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邦道 清末名将
- 本名:徐金锡
- 所处时代:晚清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四川涪州
- 出生日期:1837年
- 逝世日期:1895年
- 主要成就:土城子阻击战是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一次重大胜利
- 字号:字剑农
徐邦道(1837~1895)名徐金锡,字剑农,号邦道,四川涪州(现重庆市涪陵区)人,清末名将,
徐邦道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和甲午战争,其指挥的土城子阻击战是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一次重大胜利。
人物生平
镇压太平天国
徐邦道,字见农,四川涪州人,行伍出身。咸丰五年(1855年),由武童投效湖北军营,随楚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攻克汉阳有功,升千总。咸丰七年(1857年),随李孟群攻克英山、霍山,升守备,赏戴花翎。咸丰八年,攻克三仙庄,升都司。咸丰九年(1859年),再次收复霍山县,以功晋参将,不久还本籍涪州筹备防务。
同治元年(1862年),石达开攻涪州,徐邦道冲锋在前,夺取山梁,乘胜追击,攻占仰天窝,俘斩数千,因解围涪州有功,迁副将。同治二年(1863年)援救陕西汉中,俘获太平天国将领、瑞王蓝城春之弟,赐号冠勇巴图鲁。不久因汉中失守而被撤职。
同治三年(1864年),跟随杨鼎勋援救江苏,先后收复常州、湖州。同治四年(1865年),跟随郭松林、杨鼎勋从海路援救福建,收复漳州,肃清福建全境。在闽浙总督左宗棠的保荐下,官复原职。
镇压捻军
同治六年(1867年),随淮军名将刘铭传镇压东捻军,在山东潍县斩敌两千,又在江苏赣榆大破起义军。得到湖广总督李鸿章的保举,以总兵记名。十一月,斩杀首王范汝增、列王许昌先等,生擒万余人,歼敌无数。十二月,捻军为漕运总督张之万所败,道员吴毓兰拦截残军,俘杀遵王赖文光。东捻军平定,论功以提督记名。
同治七年(1868年),随杨鼎勋击溃张宗禹于沧州减河桥口,西捻军平定。因功更勇号鉴僧额巴图鲁,赏正一品封典。同治八年(1869年),中原肃清,以总兵记名,领楚军入陕西援剿,驻防凤县、宝鸡,因功加提督衔,补甘肃中卫协副将。
同治十三年(1874年),擢江苏徐州镇总兵。光绪四年(1878年),特旨擢提督。光绪六年(1880年),调驻直隶天津军粮城。光绪十五年(1889年),补授正定镇总兵。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光绪帝赏赐如意一柄、御书寿字一方。
甲午战争
1894年8月甲午战争爆发,原旅顺守将宋庆赴防九连城,李鸿章别令姜桂题守旅顺,檄徐邦道助之。10月14日,日本第二军由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11月3日,开始向金州进犯。徐邦道认为金州为旅大(旅顺、大连)后路咽喉,金州失守,旅大难保,主张分兵往援金州,以固旅顺口后路。当时清军驻旅顺的六统领新旧三十余营,没有响应。不得已之下,徐邦道自率所部拱卫军步队三营赴金州御故。徐邦道至金州后,以兵单,一再要求驻大连湾守将赵怀业派兵支援。赵只派营官周鼎臣率步队两哨前往应付。
徐邦道至金州后,会合驻金州的练兵,在金州东路设防。督率部下昼夜赶修工事,分建堡垒于貔子窝至金州大道两旁山顶,以防御日军来路。11月5日,日军发起猛攻,但清军凭借有利地形,顽强抵抗了3个多小时。6日拂晓时分,日军调集步、炮、骑、工兵约五六千人,强攻中路台山。只有日军1/4兵力的徐邦道临危不惧,亲临前沿督战,率部居高临下,勇猛还击。这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战斗持续了2个多小时,徐邦道见士兵伤亡惨重,“ 赵不打”的援军迟迟不来,只得退兵旅顺。
土城子阻击战遗址
17日,日军向旅顺口进犯。徐邦道不顾金州新败、军士饥疲的困难,率拱卫军在距旅顺10公里的交通要道土城子一带埋伏。18日清军将士终于等来了日军的骑兵队。徐邦道和姜桂题各指挥一队人马,从东西两侧包抄过来,激战立即展开。日军步兵3个中队赶来增援,早有准备的徐邦道将他们截成几段,分而歼之。打得日军“诸队陷于悲惨苦境”,“苦战之状,实非笔墨所能尽述”。最后来不及收拾战场上的尸体,向营城子方向狼狈逃去。徐邦道指挥的土城子反击战是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一次重大胜利。日军被击毙将卒十一人,负伤三十五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骄横不可一世的气焰,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日军被迫承认土城子战斗的失败,是对“日本军队最有效刺激的良药”,表示今后对清军“决不能妄加蔑视,战阵必须慎重戒备”。在十一月二十一日的旅顺口保卫战中,徐邦遭率拱卫军负责守卫鸡冠山堡垒。当日军向阵地进犯时,徐邦道指挥部下。顽强抗战”。激战一小时,击毙第十四联队第一大队长陆军少佐花冈正贞及日兵多人。但这时日军已攻破了鸡冠山西侧的椅子山、松树山、二龙山诸堡垒。徐邦道孤军难守,被迫率军退入市区。午后,日军在占领旅顺后路各堡垒后,突入市区。双方进行了激烈的巷战,清军死伤惨重。当晚,徐邦道、张光前、程允和等率残部乘黑夜沿南关岭退往金州。翌晨,旅顺口陷落。
旅顺口失陷后,徐邦道率溃卒走金州依宋庆。不久褫职。1895年1月10日日军攻盖平,宋庆令徐邦道率军往援,军未至而盖平已失。徐邦道与章高元合力反攻,未克。二月二十一日,清军第四次反攻海城,宋庆调徐邦道拱卫军进攻大平山。之后,又与吴大瀓等五攻海城,均不克。三月五日,日军发动辽河下游战乱徐邦道率军在牛庄、田庄台继续抵抗。不久《马关条约》成,甲午战争结束。
淮军将领左宝贵、刘盛休、徐邦道的合影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徐邦道病逝于军营。诏复原官。
清朝(1644年 ~ 1911年)享国祚268年,历12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1、努尔哈赤;2、皇太极;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 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从1636年皇太极称帝开始,到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历十二帝,享国祚二百六十八年。清朝政治上专制的极端化,对内思想的禁锢文字狱,对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学东渐。清朝对中国的祸害是罪深重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是最不值得称颂的朝代。清朝之后从此中国不再有皇帝了,但是无形的帝王思想却存在民众心中。...
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在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 ;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