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宝融 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的末代皇帝
- 本名:萧宝融
- 别名:萧智昭、齐和帝
- 字:智昭
- 所处时代:南北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建康(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日期:488年
- 逝世日期:502年5月2日
- 在位时间:501年4月14日-502年4月30日
- 谥号:和皇帝
- 国家:南朝齐
- 前任:萧宝卷
- 年号:中兴
萧宝融(488年-502年),即齐和帝,字智昭,南北朝时期南朝齐的末代皇帝(501年4月14日-502年4月30日)。齐明帝萧鸾的第八子,东昏侯萧宝卷的弟弟。
建武元年(494年),齐明帝封其为随郡王。永元元年(499年),东昏侯即位,改封南康王。东昏侯被废,萧宝融即位。在位一年,被迫让位。萧衍代齐称帝,降为巴陵王。寻被杀害,南朝齐灭亡,谥号和皇帝。
萧宝融人物生平
萧宝融早年经历
建武元年(494年),萧宝融受封为随郡王,食邑二千户。
建武三年(496年),萧宝融担任冠军将军,兼领石头戍军事。
永泰元年(498年),萧宝融的父亲齐明帝萧鸾去世,萧宝融的同母兄萧宝卷即位。
永元元年(499年),萧宝卷改封萧宝融为南康王,并任命他为持节,都督荆、雍、益、宁、梁、南秦、北秦七州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
萧宝融劝进帝位
永元二年(500年)十一月十八日,长史萧颖胄杀辅国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山阳,拥戴南康王萧宝融举义。十一月十九日,萧宝融对部下严格要求。又对部下说:“如今我亲自率领晋阳的军队前去翦除朝廷的凶孽,现在战事吃紧,我们应该对人们多施恩惠,除了已判斩首之刑的以外,其余的一概释放。原来有职务的,立即恢复原职。将吏提升一级,现役人员有家属的,发给他们官粮。其他各种杂役人员现在各军中作战士的,事成之后,都宽免为民。有关立功奖赏等办法,再作其他规定。”十一月二十日,任命雍州刺史萧衍为使持节、都督前锋诸军事、左将军。二十一日,萧宝融任命萧颖胄为右将军、都督行留诸军事。二十二日,萧衍等人上表劝请萧宝融即皇帝位。十二月十日,群僚又上表进行劝进,萧宝融都没答应。十二月二十七日,骁骑将军夏侯亶从京师来到江陵,称宣德太后有令:“西中郎将、南康王萧宝融宜继承大统,登临帝位。等待清初宫内之后,便可施行帝王的号令,如今暂且晋封为宣城、南琅邪、南东海、东阳、临海、新安、寻阳、南郡、竟陵、宜都十郡为宣城王,加封相国、荆州牧,加黄皞,下面设置臣属,遴选百官,西中郎府和南康国保留原来建制。军队所经之处,附近主管官长都必须依照旧典,备法驾奉迎。”
萧宝融登基大赦
永元三年(501年)正月初十日,萧宝融正式接受称帝的建议,大赦天下,只有梅虫儿、茹法珍不予赦免。任命右将军萧颖胄为左长史,晋封为镇军将军。萧衍晋封为征东将军。正月,任命冠军将军杨公则为湘州刺史,在城南树大旗幕府。二月初一日,任命冠军长史王茂先为江州刺史,冠军将军曹景宗为郢州刺史,右将军、邵陵王萧宝攸为荆州刺史。二月初五日,群臣进上皇帝尊号,设立宗庙及南北郊祭祠。二月二十日,梁王萧衍率大军驻扎在沔口,郢州刺史张冲拒守。三月初三日,张冲死,骠骑将军薛元嗣等固城拒守。
中兴元年(501年)三月十一日,萧宝融正式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中兴。文武官员赐位二等;鳏寡孤独不能自养之人,每人赐给谷五斛。任命相国长史萧颖胄为尚书令,晋安王萧宝义为司空,庐陵王萧宝夤为徐州刺史,散骑常侍夏侯详为中领军,领军将军萧伟为雍州刺史。三月十二日,有关部门奏请封庶人萧宝卷为零阳侯,萧宝融下诏不答应。又奏请封他为涪陵王,下诏许可。之后,任命尚书令萧颖胄行荆州刺史,假黄钺。三月十八日,任命征虏将军柳惔为益、宁二州刺史。三月二十五日,任命冠军将军庄丘黑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冠军将军邓元起为广州刺史。四月初五日,下诏说:“荆、雍是我们当初举义的根本所在,那里的有识之士为我们谋划,精细之人为我们出力,现在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奖赏,只要是跟随我东征讨伐朝中奸恶的,都要免除劳役。”
萧宝融平定建康
