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浑 北魏权臣、文成帝和献文帝时期高官
- 本名:乙浑
- 别名:乙弗浑、乙弗
- 所处时代:北魏
- 民族族群:鲜卑族
- 出生地:山西太原
- 出生日期:不详
- 逝世日期:466年
- 官职:丞相
- 爵位:太原王
乙浑(?~466年),本姓乙弗,字步浑口,代郡(今山西代县)人,鲜卑族。北魏权臣、文成帝和献文帝时期高官。
和平三年(462年)正月,拜车骑大将军、东郡公, 晋封太原王。献文帝即位后,把持朝政,屠戮大臣,悖傲不法,领太尉、录尚书事,迁丞相,位在诸王之上。
天安元年(466年),文明太后临朝定策,以谋反罪名处死乙浑。
人物生平
和平三年(462年)正月,乙浑以车骑大将军、东郡公被进封为太原王。 和平六年(465年)四月,太白犯五诸侯,占星者说“有专杀诸侯者”。五月,北魏文成帝驾崩,年幼的太子拓跋弘继位,是为献文帝。时任侍中、车骑大将军的乙浑开始上台。乙浑很快夺取权力,当月就与宦官尚书平凉公林金闾在宫禁中矫诏杀害了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等大批官员,隔绝内外,百官震恐,计无所出。
殿中尚书顺阳公拓跋郁率殿中卫士数百人从顺德门入,欲诛乙浑。乙浑惧怕,出问拓跋郁何意,拓跋郁说:“不见天子,群臣忧惧,求见主上。”乙浑窘迫害怕,说:“今大行皇帝在殡,天子谅暗(守丧),故未接百官,诸君怀疑什么?”于是奉献文帝临朝,归咎于林金闾,将林金闾交给拓跋郁。乙浑又以皇帝的名义派司卫监穆多侯将在外的深受文成帝信任的侍中兼司徒平原王陆丽召回都城平城,穆多侯警告陆丽,乙浑残暴且怀无君之心,而他是众人所望,要他别急着回京,应该缓行,再图乙浑。陆丽拒绝了,说听到皇帝驾崩就应该立即不惧灾祸地回京参加葬礼,并急忙赶到平城。
乙浑在因悖傲不法,数次为陆丽所诤谏。后杀陆丽、穆多侯。献文帝很痛惜陆丽之死。乙浑所为令朝臣侧目,拓跋郁又图谋杀之,被诛杀。乙浑被任为太尉、录尚书事,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七月,被任为丞相,位在诸王之上,无摄政之名,却有其实,事无大小都由他决定。当月,有“月犯心前星”星象,即乙浑乱国的征兆。乙浑还杀死被出为定州刺史的林金闾及其兄平凉太守林胜、殿中尚书新平子穆安国、虞曹令清河子安平城等。拓跋郁弟尚书左仆射南平公拓跋目辰参与拓跋郁谋杀乙浑之事,逃跑得免。北部尚书慕容白曜很依附乙浑,与其共秉朝政,迁尚书右仆射,进爵南乡公,加安南将军。
天安元年(466年),乙浑又杀河间公拓跋陵。乙浑屡次进言于掌吏曹事的安远将军贾秀,要让自己出身庶姓的妻子被称为公主,贾秀默然。
后来,贾秀因公事去乙浑府邸,乙浑夫妻同坐厉色说:“公所管的事无所不从,我请为妻子称公主,公不应是何意?”贾秀说:“公主是王姬之号,尊宠之极,岂是庶姓所应该称的!秀宁可死在今日,不可为后世所取笑!”乙浑左右莫不失色,为之震惧,而贾秀神色自若。乙浑夫妻默然怀恨,后来,乙浑在太医给事杨惠富手臂上写“老奴官悭(小气吝啬)”字,令示贾秀。因乙浑专权擅杀而内外危惧之际,二月,侍中拓跋丕告发乙浑谋反,冯太后秘密定策,临朝,诏令拓跋丕率拓跋贺、牛益得捕杀乙浑。乙浑总想寻隙陷害贾秀,乙浑伏诛,贾秀得以幸免。陆丽族弟侍御长陆隽因参与谋杀乙浑,拜侍中、乐部尚书。皇兴四年(470年)十月,献文帝又追究乙浑余党,怀恨于时任都督青、齐、东徐三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济南王慕容白曜,称其谋反而杀之,并杀其弟慕容如意。
影视形象
2006年电视剧《北魏冯太后》王庆祥饰演乙浑;
2014年电影《北魏传奇之悲情英雄》罗旭武饰演乙浑。
南北朝一共65位皇帝,南朝是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数个王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南朝(420年—589年)共有四个朝代:宋、齐、梁、陈四朝。北朝(439年 —581年)共有五个朝代: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山西,简称“晋”,山西古代又称并州古属冀州之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