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祥 清康熙帝第十三子
- 中文名:爱新觉罗·胤祥(1686~1730)
- 别名:十三阿哥、十三爷、允祥
- 国籍: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686年11月16日
- 逝世日期:1730年6月18日
- 职业:和硕怡亲王
- 毕业院校:上书房
- 主要作品:《恭祝兄雍亲王寿》、《奉和兄雍亲王二首之山翁》
- 主要成就:“九龙夺嫡”中助雍正夺得皇位,后辅佐雍正处理政务
- 谥号:贤
- 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
怡贤亲王胤祥(满语:ᡳᠨᠰᡳᠶᠠᠩ,穆麟德:In Siyang,太清:In Siyang;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号青山,室名安乐堂、与善堂、文辉园,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卒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清圣祖康熙帝十三子,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同胞妹为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和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4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人物生平
受宠皇子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月一日(公历11月16日),胤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生母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十二岁的胤祥第一次跟随康熙帝去盛京谒陵后,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前整整10年间,康熙帝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必将胤祥带往。仅此即足以说明,康熙帝对他是另眼相看的。胤祥在雍正年间作为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种种表现,也充分表明他除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外,还颇有办事才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是难得的人材。胤祥能文能诗,书画俱佳,但流传至今的作品甚少。只有《交辉园遗稿》中少量作品流传下来。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帝南巡,皇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随驾。某日,康熙帝在行宫召集大臣和皇子们研习书法。不仅亲书大字对联当场展示,还邀请众人观赏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书写的对联,据说,诸臣环视,“无不欢跃钦服” 。如此惊叹的举动,自然有阿谀逢迎的成分,但两位皇子擅长书法确是事实。这一年,胤祥17岁,如果不是心里有底,玄烨又怎么会让他同皇兄一起当场献技呢?胤祥继承了满洲人的传统技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有记载提到,他“精于骑射,发必命中”。有一次出巡狩猎,一只猛虎突出林间,他神色不动,手持利刃向前刺之。见者无不佩服他的神勇。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前后,皇八子允禩的老师何焯在给家人的信中,也提到十三殿下为皇帝所钟爱者,前途无量。不足20岁的胤祥受到皇父的器重,连供职清廷的汉族文人也一清二楚。但在第一次废太子时,胤祥不知为何,失宠于康熙,终康熙之世,既无重用,也没有受封。
失宠遭禁
