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彧 宋明帝
- 本名: 刘彧
- 别名: 宋明帝
- 字: 休炳
- 所处时代: 南北朝
- 民族族群: 汉族
- 出生地: 丹阳郡建康县
- 出生日期: 439年12月9日
- 逝世日期: 472年5月10日(34岁)
- 主要作品: 《江左以来文章志》
- 主要成就: 平定“义嘉之乱”
- 籍贯: 彭城郡彭城县
- 庙号: 太宗
- 谥号: 明皇帝
- 在位时间: 466年~472年
- 年号: 泰始(465年)、泰豫(472年)
刘彧(439年12月9日~472年5月10日),字休炳,小字荣期,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第七位皇帝(466年~472年在位),宋武帝刘裕的孙子,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宋孝武帝刘骏异母弟,母为沈容姬。
刘彧生母早逝,由孝武帝之母路太后抚养成人,初封淮阳王,后改封湘东王,历任秘书监、中护军、侍中兼卫尉、领军将军等要职。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后,出任南豫州刺史。景和元年(465年),杀死刘子业后即位。执政前期,平定刘子勋“义嘉之难”及方镇叛乱,耗损国力,导致北魏侵占山东和淮北地区;为防范孝武帝刘骏诸子等宗室夺位,刘彧肆意屠杀皇亲宗室、功臣名将,削弱统治阶层力量,导致王朝自此衰败,寒门武将萧道成趁势崛起。
泰豫元年(472年),病逝,时年三十四岁,谥号明皇帝,庙号太宗。爱好文学创作,曾撰写《江左以来文章志》、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
刘彧人物生平
刘彧早年生涯
刘彧出生于元嘉十六年(439年),十岁时受封为淮阳王,食邑二千户;元嘉二十九年(452年),改封湘东王。泰初元年(453年),孝武帝刘骏即位后,因为刘彧生母沈容姬过世,年仅十五岁的刘彧就由刘骏的生母路太后抚养长大。刘彧对路太后亲奉爱戴,时常服侍路太后医药,深得路太后特别笃爱。刘骏一向猜忌宗王诸弟,却对刘彧特别亲密。除了让刘彧历任秘书监、中护军、侍中兼卫尉、领军将军等高官之外,还让刘彧掌握少部分的京师兵权,并参与机要事务。
少年刘彧外貌俊俏,并且爱好文学创作。据《宋书·明帝纪》记载:刘彧“少而和令,风姿端雅”、“好读书,爱文义,在藩时,撰《江左以来文章志》,又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行于世”。不过刘彧成年后,缺乏运动,非常肥胖,可以说是文采有余、武略不足。
刘彧杀侄自立
大明八年(464年),孝武帝刘骏病死,继位的前废帝刘子业颇为凶暴。刘子业杀害了叔祖父刘义恭,又猜忌叔父刘昶,迫使其投降北魏。他又把叔父刘彧、刘休仁等全都软禁在宫中,肆意殴打侮辱,甚至计划杀死刘彧。刘彧身体肥胖,被刘子业称为“猪王”。
刘彧派亲信阮佃夫结交刘子业的侍卫寿寂之等人,先下手杀死侄儿刘子业,然后接受弟弟刘休仁的拥立,登基为帝,改元泰始。同时处死刘子业的弟弟刘子尚、姐姐刘楚玉,掌控京师兵权。
刘彧义嘉之难