中兴元年(501年)五月二十二日,萧宝融来到竹林寺禅房,宴会群臣。巴西太守鲁休烈、巴东太守萧惠训之子萧璝抗拒义师。七月,东军主帅吴子阳十三军救援郢州,兵驻加湖。七月初五日,被征虏将军王茂先击破。七月十九日,任命王茂先为中护军。二十五日,鲁山城主将孙乐祖献城投降。七月二十七日,郢城主将薛元嗣投降。八月十四日,平西将军陈伯之宣布投降。不久,萧宝融任命陈伯之为江州刺史,任命陈伯之之子陈虎牙为徐州刺史。九月初四日,下诏令萧衍如果平定京城,可以自行决断处置,不必上奏请旨。十一月初五日,萧宝融任命辅国将军李元履为豫州刺史。十一月十二日,尚书令、镇军将军萧颖胄去世,任命黄门郎萧澹行荆州府事。十一月二十七日,萧璝、鲁休烈向齐军投降。十二月初六日,齐军平定建康城。十二月初九日,皇太后下令任命萧衍为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并封他为建安郡公,比照晋武陵王司马遵的先例,承制总揽政务,文武百官向其致敬。十二月十二日,改封建安王萧宝夤为鄱阳王。十二月十三日,任命司徒、扬州刺史晋安王萧宝义为太尉,领司徒之职。十二月十四日,赏赐大司马萧衍钱币二千万,布绢各五千匹。十二月二十五日,任命辅国将军萧宏为中护军。
萧宝融禅位被杀
中兴二年(502年)正月初九日,宣德太后临朝称制,入居皇宫内殿。并且解除大司马萧衍的承制。正月初十日,任命宁朔将军萧昺监管南兖州。正月十三日,任命大司马萧衍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加殊礼。正月二十日,任命大司马长史王亮为守尚书令。正月二十五日,诏令大司马萧衍进位相国,总摄朝廷一切政务,并兼任扬州牧,封十郡为梁公,配备九锡之礼,加远游冠,位在诸王上,加相国绿騑绶,此举大大增加了萧衍的势力。正月三十日,任命新授职的右将军曹景宗为郢州刺史。
二月初三日,萧宝融诛杀湘东王萧宝晊。二月初九日,下诏梁公萧衍晋封为梁王,增封十郡。三月初七日,皇太后下令赐梁王萧衍钱五百万,布五千匹。三月十三日,鄱阳王萧宝寅投奔北魏,诛杀邵陵王萧宝攸、晋熙王萧宝嵩、桂阳王萧宝贞。之后命梁王萧衍冠冕可用十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行时警戒清道,禁止行人,乘金银马车,可驾六马,其余形制也同天子一般,朝廷萧衍一手遮天,朝廷大权尽入他人之手。三月二十二日,任命冠军长史萧秀为南徐州刺史,新授职的中领军蔡道恭为司州刺史。萧宝融东回到姑熟。三月二十八日,萧宝融被迫禅位给梁王萧衍,南朝齐灭亡。
四月初三日,禅位诏书下达,皇太后退居外宫。四月初九日,萧衍封萧宝融为巴陵王,王宫设在姑熟,仍然使用齐朝的历法,一切照先例进行。当时,萧衍想以南海郡为巴陵国,迁萧宝融前去居住,可是,沈约却对萧衍说:“古今不同,当年魏武帝曹操曾经说过:‘不可以慕虚名而受实祸。’”萧衍听后点头同意,于四月初十派遣亲信郑伯禽到姑孰,把生金子给萧宝融,让他吞下去,萧宝融说:“我死不须用金子,有醇酒就足够。”于是,就给他饮酒,喝的烂醉,郑伯禽上前将其杀死。时年十五岁。追谥为齐和帝,葬于恭安陵。巴陵王爵位由其兄长萧宝义继承。
萧宝融历史评价
萧子显《南齐书》:“和帝晚隆,扫难清宫。达机睹运,高颂永终。”
萧宝融家庭成员
萧宝融父母
父亲:萧鸾,齐明帝。
母亲:刘惠瑞,西昌侯夫人。萧鸾为宣城王时追赠为宣城王妃。萧鸾称帝追尊为皇后,谥敬皇后。
萧宝融兄弟
-
萧宝义(长兄),晋安王,太尉,司徒。梁武帝受禅,封为谢沐县公,之后改封巴陵王,谥号巴陵隐王。
-
萧宝卷(次兄),皇帝,齐明帝驾崩后继位,之后被萧衍所废,贬为东昏侯,谥东昏炀侯。
-
萧宝玄(三兄),江夏王,车骑将军,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南徐兖二州刺史。
-
萧氏(四兄),早殇。
-
萧宝源(五兄),庐陵王,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五郡诸军事,会稽太守。
-
萧宝夤(六兄),鄱阳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魏齐王,征西将军,雍州刺史,假车骑大将军,开府,西讨大都督,节度关西地区,尚南阳公主。六镇之乱时自立为大齐皇帝,立公主为皇后,不久投奔万俟丑奴,万俟丑奴封其为太傅,不久兵败被杀。
-
萧氏(七兄),早殇。
-
萧宝攸(九弟),邵陵王,荆州刺史。
-
萧宝嵩(十弟),晋熙王,中书令。
-
萧宝贞(十一弟),桂阳王,中护军,北中郎将,领石头戊事。
萧宝融姐妹
-
萧氏,山阴公主。《南史》记载同父兄弟萧宝卷惊艳她的美貌,“后遂与之为乱”。
萧宝融妻妾
-
王蕣华,太尉王俭孙女(琅琊王氏),初为随王妃,后立为皇后。梁武帝受禅,降为巴陵王妃。
萧宝融史籍记载
《南齐书·卷八·本纪第八》
《南史·卷五·齐本纪下第五》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五》
南北朝一共65位皇帝,南朝是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数个王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南朝(420年—589年)共有四个朝代:宋、齐、梁、陈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共有五个朝代: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