胤禛和胤祥早年的关系,虽然没有太多史料可寻,但可以肯定兄弟俩是亲密无间的。雍正给胤祥的祭文中提到胤祥的算学由他亲自教授,“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逢塞外扈从,兄弟俩“形影相依”。当康熙帝出巡只带他们其中一个扈从时,即使短暂分别,两兄弟也会诗书往还。雍正还把他和十三弟唱和的诗作收在诗文集中,使胤祥的少数作品得以传世。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后,胤祥受到了第一次废太子事件的波及,被短暂的囚禁了一段时间(康熙四十七年至康熙四十八年),废掉太子胤礽后康熙帝对诸皇子信任大减,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这次随扈开始采用轮班制,每个人都要轮流陪伴康熙帝出巡,以免结党营私,许多皇子因此都陪同了康熙帝进行巡视,但是胤祥是特殊的。康熙帝的轮班制似乎并没有用到胤祥身上。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实行轮班制开始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胤祥每次依然作为皇子陪驾,但是在这一时期康熙帝却并不怎么喜欢胤祥。
从康熙五十年(1711 年)开始,根据能够找到的些许记载,胤祥至少在这一时期是身体出现了问题,胤祥腿部生了一种毒疮,并且“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水” 。康熙帝在回复胤祉奏折当中也问询到 “胤祥疮如何了?” “看起来并不好啊?” 等一系列关心慰问的语句。胤禛也曾为胤祥遍访名医,并交代总督鄂尔泰“若知有精于医理之人,可资送来京,以为调摄颐养之助”。 胤祥的病其实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也没有完全好,雍正帝曾对年羹尧说:“王(胤祥)今春夏只觉瘦弱” 。由此可见,胤祥的身体状况是极其糟糕的。所以直到康熙帝逝世,胤祥也没有得到什么机会的一种原因吧。胤祥在康熙一朝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有过辉煌,更有过落寞。康熙前期胤祥得到了开阔眼界的机会,在康熙后期胤祥更是在长期的压抑当中磨砺了自己的性情,胤祥在康熙朝受到挫折抑制后,对政治权力的残酷有所认识。因此,胤祥在康熙朝虽然处境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却为日后在雍正朝的有所作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封王理政
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雍正帝便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在遭受十几年冷落之后,得到雍正如此厚待,胤祥当然竭全力报效,以偿知遇之恩。
雍正初政,胤祥迅速成为雍正的台柱。其理事之才,识人之明达,手段之老练,完全不像个从未与政的皇子。这也坚定了雍正继续重用他的决心。康熙晚年,经济、军事、赋税、刑狱等均已出现危机,哪一件都极为棘手,并非得到新皇帝倚重信任的人就一定能搞好的。雍正初年到三年,胤祥开始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处理康熙、孝恭仁皇后丧事,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户部,参与西北军事的运筹,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雍正三年底,会考府解散、总理大臣卸任,胤祥除了继续以前的各项兼职外,加议政大臣,总理营田水利,领圆明园的八旗禁军,办理胤禛藩邸、陵寝事务,密谋筹办军需,还要承担皇帝临时交办的审断案件,代行祭祀等诸多差务,可谓职任繁多。雍正帝曾经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胤禛、胤祥兄弟君臣之间的至诚相托和忠心以报,在历代封建王朝中也是极少见的,世人经常用“棠棣情深”来形容二人兄弟情谊。
雍正元年(1723年),胤祥受命总理户部。该部所司直接关系国计民生,而且事务繁多,头绪复杂,康熙末年以来积存的许多弊端都亟待解决,胤祥自上任伊始,便勤奋理事,不稍懈怠。首次清理过去遗留的旧案,由于数量颇大,胤祥打破以往常规。采取规定限期和奖励勤勉相结合的办法,将几千宗旧案都理出头绪。当时中央新设会考府,专门负责审核财政出纳,办理清查亏空、收缴积欠的事务。胤祥深知此事至关重要,遂尽职尽责,认真办理。同时,又查出户部亏空银250万两,经奏请皇上,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采取诸如直接查抄;把亏空官员的职位全部冻结,“如限内交完,伊等应升之缺听其升转”;以类似于分期付款的方法逐年减扣官员奖金等方式分别加以解决。对一些与造成财政亏空有直接关系的王公亲贵也毫不容情,连履郡王胤裪等人都被勒令变卖家产清还亏欠。有人因此责怪胤祥过于苛刻无情,然而也正是凭着这种不徇情姑息的认真态度,他才较好地贯彻了雍正皇帝旨意,使亏补欠还,整顿财政取得显著成效。 雍正三年(1725年) ,擢任议政,当年冬,又负责直隶营田事务。