在刘彧废杀刘子业的上一个月,因为刘子业的昏暴无道,使得自认受宋孝武帝厚恩的江州长史、行事邓琬,联合新任的雍州刺史袁顗,以废昏立明的名义,号召四方讨伐建康的刘子业,并计划拥戴十一岁的江州刺史刘子勋(孝武帝第三子)。但是邓琬的檄文尚未发出之前,刘彧已经抢先一步弑杀刘子业并自立为帝了。虽然有些江州吏士劝说邓琬承认刘彧的帝位,不要冒险攻打建康,但是邓琬认为刘彧得位不正且杀害孝武帝之子刘子尚,会比刘子业更容易讨伐,而且使刘子勋获得正统的名分。于是邓琬协同袁顗,在泰始二年(466年)2月7日,拥立刘子勋登基,年号义嘉。
刘子勋登基后,果然获得各地宗王、方镇的支持效忠,使得刘彧政权的号令,不出建康城外的百里之地。更险恶的是,刘子勋与各方镇都谴责刘彧篡位自立,纷纷出兵从四面八方讨伐建康。当时刘彧的弟弟们都在中央,支持刘彧即位;孝武帝的儿子们(刘子勋的弟弟)则多在地方,支持刘子勋(他们都不满十岁,实为典签掌权),这样形成文帝系与孝武帝系内斗的局面, ,史称“义嘉之难”(因为几乎全国各地都使用刘子勋的年号义嘉)。
刘彧平乱失土
刘彧政权虽然领土、人口都不到刘子勋政权的十分之一,但他凭借量少质精的中央军,采取各种积极手段:一、采用才干名士蔡兴宗的意见;二、重用吴喜、沈攸之、张永、刘勔、萧道成等武将;三、放权给诸弟刘休仁等人积极平乱。刘彧宽仁待物,当时有的将领父兄子弟都参加叛军,刘彧仍任命他们带领禁军,大家尽心尽力,乐于效命。于是上下一心、兵强将勇,最终于466年底消灭刘子勋政权,平定江南与淮南各地,并诛杀孝武帝所有儿子。
平定叛乱后,叛军大多都得到赦免,其中有才能的都被引荐重用,和原来的臣属同等看待。但是淮北方镇薛安都等人受到猜忌,被迫向北魏求援,于是北魏在四年之内陆续攻下淮北、山东半岛地区,刘宋战乱不断,国力大衰,人民苦不堪言。又因大肆封赏有功的军人,造成士族制度的严重破坏,清浊不分、官品混乱。
刘彧奢靡残暴
刘彧生活奢靡过度,需要一件物品,往往制造九十件备用,正御、御次、副又各三十件。由于害怕诸弟夺取太子刘昱的皇位,接受宠臣王道隆与阮佃夫的建议,屠杀立过大功的弟弟刘休仁、刘休佑、刘休若等,只有刘休范平庸懦弱而幸存。王道隆与阮佃夫掌权后擅用威权,肆意受贿,卖官鬻爵,财富超过国库。刘彧同时杀害可能会不利于太子的重臣,如功臣武将寿寂之、吴喜与高门名士王景文(皇后王贞风之兄、刘彧的大舅子),造成刘昱继位后,中央和地方军镇互相猜忌、互相攻伐的政治乱象,使得武将萧道成崛起,最后篡宋建齐。
472年正月,刘彧病死,时年34岁。遗诏命蔡兴宗、袁粲、褚渊、刘勔、沈攸之五人托孤顾命大臣,分别掌控内外重区,另外命令萧道成为卫尉,参掌机要。太子刘昱继立。 实际上接受刘彧秘密遗命,辅佐新帝刘昱,掌控宫中内外大权的人物,是刘彧最亲信的侧近权幸——王道隆与阮佃夫。五月,刘彧被安葬在临沂县莫府山的高宁陵。
刘彧个人作品
刘彧为藩王时好读书,曾撰《江左以来文章志》、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另有诗作传世,如《皇业颂》《圣祖颂》《通国风》《天符颂》《明德颂》《帝图颂》《龙跃大雅》《淮祥风》《治兵大雅》《白纻篇大雅》。
刘彧人物评价
沈约《宋书》:“太宗因易隙之情,据已行之典,翦落洪枝,不得顾虑。既而本根无庇,幼主孤立,神器以势弱倾移,灵命随乐推回改,斯盖履霜有渐,坚冰自至,所由远矣!”
