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寔君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伯父
- 本名:拓跋寔君
- 别称:拓跋寔君
- 所处时代:十六国时期
- 民族族群:鲜卑族
- 去世时间:376年
拓跋寔君(?-376年),一作拓跋实君,鲜卑族,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庶长子,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伯父。
拓跋寔君禀性愚昧,残忍无仁道。建国三年(340年),拓跋什翼犍将新归顺的百姓分成南、北二部,各自设置大人监察,拓跋寔君负责监察南部。
当初,拓跋什翼犍因弟弟拓跋孤推让君主之位给他,便将一半国土授予他。拓跋孤死后,其子拓跋斤未能继承其职,因而心怀不满,想伺机作乱。建国三十九年(376年),拓跋斤趁代国遭前秦挫败、拓跋什翼犍患病、未确立继承人之机,对拓跋寔君说,拓跋什翼犍要立与慕容氏所生儿子为继承人,但畏惧他会作乱,想要先杀掉他,拓跋寔君信以为真,于是率领部属杀害了弟弟们以及父亲。不久秦军得知消息,前来攻打代国,代国兵众溃逃,国内大乱。前秦皇帝苻坚征召代国长史燕凤,询问缘故,燕凤以实相告。苻坚于是将拓跋寔君和拓跋斤押解到长安车裂处死。
人物生平
监察南部
拓跋寔君,是代国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庶长子,禀性愚昧,残忍无仁道。
建国三年(340年),当时代国人把别国民众前来归附的都称为乌桓,拓跋什翼犍把他们分成南、北两个部落,各自设置大人监察。命弟弟拓跋孤监察北部,儿子拓跋寔君监察南部。
弑杀父亲
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皇帝苻坚派遣其行唐公苻洛等人侵犯代国南面边境,拓跋什翼犍派遣刘库仁在石子岭迎战秦军。当时拓跋什翼犍有病,不能亲自统领各军,于是率领各部落避难到阴山,越过漠北。恰逢高车部各族反叛,四面侵犯,拓跋什翼犍又越过漠南。苻洛的军队撤退后,拓跋什翼犍才回到云中。
当初,拓跋什翼犍因弟弟拓跋孤推让君主之位给他,所以把一半国土授予拓跋孤。拓跋孤死后,其子拓跋斤未能继承其职,因而心怀不满,想伺机作乱。当时,拓跋寔君的二弟献明帝拓跋寔、三弟秦明王拓跋翰都早年去世,拓跋寔君的侄子、拓跋寔之子拓跋珪年幼,拓跋什翼犍身患重病,拓跋什翼犍皇后慕容氏所生之子拓跋阏婆、拓跋寿鸠、拓跋纥根、拓跋地干、拓跋力真、拓跋窟咄等人虽然年长,但嗣君之位没有确定。 拓跋斤于是游说拓跋寔君说:“皇帝要立慕容氏所生的儿子为继承人,但畏惧你会作乱,想要先杀掉你,所以近来慕容氏儿子们每到夜晚都全副武装,领兵环绕庐帐,窥探好时机后就要动手。我同情你所以相告。”当时苻洛等人的军队还驻扎在君子津,代国境内夜晚时常警惕戒备,所以慕容氏儿子们挟带兵器来往于房舍之间。拓跋寔君观察后,认为拓跋斤说的是真话,就率领部属杀害了弟弟们以及父亲拓跋什翼犍。当天夜晚,慕容氏儿子们的妻子以及部属跑去向苻洛的军队报告,前秦的将领李柔、张蚝率兵开赴云中,代国的部属兵众溃逃,国内大乱。苻坚得知后,征召代国长史燕凤,问他导致代国大乱的原因,燕凤把实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苻坚说:“天下的丑恶都是一样的。”于是就将拓跋君和拓跋斤押解到长安,在长安的西市将他们二人车裂处死。
历史评价
魏收《魏书》:“性愚戆,安忍不仁。”
史籍记载
《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
《北史·卷十五·列传第三》
《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
家族成员
父祖
祖父:平文帝拓跋郁律
父亲: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兄弟姐妹
弟弟
献明帝拓跋寔,拓跋寔君二弟。
秦明王拓跋翰,拓跋寔君三弟。
拓跋阏婆,拓跋寔君四弟。
拓跋寿鸠,拓跋寔君五弟。
拓跋纥根,拓跋寔君六弟。
拓跋地干,拓跋寔君七弟。
拓跋力真,拓跋寔君八弟。
拓跋窟咄,拓跋寔君九弟。
姐妹
拓跋氏,嫁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务桓。
子孙
孙子:拓跋勿期,封林虑侯,官至定州刺史。
曾孙:拓跋六状,拓跋勿期之子,封真定侯。
南北朝一共65位皇帝,南朝是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数个王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南朝(420年—589年)共有四个朝代:宋、齐、梁、陈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共有五个朝代: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