积劳而逝
雍正七年(1729年)秋冬,胤祥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雍正令太医院使刘声芳任户部侍郎,就是让他在胤祥身边为其随时诊疗病情。可胤祥还是亲自和高其倬一起翻山越岭,“往来审视”费尽辛苦,胤祥怕烦扰百姓“常至昏夜始进一餐”。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加重了他的病势。
雍正八年(1730年)正月初八,北运河青龙湾修筑减水坝,胤祥想要去现场勘察已不可能,只好奏请将此事交与侍郎何国宗(清朝数学家)督理监修。当时,怡亲王对其一同办理水利的下属说“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三个月后怡亲王就因病去世了,这番话听来让人不胜感慨,其事业心之旺盛、责任心之强可见一斑。同年二月,先农坛的亲耕礼胤祥没有参加(此前他每年都参加)。三月,雍正连下两道圣旨,让别人代理营田和传教士事务。胤祥病后,雍正对他“医祷备至”,他为了宽慰雍正,“旬月间必力疾入见”。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公历6月18日),胤祥病故,年仅四十四岁。
主要成就
治理水患
治河患、兴水利,是历代皇帝都十分重视的国家大计之一。胤祥认为“水害不去,则田非吾田,尚何营?” 雍正三年(1725年)冬,胤祥总理水利营田事务,经过一冬春的实地勘查,从疏通河道,筑堤置闸,开引河,开挖入海直河,到区域田土疆界,开挖沟渠,他都详细规划,制成水利图进呈。经奏准,设立了营田水利府,将直隶诸河分为四局管辖。胤祥数次亲临指导,修河造田,辟荒地数千里,募民耕种。因治理京畿水利有功,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榜。还聘请南方农民教种水稻。一年初见成效,水灾相对减少。与此同时,胤祥还注意了解全国各地的情况,当他得知“江南水道,自河淮而外,多致浅塞”,每到雨季,河水泛滥成灾,他又奏请修复江南水利,虽未能亲自前往,他依据属下水利人员提供的资料,指导规划,也收到了可喜的成效,东南数十州县河流疏畅,获灌溉之利。
军事成就
选武官本来是兵部最重要的权力,然而事实上,雍正七年(1729年)全国中低级官吏(三品以下)的铨选权却不在兵部,而在怡亲王。雍正为了对准噶尔用兵,于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另有说雍正四年),设立军需房(即军机处的前身)。胤祥及时有效地保证了转运军事供应,不仅理财有方,而且调度得宜。数以千万计的军需,概出于国库,没有向民间另行摊派。胤祥经常采取让晋商秘密购办军需的方式,和雍正配合默契,从没出过差错“挽输数年,海内未尝知有用兵之事”。
审理案件
胤祥审案,堪称善辨真伪。他主持审理大案数十次,每次审理,疑犯口供都会牵连到许多人,胤祥总是慎重从事,不轻下断语。他总结审狱的经验说:“审案的原则,先观察其(疑犯的)言语表情以洞悉真伪,假设用诚心去打动他,用合理的推断去折服他,没有得不到实情的。雍正称赞他的话是“仁人之言”,命各省有司将此言科成木榜堂署,时时省览。
胤祥还承办了大量繁杂事务。雍正对胤祥极为信任,故委任他的事务也很多。如管领汉侍卫,督领圆明园八旗守卫禁兵,养心殿监理制造,诸皇子事务,雍正旧邸事务,选择雍正陵址等均交给胤祥经营。胤祥竭尽全力,事必躬亲,克尽臣弟之道。雍正夸他办过的实情:“无不精祥妥协,符合朕心。”
重视人材
胤祥为国举贤,向雍正帝推荐优秀人才。尤其是雍正初年,胤祥向雍正推荐了很多年轻位卑的官员,这些人日后大多得到重用,像福建总督刘世明、陕西总督查郎阿、山西巡抚石麟、福建巡抚赵国麟等等,一方面,这是雍正新君,急需政治洗牌,另一方面,这些后来官至督抚的各地方大员确有其才,他们构成了雍正朝到乾隆初年整个国家官僚系统的中坚力量,有效地贯彻了雍正皇帝诸多铁腕改革政策的推进实施。
雍正帝用年羹尧主持青海军事,隆科多从中作梗,阻挠他成功。胤祥向雍正帝奏言:“军旅之事,既已委任年羹尧,应听其得尽专阃(kǔn)之道,方能迅奏肤功。”雍正帝听取了他的奏请,不从中掣肘,青海得以平定。川陕总督在康熙十九年就定下专为八旗子弟设置的职位,岳钟琪是汉人,得此官职招来很多人妒忌,弹劾岳钟琪的人很多,《上谕档》(手抄本)中写道:“又如岳钟琪乃不世出之名臣,而蔡珽等蓄意排陷,指为年羹尧之党,屡在朕前奏其不可信。而王(指怡亲王)恳切陈奏,谓岳钟琪才识兼备,赤心为国,必无负恩忘义之事,愿以身家性命保之”。