裴子野:“景和(刘子业)申之以淫虐,太宗(刘彧)易之以昏纵,师旅荐兴,边鄙蹙迫,人怀苟且,朝无纪纲,内宠方议其安,外物已睹其败矣。”、“夫噬虎之兽,知爱己子;搏狸之鸟,非护异巢。太宗(刘彧)保字螟蛉,剿拉同气(屠杀兄弟),既迷在原之天属,未识父子之自然(刘彧抱养他人之子)。宋德告终,非天废也。夫危亡之君,未尝不先弃本枝,妪煦帝孽;推诚嬖狎,疾恶父兄。前乘覆车,后来并辔。借使叔仲有国,犹不先配天;而它人入室,将七庙绝祀;曾是莫怀,甘心剪落。晋武背文明之托(司马炎逼死弟弟司马攸),而覆中州者贾后;太祖弃初宁之誓(刘义隆毒杀弟弟刘义康),而登合殿者元凶(刘义隆被太子杀害)。祸福无门,奚其豫择!友于兄弟,不亦安乎! ”
司马光《资治通鉴》:“帝猜忍奢侈,宋道益衰”、“夫以孝武之骄淫、明帝之猜忍,得保首领以没于牖下,幸矣,其何后之有?”(刘骏、刘彧如此荒淫残暴,自己能免于被杀已经是幸运了,又怎么能保全子孙呢?)
毛泽东:“刘彧据建康,四方皆反。内线作战,以寡对众,以弱敌强。以蔡兴宗为谋主,以刘休若、刘休佑、刘休仁、吴喜、任农夫、张永、萧道成、王道隆、刘勔、沈攸之、黄回、吕安国、张兴世、刘嗣祖诸人为将帅,终于全胜,可谓奇矣。”
刘彧轶事典故
刘彧戏宰猪王
前废帝刘子业颇为凶暴,精神失常,他担心叔父造反,将叔父们召回京都囚禁。其中刘彧、刘休仁、刘休佑都长得高大强壮,而且年龄较大,为刘子业所忌惮。刘彧尤其肥胖,刘子业称刘彧为猪王,刘休仁为杀王,刘休佑为贼王,肆意殴打侮辱。他曾让人在地上挖出一个大坑,里面灌上水和泥土,和成稀泥状,然后扒下刘彧的衣服,将他丢入坑中。又让人在坑中安置一个木槽,往槽里倒入剩菜剩饭,命令刘彧吃下。刘子业屡次想杀这三位叔父,多亏刘休仁机智聪明,说笑取悦刘子业,众人才得以保全。
廷尉刘曚的小妾怀孕,刘子业竟然将她迎入后宫,准备把她的孩子立为太子。刘子业让人把刘彧捆到一根粗木棒上,扛到厨房,说是要杀猪。刘休仁笑道:“现在还不是杀猪的时候。等皇太子出生了,我们再杀猪取肝。”刘子业大笑:“好!好!缓几天再杀猪。”第二天,刘休仁向刘子业上奏说:“猪应该好好饲养,这样囚禁的话,猪会变瘦的,肉不好吃。”刘子业这才释放刘彧。不久“太子”出生,刘子业大赦天下,将“杀猪”的事情忘了。刘彧九死一生,登基后却杀了刘休仁、刘休佑等兄弟。
刘彧裸体表演
泰始六年(470年)六月,刘彧在宫中举行盛大宴会,观看女子的裸体表演。刘彧这样做可以说冒天下之大不韪,但他是一国之主,谁敢反对,何况大臣们恐怕也不想反对,都巴不得开一回眼界。只有皇后王氏一个人不愿观看,她用扇子将脸遮住了。刘彧怒骂她说:“你这个外戚家的穷乞丐!如今大家同乐,为什么只有你不看?”皇后回答说:“取乐的事很多,怎么能集合姊妹们脱光衣服呢!外戚的娱乐,从来没有这样荒唐的。”刘彧大怒,叫她出去。皇后的哥哥王景文听说这件事,感叹道:“当初妹妹在娘家时,一向平庸懦弱,现在竟然如此刚正!”
