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臣典 湘军猛将
- 中文名:李臣典(1838~1864)
- 别 名:字祥云
- 出生地:湖南邵阳
- 出生日期:1838
- 逝世日期:1864
- 主要成就:第一个攻破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 一等子爵,谥忠壮
李臣典(1838—1864),字祥云,湖南邵阳人,湘军猛将。 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尤其在攻取天京中功列第一,锡封一等子爵,卒赠太子少保,谥忠壮。
人物生平
英勇善战
十八岁从军,最初是王珍的部下,后随曾国荃支援江西,隶属于湘军吉字营。
咸丰八年(1858),战于江西吉安南门外,曾国荃遭遇重创,李臣典勇猛争先,追杀太平军至永丰、新淦。曾国荃奇其勇,破格提拔他为宝庆营守备。在随后收复景德镇、浮梁的战役中,李臣典皆为先锋。
咸丰十年(1860),从战小池驿,晋升都司,赐花翎。进攻安庆,战菱湖,曾国荃受伤坠马,幸亏李臣典驰救以归。
咸丰十一年(1861),进攻安庆西门,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与辅王杨辅清召集数万人围困清军数重,战至日中未决,驰告诸将曰:“事急矣,成败在此举!”李臣典冲锋在前,与诸营合力攻下安庆,晋升参将,赐号“ 刚勇巴图鲁”。
攻取天京
同治元年(1862),李臣典随曾国荃乘胜进军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今江苏南京),李臣典取丹阳镇,夺秣陵关,以总兵记名。军中疫病横行,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大举来援,逼垒鏖战,曾国荃督阵,炮火伤颊,李臣典与副将倪桂节拼命保护,倪桂节阵亡。李臣典识破太平军的声东击西,拼命死守直到解围,因功加提督衔。
同治二年(1863),李臣典与赵三元夜袭雨花台石城,因功以提督记名。不久授河南归德镇(今河南商丘)总兵。李臣典与萧孚泗、张诗日等攻夺紫金山。
同治三年(1864),克天保城,天京城被团团包围。五月,克地保城。六月,诸军轮番进攻,双方伤亡很大。李臣典侦查到太平军粮草未尽,诸军苦战力渐疲,于是对曾国荃说:“师老矣!不急克,日久生变。请于龙脖子(今南京中山门至太平门之间的城墙)重掘地道。”于是率副将吴宗国等日夜挖地道,十五日地道成,李臣典与九将同列誓状。翼日,地雷发,李臣典等蚁附入城,诸军毕入。下令见长发者、新剃发者皆杀,於是杀贼十馀万人。李臣典染病,恃壮不休息,不久,卒於军,年二十七。
攻取天京李臣典功列第一,锡封一等子爵,赐黄马褂、双眼花翎。此时李臣典已经兵卒,诏加赠太子少保,谥忠壮,吉安、安庆、江宁各建专祠。
家庭成员
嗣子:李长禄。光绪十年(1884)袭一等子爵。后为广西候补知府。宣统年间,出任资政院钦选议员。
清朝(1644年 ~ 1911年)享国祚268年,历12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1、努尔哈赤;2、皇太极;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 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从1636年皇太极称帝开始,到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历十二帝,享国祚二百六十八年。清朝政治上专制的极端化,对内思想的禁锢文字狱,对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学东渐。清朝对中国的祸害是罪深重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是最不值得称颂的朝代。清朝之后从此中国不再有皇帝了,但是无形的帝王思想却存在民众心中。...
湖南省,简称“湘”,位于长江中游,湖南有着非常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湖南自古享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之誉,自古以来,湖南的历史名人也不在少数。...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