家族成员
福晋
• 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
• 侧福晋富察氏,佐领僧格之女。
• 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
• 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
• 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
• 庶福晋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
子女
• 儿子
第一子:已革贝勒弘昌,乾隆三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卒,年66岁。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四十八年二月二十日卒,年2岁。
第三子:多罗贝勒弘暾,雍正六年七月二十日卒,年19岁。
第四子:多罗宁良郡王弘晈,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甲申八月十四日丑时薨,年五十二岁。
第五子:弘眖,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初五卒,年7岁。
第六子:多罗贝勒弘昑,雍正七年二月初一日卒,年14岁。
第七子:和硕怡僖亲王弘晓,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十五日卒,年57岁。
第八子:绶恩,雍正五年七月十一月卒,年3岁。
第九子:阿穆瑚琅,雍正五年闰三月十五日卒,年2岁。
• 女儿
第一女:郡主,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初五日卒,年74岁,嫁精奇哩氏萨克慎。
第二女:郡主,雍正四年三月三日卒,年20岁,嫁伊尔根觉罗氏福僧格。
第三女: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卒,年2岁。
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雍正九年十月初三日卒,年18岁,下嫁喀尔喀博尔济锦氏多尔济塞布腾。
世系
• 第一代:爱新觉罗·弘晓:胤祥第七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卒,谥曰僖。
• 第二代:爱新觉罗·永杭:弘晓第一子,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卒,无子嗣。
• 第二代:爱新觉罗·永琅:弘晓第二子,嘉庆四年(1799年)卒,谥曰恭。
• 第二代:爱新觉罗·永迈:弘晓第八子,嘉庆四年(1799年)卒,无子嗣。
• 第三代:爱新觉罗·绵标:永琅第二子,嘉庆四年(1799年)卒,嘉庆五年(1800年)追封为怡亲王。
• 第四代:爱新觉罗·奕勋:绵标第一子,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卒,谥曰恪。
•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坊:奕勋第一子,嘉庆二十 五年(1820年)卒。
•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垣:奕勋第二子,咸丰十一年(1861年)因罪革爵,赐死。
•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坪:奕勋第三子,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卒。
•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圻:奕勋第四子,同治八年(1869年)卒。
•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增:奕勋第五子,咸丰九年(1859年)卒。
•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堃:奕勋第六子,咸丰三年(1853年)卒,无子嗣。
•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堪:奕勋第七子,咸丰十一年(1861年)卒。
