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睿皇后 嘉庆帝第二任皇后
- 中文名:钮钴禄氏
- 别名:孝和睿皇后,恭慈皇太后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日期: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 逝世日期:道光二十九年(1850年)
- 职业:侧福晋→贵妃→皇贵妃→皇后→皇太后
- 丈夫:嘉庆帝
- 儿子:皇三子绵恺、皇四子绵忻
- 陵墓:昌西陵
孝和睿皇后(1776年-1850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嘉庆帝第二任皇后,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
乾隆五十五年入潜邸为侧福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生皇七女,幼殇。乾隆六十年生皇三子绵恺。嘉庆元年册为贵妃;嘉庆二年五月二十晋封皇贵妃,摄六宫事;嘉庆六年正月初八立为皇后。嘉庆十年二月初九生皇四子绵忻。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尊奉为皇太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薨于寿康宫,终年七十四岁,葬于昌陵西面三华里处昌西陵。
人物生平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出生。
乾隆五十五年,入潜邸为侧福晋。
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皇七女,未命名,幼殇,未封。
乾隆六十年六月二十二日,生皇三子绵恺。
嘉庆元年册为贵妃。
嘉庆二年五月二十晋封皇贵妃,摄六宫事。
嘉庆六年正月初八立为皇后。
嘉庆十年二月初九生皇四子绵忻。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尊奉为皇太后。
道光二十九年(1850年)十二月十一日薨于寿康宫,终年七十四岁,葬于昌陵西面三华里处昌西陵。
嘉庆帝为皇子时,钮祜禄氏被册为侧福晋。仁宗即位后,封为贵妃。皇后喜塔腊氏逝世后,太上皇乾隆帝命其为皇后,先封为皇贵妃,嘉庆六年,册为皇后。 嘉庆二年二月初七皇后喜塔腊氏病逝后,她的儿子交由孝和睿皇后照顾。孝和睿皇后有两个儿子,即皇三子叫绵恺与皇四子绵忻。孝和睿皇后对旻宁很好,可说视如己出,对他倍加爱护和关照,所以旻宁做皇子的时候和他这两个弟弟,同父异母弟弟,就是绵恺和绵忻的关系也很好,和继母的感情也十分亲近。道光能够即位孝和睿皇后也有推举之功,所以道光帝视她如同生母一般,更称其为皇母。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己卯廿五日,仁宗驾崩事出突然,继承人选未及明示。据御制《古今储贰金鉴》序,雍正以后的清代历朝皇帝,在选定继承人之后并不明白宣布,只预立密诏二道放好就可以了,一藏于干清官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一藏于皇帝随身所带的金盒中,钮祜禄氏身为仁宗皇后,当然不会不知道这种事情“立储家法”。然则她之所以要在嘉庆崩驾后传懿旨令绵宁继位,是因为她清楚知道绵宁为乾隆指示,嘉庆属意的继承人,乾隆曾与晚年亲自于宫内操办绵宁与原配孝穆成皇后的婚礼,并赐皇孙夫妇婚后仍居宫内,此乃清朝皇帝对皇孙特例之举,为清朝最隆重的由太上皇,皇帝全部参与的皇孙婚礼,也是乾隆暗示道光为皇太孙之举,嘉庆生前也为道光培植势力,大力封赏。
孝和皇后钮祜禄氏此无私之举为道光所衷诚敬服,因而其后母子关系融洽。 《翁同龢日记》,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记载:
醇邸言,宣宗晚年,每披军报,必不怡良久。一日问孝和睿皇后安,适英夷占定海,上强为慰藉。太后厉声日:“祖宗创业,尺土一民皆艰难缔造,何今轻弃之耶?”上长跪引咎。
