南巡,苟颓留守京都。当时僧人法秀蛊惑百姓,打算制造叛乱,苟颓率领宫廷卫兵将他们全部抓获。太和十三年(489年),苟颓逝世,谥号僖王。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苟颓性情持重,寡言少语,严厉刚毅,清廉正直,而且武力过人。初受提拔担任中散,为官细心恭谨。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太武帝拓跋焘征讨南朝宋 ,任命苟颓为前锋都将,每次临敌对战,苟颓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久,太武帝到达长江,赐给苟颓爵位为建德男,加任宁远将军。回到朝廷之后,苟颓升任奏事中散,掌管凉州作曹。历任内行令、给事中、司卫监。后以现任将军的身份担任洛州刺史。苟颓为政刚直严厉,抑强扶弱,山蛮都很畏惧他的声威,不敢前来侵犯骚扰。
群臣推举
承明元年(476年),文明太后冯氏命令百官举荐才能可以办事、人品足以委托依仗的人,于是公卿大臣都推举苟颓应选。朝廷征召颓回京担任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进封爵位为成德侯,加任后将军。
直言劝谏
太和元年(477年),苟颓担任散骑常侍、侍中、安东将军、都曹尚书,进封爵位为河南公。
苟颓品行端正喜欢直言,即使文明太后杀罚不当,苟颓也恳切进言劝谏,从来不曾阿谀逢迎。诛杀李惠、李䜣、李敷等人时,苟颓都曾极力劝阻 ,但文明太后没有听从。
享有特权
太和三年(479年)九月十三日,苟颓升任征北大将军、司空 ,进封爵位为河东王。 由于苟颓是年老的旧臣,享有可以坐人力车、拄着拐杖上朝的特权。
擒获贼首
太和五年(481年)正月十八日,孝文帝元宏南下巡视三川地区,苟颓留守京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同年二月,僧人法秀蛊惑百姓,打算在平城制造叛乱。苟颓率领宫廷卫兵前往收捕掩袭,将他们全部抓获 ,朝廷内外得以太平无事。孝文帝巡视回朝后,设宴招待群臣,宴席之上文明太后对苟颓说:“当事变发生的时候,你如果稍有迟疑不立即进行收捕,处置失当,那么事情的后果就难以设想。如今京城周围没有骚乱,宗庙社稷得以安宁,实在是你的功劳!”
褒奖离世
太和七年(483年),孝文帝下诏说:“苟颓位居三公,身负谋虑政令的重任,历奉四朝君主,功绩久远。应当给予特殊的尊崇,以表彰他的功勋。从此以后,准予永久享受免除赋役的优待。”
太和十三年(489年)十二月初七日,苟颓逝世。 孝文帝对其离世沉痛哀悼良久,赐予他丰厚的丧葬用的财物,赠谥号僖王。
主要成就
苟颓担任洛州刺史期间,施政刚直严厉,抑强扶弱,山蛮因畏惧他的声威,而不敢前来侵犯骚扰。
孝文帝南巡时,苟颓留守京都,当时僧人法秀蛊惑百姓而欲作乱,苟颓率兵将他们全部抓获,使朝廷内外得以太平无事。
历史评价
元宏:“颓为台鼎,论道是寄,历奉四朝,庸绩弥远。”
魏收《魏书》:①“颓性厚重少言,严毅清直,武力过人。” ;②“为政刚严,抑强扶弱,山蛮畏威,不敢为寇。” ;③“颓方正好直言。” ;④“乙瑰之骁猛,和奴之贞正,苟颓之刚直,虎子之威强,宇文之气干,咸亦有用之士。”
史籍记载
《魏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
《北史·卷二十五·列传第十三》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五至一百三十六
家族成员
父祖
曾祖父:苟乌提,登国初年(386年)因功受封吴宁子。
父亲:苟洛跋,官至内行长。
兄弟
苟若周,苟颓之弟,官至安南将军、豫州刺史,封颍川侯。
苟寿乐,苟若周之弟,官至散骑常侍、殿中尚书,封晋安侯。
子孙
儿子
苟恺,苟颓长子,官至柔玄、怀荒、武川三镇大将军,袭封河东王,后降封为河东公。
苟养,苟恺之弟,官至步兵校尉。
苟资,苟养之弟,官至武卫将军、后将军。
孙子
苟宝,苟恺之子,官至北梁太守。
苟景蛮,苟资之子,官至抚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南北朝一共65位皇帝,南朝是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数个王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南朝(420年—589年)共有四个朝代:宋、齐、梁、陈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共有五个朝代: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