•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泰:胤祥五世孙奕增子,同治五年(1866年)因事革退。
• 第五代:爱新觉罗·载帛:胤祥五世孙奕协子,同治五年(1866年)袭载泰所遗之辅国公,后事不详。
• 第六代:爱新觉罗·溥纶:载圻第二子,同治十一年(1872年)卒。
• 第六代:爱新觉罗·溥瑛:载增第一子,光绪十七年(1891年)卒。
• 第六代:爱新觉罗·溥仪(非宣统帝):载堪第一子,光绪九年(1883年)卒。
• 第七代:爱新觉罗·毓寯:溥瑛第二子,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卒,无子嗣。
• 第七代:爱新觉罗·毓秀:溥仪第一子,光绪十二年(1886年)卒,无子嗣。
轶事典故
制造武器
雍正朝,怡亲王胤祥主管的内务府全面包揽了武器的制作事项,产品包罗万象,从打钉到铸造大炮一应俱全。雍正五年(1727年)正月初一日,胤祥命造“威远将军”铁炮十尊,先话样:“我府内有威远将军炮一位,尔要来将尺寸作法记明,照样造十位。再查废炮内,有此样炮无有?富宁安说过有子母炮架样子,尔向他问明,何样作法?与造办处所做炮架样式同否?尔做一炮架样并炮样,俟我回来时看。遵此。”然后不厌其烦地指示:“此样甚好,着照样做。其圈与挺子比此样要纯厚,楞子亦要浑实些。”最后还要拉去卢沟桥试炮。又同年正月二十二日,西安进竹营炮,胤祥着照样,但须减轻,郎中海望启奏:“此炮皮薄,若再轻些,惟恐不能保重。今欲将炮膛做径一寸八分。”胤祥即虚心接纳建议。雍正六年(1728年)正月三十日胤祥谕:“着将子母炮续造一百位。”铁炮需配炮车,雍正七年(1729年)闰七月初三日郎中海望奉胤祥谕:“造车处已造成炮车三千四百辆,……尔再造六百辆。”又如七年闰七月,胤祥着做腰刀一万把,赏出征军人用。
兄弟情深
胤祥和胤禛兄弟两不仅在政治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审美情趣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作为雍正帝最信赖的兄弟,胤祥从皇兄那里获得了诸多的恩宠和荣耀。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传旨按康熙年间分封皇子为亲王之例,赐给钱粮23万两。胤祥百般谦退,经皇帝再三宣谕,只收下13万两。雍正帝又援引康熙帝对待其兄裕亲王福全成例,准许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6年,胤祥仍是辞谢。尽管胤祥对于皇兄的恩赐总是竭力推辞,他还是得到了许多相同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殊荣。根据皇帝旨意,原来只归他兼管的佐领人丁全部划归怡亲王府属下,又于亲王定额之外增加一、二、三等护卫共17员,仪仗中也增加豹尾枪、长杆刀各二,以突出他的与众不同。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又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特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这在清代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胤祥坚辞不受,胤禛也不好十分勉强,遂命给他增加俸银10000两,以为奖励。以上这些事例,既体现雍正皇帝对爱弟的格外恩遇,被雍正称为“柱石贤弟”。
怡王吞土
帝后王公生前总要为自己选定建坟安葬的“吉地”,胤祥曾奉旨到泰宁山(清西陵,在今河北易县)为皇帝勘选陵址。雍正帝对选定的“上吉之壤”非常满意,认为胤祥立有首功,就把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他。胤祥听后却惊悚色变,惶惧固辞,说这等吉地只有大福大贵者才能受用。他又在60里以外的涞水县境内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墓地,认为这才与臣下身份相配,并奏请皇帝赐给自己。后来胤祥生病,仍担心皇帝不收回成命,再三奏请,胤禛不得已允其请。胤祥得旨后,高兴万分,手舞足蹈。当日就遣侍卫前往取土。数日后侍卫回来,呈看土色。因为这是皇帝赐予的吉地,胤祥竟迫不及待地取了一小块,手捧着吞到肚子里,口中还念念有词道:“这样的话,则臣心安而子孙蒙福了。”此事在官修《清世宗实录》、《钦定八旗通志》以及《内务府档》中均言之凿凿,可见确有其事。
疾病缠身