但孝和也有不为礼法所容之举,在道光朝第一大案,甚至是整个清王朝数一数二的贪渎大案修建皇陵的案件中,主犯英和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贪渎皇陵款项,居然不顾常识不给皇陵装任何外水系统,也不修任何防水系统,使皇陵成为名副其实的豆腐渣,并且阻拦言官上奏道光实情,道光第一次派人调查此案时又暗中操作使调查结果避重就轻,犯罪事实明确,罪大恶极,且涉及皇帝地宫,孝穆皇后灵柩被淹,按律理当处斩并追究家人,但孝和居然插手外朝,为英和求情,要求道光特别开恩从轻发落英和,使其最终仅仅流放一年半就返回原籍,子孙继续做官。
孝和皇太后逝世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公元1850年1月23日),寿年七十四岁。 这一年,道光自己知道自已已经六十八岁了。孝和皇太后死后,道光在丧处“席地寝苫”,恪守孝子居丧的礼节,虽经王公大臣屡次奏请还宫,坚持不允。皇太后的灵柩移置绮春园迎晖殿后,道光仍居慎德堂的“苫次”。也由于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弱的老人了,哀毁劳顿,难免会损害自己的健康。何况他那时也有病在身,正是这两种原因让他有病开始不能起了。就在孝和皇太后逝世以后的一个多月,道光亦在慎德堂丧次崩驾。
人物评价
皇后为人明智,在嘉庆帝死后,由于是突然死亡,宫内起初并未找到放在光明正大匾后的秘密立储的小金盒。皇后深知道光为乾隆指示,嘉庆属意的继承人,且道光为嘉庆原配孝淑睿皇后所生嫡长子,宗法地位也高于妾室扶正的孝和所生之子,孝和清楚自己的儿子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具备挑战道光帝位的能力,如果此时孝和企图以私心辅助亲子即位,不能使朝廷宗室信服。 在这种情况下,她以皇后名义降旨指定由绵宁继位,换得道光敬佩。
史籍记载
《清仁宗实录》
○遣礼部尚书德明、为正使。礼部右侍郎周兴岱、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封侧妃钮祜禄氏为贵妃敕曰椒庭备秩。赞坤极之安贞。桂殿分荣。沛巽申而畀锡冠崇班于翟鞠。壸职兼修襄顺德于珩璜芳型是式。尔皇太子侧妃钮祜禄氏。柔嘉维则。淑慎丕昭。名族钟祥允协瑶筐之吉内朝辅治。庶腾炜管之徽。兹以皇帝嗣位初元册立皇后是用封尔为贵妃。锡以册宝。于戏翊化六宫之长。迓厥繁禧。拜恩九御之先膺兹鸿庆。钦此。朕谨遵奉太上皇帝敕旨举行册封典礼尚其祗承无斁。
○上奉太上皇帝命。遣大学士刘墉、为正使。礼部左侍郎铁保、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封贵妃钮佑禄氏为皇贵妃。敕曰、全付有家。必资贤于内助。聿绥多福。宜佐治于中闱。矧训政之方长。尤承欢之攸赞。爰循蒇典。式举彝章。尔贵妃钮祜禄氏、华胄钟祥。德门毓粹。早依光于桂邸。敬慎恒昭。嗣领秩于兰宫。温恭愈懋。问安侍膳。时襄温清之文。献茧称丝。夙树俭勤之本。用载扬夫蕙问。镠简升华。伫特晋于椒涂。袆衣作则。兹封尔为皇贵妃。锡之册宝。尔其庥承滋至。弥隆尊养之诚。化裕始基。并着谦和之范。尚徽柔之允叶。体顺垂模。期蕃祉之备膺。含章抚誉。克衍坤元之庆。倍徵泰运之亨。钦哉。
○谕内阁、前曾奉皇考敕旨。孝淑皇后二十七月后。命立皇贵妃为皇后。今已届期。应钦遵敕旨正位中宫。皇后之父恭阿拉、着照例封为一等候。所有应行册后典礼。俱俟嘉庆六年二十七月释服后。着各该衙门详查定例。奏明择吉举行。
○谕内阁、前于乾隆六十年。钦奉恩旨。于次年正月传位后。册立朕元妃为皇后。经内阁照例撰拟恩诏进呈。其时我皇考日勤训政。一切礼仪诏令。自应统于所尊。曾蒙圣谕。循例祭告天地宗庙。不必撰拟恩诏。停止庆贺表笺。并以皇后寿节暨元旦冬至。亦俱停止笺贺。礼缘义起。朕受宝以后。敬谨遵行。嗣于嘉庆二年。先皇后逝世。蒙皇考赐谥孝淑。晋封朕之贵妃为皇贵妃。命于孝淑皇后二十七月后。举行册立皇后典礼。四年四月、钦遵敕旨。今皇后正位中宫。而册立之礼。理宜俟朕释服后举行。因思立后颁诏。乃本朝家法。载在会典。实亦古今通义。诚以皇后母仪天下。佐理化原。于册立之际。祭告天地宗庙。并颁诏天下。以昭慎重。列圣旧章。自当恪守。着于本年四月十五日、御殿行册立礼。其应颁恩诏。着遵例举行。一切事宜。各该衙门查照豫备。至于中外臣工庆贺表笺。及遇寿节令节奏上笺贺。钦遵圣训。仍行停止。
