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茫父 清末书画家、诗人、词曲家、经史学家
- 本名:姚茫父
- 别名:姚华,莲花龛主
- 所处时代:清末、民国
- 出生地:贵州贵筑(今贵阳)
- 出生日期:1876年
- 逝世日期:1930年6月
- 主要作品:《弗堂类稿》《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小学问答》
- 主要成就:著名的书画家、诗人、词曲家、经史学家、文学家及艺术教育家
- 字号:字重光
姚茫父(1876——1930年),字重光,别署莲花龛主,贵州贵筑人,是清末书画家、诗人、词曲家、经史学家。
姚茫父简介
姚茫父,与张樾臣是同时代人,又是好友。光绪进士,后来留学日本,民国后曾出任北平女师、美专校长,其多才多艺,一生作品甚丰,有《弗堂类稿》31卷行世。早年,姚经常在琉璃厂出入,与张樾臣结为至交,并开始合作,由茫父作画,樾臣镌刻,后两人常合作刻铜墨盒,姚往往署名茫父。而姚自刻之作品,则落款姚华,其作品多篆印章文,刀法清晰,气韵婉丽。
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无不精通。书、画则山水、花卉,篆、隶、真、行,亦有高深造诣。好许慎所著之《说文解字》、收集金石文字,传世作品颇多,驰誉中外。
姚茫父生平
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姚华是科举制度下最后一代文人。他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中举,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应聘于兴义笔山书院主讲《佩文韵注》等。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甲辰科进士,任工部虞衡司主事。次年姚华获清政府保送游学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速成科。
1907年10月期满毕业归国,任邮船部船政司主事、邮政司检核科科长等职,1912年2月,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议员,不久,即彻底退出政界,投身著述、美术及教育事业。
他1913年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25年出任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同时任教于北京多所大专学堂,桃李满京华。
因军阀混战、政局混乱,姚华曾卜居北京城南莲花寺中逾十载,以出售自己创作的诗词、书画和颖拓为生。姚华学问渊博,精文字学、音韵学、戏曲理论,尤其是诗文词曲,在当时画坛无出其右者。姚华在戏曲方面的学识,更使他在梨园界广受尊敬,结交了不少名人,如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等,都是到莲花庵习画论艺的常客,都尊他为老师。姚华为人爽直,讲名节,重情义,平等待人,因此慕名从学的各阶层人士很多,在艺术界颇有号召力。1924年,姚华在北京樱桃斜街贵州会馆举办画会时,与会者达数百人之多,包括当时正在北京访问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也出席并发表演说。1926年,姚华患脑溢血,愈后左臂致残,仍坚持作书绘画,著书立说,为艺术事业终其一生。1930年6月病故,葬于北京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享年55岁。
姚茫父评价
清末民初,有一位享誉中国文坛画苑的贵州人——姚华。他是著名的书画家、诗人、词曲家、经史学家、文学家及艺术教育家。他在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与陈衡恪(字师曾)两人的人品学问及诗、书、画、印“四全”而被时人并称“姚陈”,为民国初年北京公认的“画坛领袖”。鲁迅评说“北京书画笺大盛则在民国四、五年后之师曾、茫父……时代”。姚华曾与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交往,并翻译过泰戈尔的《飞鸟集》……
他所首创的颖拓,介乎书与画之间,以规摩古代金石碑刻为主,精妙绝伦,玄奇空灵,令人叹为观止。郭沫若曾盛赞:“茫父颖拓实古今来别开生面之奇画也。”
其业绩成就得到当时国内文化界的一致公认,梁启超、鲁迅、郭沫若、郑振铎、陈师曾、陈叔通、郑天挺、马叙伦、梅兰芳等对姚华多有高度评价。
姚茫父特点
茫父书法根底扎实,青少年时代,受贵州书法家莫友芝影响,上溯金石,熔合篆隶。他从汉《石门颂》、《西狭颂》领会到今隶的真谛,又汲取金文笔法清刚之长,并用倒法入书,形成独具特色的顿而后曳的风貌。他的书法茂盛恣肆,内敛外侈,主硬毫浓墨作书,以毫肖铁,圆浑中显清健,丰腴中透骨力。他认为清末书家大力倡导尊碑卑帖之风,于汉魏碑刻,不明笔史,多有偏颇流弊;他以篆作隶,以隶作楷,方圆并济,自树新风。 “予岂能画?诗而已,书而已。”他运用书法笔墨,直写胸臆,每当下笔,故乡的山峦叠翠 ,北方烟云,江南秀色,澹然郁集,不时并发。陈师曾题其画:“好山到眼散千忧,草稿真能尽意搜。此境旁人不投足,荒湾野水似同游。”他所绘花卉杂物,寥寥数笔,勾勒出无限生机;他的人物画,体现研究汉唐砖甓成果,创造出“勾乙”法绘人面部,塑造出方颐、端庄、典雅的人物形象。尝言:“必欲胸无古人目无今人,去藩篱,不瞻循,有情趣,写胸臆,始有佳遇。”郑振铎曾专辑其人物画列入《北平笺谱》。1926年患脑溢血,愈后左臂已残,犹事挥毫。
姚茫父著作
姚华一生著述颇丰。他自订文稿《弗堂类稿》31卷,其中诗11卷,词3卷,曲1序、序跋5卷,碑志、书牍、传、祭文、赞、铭各1卷。还有《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小学问答》《书运》《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他的戏曲理论代表作《曲海一勺》《菉猗室曲话》《论文后编》及《毛刻签目》《元刊杂剧三十种校正》《说戏剧》等,是对中国近代戏剧理论的重要贡献,至今仍有深刻影响。清朝(1644年 ~ 1911年)享国祚268年,历12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1、努尔哈赤;2、皇太极;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 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从1636年皇太极称帝开始,到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历十二帝,享国祚二百六十八年。清朝政治上专制的极端化,对内思想的禁锢文字狱,对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学东渐。清朝对中国的祸害是罪深重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是最不值得称颂的朝代。清朝之后从此中国不再有皇帝了,但是无形的帝王思想却存在民众心中。...
贵州,简称“黔”或“贵”,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多民族聚集的贵州,创造了本民族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