胤祥在康熙年间就得了叫鹤膝风的病,可能是风湿,也可能是骨结核。之后虽经过调养,但身体状况已经变差。雍正帝即位后,胤祥承揽了相当多的政务,和辞谢各种恩赏时表现出的谨小慎微不同,胤祥在接受皇帝交给的政务时抱有一种毫不推卸、竭力而为的态度,这和他本人极强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分不开的。作为户部的主管,他甚至会把库房的钥匙也带回家。他的儿子弘晓说,自己于晨昏定省之时,常见父亲将“军国重务”带回家料理,“手不停批”。雍正四年(1726年)胤祥生了一场比较重的病,四个月间断断续续不能痊愈,雍正帝担忧之下甚至出内帑于宫中设谯为胤祥的病祈祷,但胤祥本身却丝毫没有闲着,四月份上旬忙着州府重新划分、官兵管理以及云南盐务事宜,四月中旬和五月就亲自去勘探河道,上水利绘图,六月份研究将附近省份粮食调福建以济民,清查当地亏空(这之后就开海禁了),七月份又出京,奏如何新开河道,安排河工。
个人作品
类别 |
作品 |
和诗 |
《奉和兄雍亲王早起寄都中诸弟兄韵》 、《奉和兄雍亲王山居偶成元韵》 、《奉和兄雍亲王春园读书元韵》 、《奉和兄雍亲王暮春元韵》 、《奉和兄雍亲王二首之山翁》 、《奉和兄雍亲王二首之渔翁》 、《銮回恭迎敬赋》 |
祝寿诗 |
《恭祝兄雍亲王寿》 |
写景诗 |
《西山》 、《试马》 、《春昼》 、《月夜》 、《西郊》 、《咏荷花》 、《恭读御制耕织图诗敬成二章》 |
史书记载
•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
陵寝墓地
怡贤亲王园寝位于北京西南大约89公里、涞水县以北12.5公里的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墓主人就是胤祥,该陵寝也叫十三爷坟。
园寝处于丘陵地带,三面环山,依山傍水,林木丰茂,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园寝背西向东,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全部建筑物30余座。建筑用料全部采用红砖绿瓦,其规模浩大。整体布局自东向西依次为:三华里神道,沿神道依次为神道碑亭、火焰牌楼、五孔石拱桥、四柱三门石牌坊、平桥、华表、元宝山、偻佝桥、三孔桥、神道碑亭、神厨库、井亭、值班房、月台、宰牲亭、朝房、宫门、南北焚帛炉、隆恩殿、宝顶等。园寝及现有文物已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收录于“中国名胜大词典”。
人物性格
隐忍倔强
胤祥早年严重的病,直接导致他后来早逝,他却足足忍了一年不吭声,太医去看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哀叹忧怨之辞,并不以此来乞求父亲的垂怜。即使后来成为了怡亲王,朝鲜人还说“十三王喜其称颂先皇之语”。如果赞扬他的父皇,他就会很高兴。
《八旗通志》上记载“圣祖(康熙)在热河,偶遣使回宫。王(胤祥)迎问起居,堕马脱胫,强自抑按,仍齐集请安,不自知其足之伤也。”这只能是十三不再次次随驾的四十九年后。而按照五十年的大夫诊断书,他的鹤膝风已经发作一年多了。鹤膝风在先,导致坠马的可能性从时间上来看非常大。他的傲气不允许他在康熙派来的使臣面前示弱,更不想让外人觉得他可怜,才会隐忍倔强以至于斯。
不热宗教
胤祥虽然也通禅语,会和雍正帝谈经论道,会给儿子弘晓讲解佛学,但并不热衷。传教士觉得怡亲王对他们很友好,对宗教人士很尊重,但很明显,胤祥对拜读圣经并没有什么兴趣。
“神父利用了这一机会而谈到了犹太人,特别是至今仍能在开封府见到的那些犹太人,这些人从周代就已经到达中国……十三世子在听到我向他们所讲的情况之后,便令我们在一个约定的日子内再来谈。我们于该日前往世子府上,他告诉我们说,他已调查了开封府犹太人的情况,向我们介绍了他们所拥有的希伯来文经书。他想详细了解有关这一民族的情况,接着又询问我们是否懂得这些希伯来文经书。”胤祥的办事效率很高,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很强,不过大家关注的重点完全不一样,传教士们想拿到的是犹太人的希伯来文圣经,胤祥想了解的是一个民族的情况和文物资料。
淡泊品格