○命文华殿大学士董诰为正使。内阁学士普恭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立皇贵妃钮祜禄氏为皇后。册文曰。朕闻图阐坤珍。俪宸枢而着象。景宣舒御。凝宝曜以齐辉。资福耦之克承。表鸿仪而作配。宫庭礼洽。典册光崇。咨尔皇贵妃钮祜禄氏、粹毓名宗。庆贻勋阀。安贞中乎矩度。应地时行。敬顺本于性成。伣天祥定。早从潜邸。扬令德于翚褕。夙奉彝章。佐同功于茧馆。列星妃之贵重。璇掖升华。增彤史之炜煌。黼帷锡祉。宝命笃椿庭之鉴。蕃厘衍椒室之祥。阅三载以届期。正中宫而协吉。兹朕钦遵皇考高宗纯皇帝敕旨。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尔其敬仰恩慈。勉勤内载。秉虔恭于齍敦。肃礼灋于琚裳。布仁惠之芳风。翊昇平之郅治。母仪尊于天下。相须而成。王化基自宫中。端本而善。丕膺显命。懋迓洪禔。钦哉。
《清宣宗实录》
○谕内阁、钦惟大行皇太后德懋徽柔。仪昭光大。体坤元之合撰。备懿媺以难名。仙驭遐升。遗徽永着。今据大学士九卿等、敬谨拟上尊谥。朕仰维慈爱。忍痛摅诚。谨于徽号十二字内酌留六字。合之恭上尊谥。称曰孝和恭慈康豫安成应天熙圣睿皇后。允足昭垂万禩。式表尊崇。薄海同钦。咸瞻钜典。所有应行典礼。该部敬稽成例具奏。
轶事典故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日,年仅33岁的皇后崩逝!引起大家的猜测,野史把矛头指向了孝和皇太后。
在道光二十年的《日记档》看到以下的记录:
初九日,谕内务府,若皇后事出,一切照孝慎皇后例办。钦此。 十一日,丑初三刻,大行皇后薨逝。敬事房传旨,遇有皇太后有差之人,俱穿蓝袍青褂,戴无缨帽,不许穿孝衣。钦此。 ( 《日记档》中在孝全成皇后大行后的记录)
孝全得病,道光在她病逝前三天传旨安排后事,证明当时皇后已经病得很重,道光帝已着手准备她的身后事;加上去世时候的场所,已经能让各类谣言不攻自破了。
家族成员
父亲:礼部尚书恭阿拉
丈夫: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帝)
儿子:绵恺、绵忻
女儿:一女,早逝
艺术形象
《满清十三皇朝Ⅱ》潘铣仪 饰演 孝和睿皇后
《金枝欲孽》陈秀珠饰演 孝和睿皇后
《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潘虹饰演 孝和睿皇后
《嘉庆皇帝》孙逸飞饰演 孝和睿皇后
《万凰之王》黄淑仪饰演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金芳)
《道光秘史》潘虹饰演 孝和睿皇后
清朝(1644年 ~ 1911年)享国祚268年,历12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1、努尔哈赤;2、皇太极;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 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从1636年皇太极称帝开始,到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历十二帝,享国祚二百六十八年。清朝政治上专制的极端化,对内思想的禁锢文字狱,对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学东渐。清朝对中国的祸害是罪深重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是最不值得称颂的朝代。清朝之后从此中国不再有皇帝了,但是无形的帝王思想却存在民众心中。...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