刘彧抱养子女
刘彧没有生育能力,把各亲王怀孕的妻妾收入后宫,还把自己的嫔妃送给弟弟、大臣 ,所生的婴儿都抱为自己的子女,然后杀掉婴儿的母亲。
吕思勉认为这是南齐皇帝所捏造的诬蔑之词,不足采信。
刘彧迷信鬼神
刘彧早年性情宽和,得到刘骏的欣赏,即位之初,消灭刘子勋政权,对刘子勋的亲信都予以宽恕,唯才是举。但统治后期残暴猜忌,喜好鬼神,多有忌讳,言语文书需回避的达上千个,违反者必定治罪被杀。他认为“騧”与“祸”相似,把“騧”(guā,黑嘴的黄马)改成“马+瓜”。刘彧认为南苑(皇宫南面的一处花园)不吉利,把南苑借给将军张永,并说:“暂且借给你三百年,到期后再归还吧。”
宣阳门民间称为“白门”,刘彧认为“白门”不祥,非常忌讳。尚书右丞江谧曾误犯,刘彧变色说:“白汝家门”,江谧赶紧磕头认错。
朝廷内外常常担忧触犯忌讳,人人不能自保。宫内禁忌很多,移动床铺和修理墙壁,都要首先祭拜土神,让文人做文祷告,就像大祭祀一样。
刘彧亲属成员
刘彧父母
父亲:宋文帝刘义隆,刘宋第三位皇帝。
母亲:沈容姬,为宋文帝婕妤,史称宣皇太后。
刘彧妻妾
-
皇后王贞风,谥号明恭皇后,出身琅琊王氏。生女晋陵公主、建安公主,宋朝灭亡后被萧道成毒死。
-
陈妙登。生子刘昱
-
谢修仪。生子刘法良、刘燮
-
陈法容。生子刘准
-
徐婕妤。生子刘跻
-
郑修容。生子刘智井
-
杜修华。生子刘翙
-
泉美人。生子刘友、刘禧
-
徐良人。生子刘赞、刘嵩(子女均非刘彧亲生)
刘彧儿子
-
刘昱,宋朝第八位皇帝。(废为苍梧王)
-
刘法良。
-
刘准,宋朝最后一位皇帝,谥号宋顺帝。(废为汝阴王)
-
刘智井,东平王。(出继刘休倩)
-
刘燮,都督南豫江二州诸军事、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徒、晋熙王。(出继刘昶,南齐受禅,降为阴安县公)
-
刘友,都督南豫豫司三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历阳太守、邵陵殇王。
-
刘跻,都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诸军事、东中郎将、会稽太守、左将军、江夏王。(出继刘休倩、刘义恭,南齐受禅,降为沙阳县公)
-
刘赞,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武陵王。(出继刘骏)
-
刘翙,都督湘州诸军事、南中郎将、湘州刺史、持节、前将军、随阳王。(南齐受禅,降为舞阴县公)
-
刘嵩,新兴王。(南齐受禅,降为定襄县公)
-
刘禧,始建王。(南齐受禅,降为荔封县公)
刘彧的儿子除夭折的之外,都被齐高帝萧道成杀害。
刘彧女儿
-
刘伯姒,晋陵公主。
-
刘伯媛,建安公主。
-
刘氏,阳羡公主,下嫁出身琅琊王氏的王俭。
-
刘氏,下嫁出身琅琊王氏的王亮。
刘彧史籍记载
《宋书·本纪第八》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三》
刘彧影视形象
2017年电视剧《凤囚凰》刘恩尚饰演刘彧。
南北朝一共65位皇帝,南朝是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数个王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南朝(420年—589年)共有四个朝代:宋、齐、梁、陈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共有五个朝代: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江苏,简称“苏”,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名人辈出,历史名人有刘邦、项羽、李煜、刘裕、孙权等。...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