胤祥的兴趣爱好有收集字画、古籍和鉴赏珍玩。他的书法也得到过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认可,但个人的书画字幅也罢诗词也罢,留存甚少,只靠雍正和继任怡亲王弘晓收录的少量诗作传世。雍正在《交辉园遗稿》题辞上说“朕弟怡贤亲王,天资高卓,颖悟绝伦。如礼乐射御书数之属,一经肄习,无不精妙入神,为人所莫及。(略)而王自谦学力不充,总未存稿。是以王仙逝后,邸中竟无留存者”。希望自己的诗画著作可以流传后世,是文人雅士们的普遍心态,胤祥却偏偏和他们不大相同。他的个性里大概有非常淡泊的一面,从某种角度讲并不在乎自己是否留下什么东西、是否青史留名,而更致力于在当下多做实事。也许这能部分解释他甘于隐身在雍正背后献计献策的心态,“(怡亲王)赞襄于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王之懿德美行,从不欲表著于人,而人亦无从尽知之” ,胤祥对权力抓得很紧,但那是出于政令通达的考虑,和雄主明君也都喜欢自己掌权一样无可厚非,不过从他数次推辞赏赐的行为中,就不难发现他看待富贵荣华十分通透,可谓富而不贪,懂得节制。
故居遗迹
贤良寺
贤良寺旧址在东安门外帅府胡同,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寺庙所在地原是怡亲王府。怡王府地处帅府园一带,西临王府井大街,东至校尉胡同,北到金鱼胡同,南至帅府园胡同。贤良寺旧址寺庙建筑已基本不存在。
孚王府
孚王府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是胤祥之子弘晓的府址。孚王府布局严谨规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也是北京现存较完整的少数王府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现为国家机关办公场所。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文学作品 |
作者 |
《梦回大清》 |
金子 |
《清风入梦·怡殇》 |
凛冽 |
《青瓷怡梦》 |
琴瑟静好 |
《清风抚雪》 |
蓝府秋 |
《康熙大帝》 |
二月河 |
《雍正皇帝》 |
二月河 |
《阿哥的暖床妻》 |
萧宣 |
《百年清宫爱恋》 |
猫咪柔 |
《穿越三百年》 |
只为你温柔 |
《彩云为殇》 |
杨荦荦 |
《沉憩怡生》 |
狂龙无过 |
《大清盛世之倾情一梦》 |
清韵悠然 |
《淡雅清梦》 |
淡雅清梦 |
《得意笑清风》 |
晶莹 |
《福晋当家》 |
烟雨墨白 |
《归心梦》 |
凌草清 |
《宫闱花》 |
素装浅墨 |
《梦锁清宫》 |
单香凝 |
《年年有怡》 |
郁桢 |
《清朝的快乐时光》 |
悦馨·嬿 |
《情戏十三》 |
琉莎 |
《十三福晋》 |
苏惠茜 |
《冤家十三》 |
小夕儿 |
《清梦之同心而居》 |
筱苎.佳期 |
《十三福晋之紫菀传》 |
春风回雪 |
《怡情绝恋》 |
沧海明珠 |
《南水》 |
蜜香蜜香 |
影视形象
年份 |
电视剧/电影 |
饰演者 |
1987 |
《满清十三皇朝》 |
邓德光 |
1997 |
《雍正王朝》 |
王辉 |
2002 |
《李卫当官》 |
王辉 |
2004 |
《李卫当官Ⅱ》 |
王辉 |
2010 |
《宫锁心玉》 |
田牧宸 |
2011 |
《步步惊心》 |
袁弘 |
2013 |
《宫锁沉香》 |
方姚子镱(少年) |
陈晓 |
||
2013 |
《我为宫狂》 |
黄天崎(少年) |
吴雨桦 |
||
2013 |
《新施公案》 |
张逸杰 |
2015 |
《金钗谍影》 |
汤镇宗汤镇宗 |
清朝(1644年 ~ 1911年)享国祚268年,历12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清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1、努尔哈赤;2、皇太极;3、福临(顺治);4、玄烨(康熙);5、胤禛(雍正);6、弘历(乾隆);7、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8、绵宁,后改旻宁(道光);9、奕詝(咸丰);10、载淳(同治); 11、载湉(光绪);12、溥仪(宣统)。...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从1636年皇太极称帝开始,到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历十二帝,享国祚二百六十八年。清朝政治上专制的极端化,对内思想的禁锢文字狱,对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中止了明末的西学东渐。清朝对中国的祸害是罪深重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是最不值得称颂的朝代。清朝之后从此中国不再有皇帝了,但是无形的帝王思想却存在民众心中。...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