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林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

常林 常林
  • 中文名:常林
  • 别名:常伯槐
  • 国籍: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
  • 职业:官员
  • 主要成就:治化有成,所在有绩
  • 官位:博陵太守、幽州刺史
  • 封爵:高阳乡侯
  • 谥号:贞侯
常林介绍

常林,字伯槐,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生卒年不详。常林少时家贫,好学有才智。初为曹操部下,任南和县令,有政绩显著而升任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曹丕当政时历任五官中郎将、功曹、平原太守、魏郡都尉、丞相府东曹掾、少府、大司农,晋封乐阳亭侯。魏明帝继位之后历任光禄勋、太常、光禄大夫,晋封高阳乡侯。死后追封骠骑将军,谥号贞侯。

人物生平

幼而孝悌

常林,字伯槐,河内郡温县人。七岁时,父亲的一个朋友登门造访,问常林:“伯先在不在家?”见常林毫无行礼之举,不悦,又问:“你怎么见了我也不致礼?”常林说:“虽说应尊敬客人,但是你当着我说我父亲的名字,我为什么还要拜你呢?”于是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  

避乱上党

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太守王匡起兵讨伐董卓时,派一些门生在其属的县里寻找官员及百姓的过失,一旦发现立即关押,然后判定罪责让他们用钱或粮食来赎罪,如果延误期限就要灭其宗族,以树威严。常林的叔父因为打了客人几巴掌,被王匡的门生告了一状,王匡大怒,把他关进牢房问罪。整个常氏家族诚惶诚恐,不知道要责罚他们多少钱粮,还不知能否救出常林的叔父。

常林就去找王匡的同乡胡母彪,说:“王府君凭着文武高才,到我们这个郡来当太守,鄙郡山河相绕土地辽阔,百姓富足,又有很多贤能的人才,可以任他重用。如今主上年幼,贼臣董卓虎踞京师,整个华夏为之震怒,正是各地雄才为国奋力之时。但如想要诛天下之贼,扶王室之微,使天下智士望风归附,纷纷响应,共同平息暴乱,除天时、地利外,还要靠人和。如果这三条同时具备不是可战无不胜吗?但如对百姓没什么恩德,任用的又不是贤能的人才,那么定将自取灭亡,怎谈得上匡扶朝廷,树立功名啊!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接着常林就把叔父被关押的情况说了一遍,胡母彪立即写信责备王匡,王匡就把常林的叔父给放了,常林于是迁到上党避乱,在山中耕种。  

治理有方

当时正逢旱灾,当地只有常林家获得丰收,于是他把周围的邻居都叫来,把自己的粮食整升整斗地分给他们。常林住的地方紧挨着已故河间太守陈延家的围墙。陈冯二姓都是官宦旧族。张杨企图霸占这两家的妇女和财产,常林就为陈冯两家出谋划策,两家在被围困了六十多天后终于保全了性命和财产。  

并州刺史高干上表荐常林为骑都尉,常林婉言谢绝。后刺史梁习又举荐州内的名士常林以及杨俊王凌、王象、荀纬,曹操任命他们都当上了县令。常林任南和县令,治理有方,卓有成效,因而提升为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所在之处,政绩斐然。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曹丕获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常和被选为五官将功曹。同年,曹操西征关中,田银、苏伯乘机反叛朝廷,幽州、冀州动荡不安。曹丕想亲自带兵去讨伐他们,常林说:“我曾任职博陵、幽州,对于贼寇的情况,是可以猜测推断的。北方的官吏百姓,崇尚和平安定,厌恶战乱,受教化已久,安分守己的占绝大多数。田银、苏伯乃乌合之众,阴谋虽大但才智不足,难成大患。如今我军主力远离京师,外面又有强敌,将军在此坐镇天下,如轻易出兵远征,即便取胜也不算大智大勇。”曹丕点头称是,便派手下将官前去讨伐,果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叛军消灭了。常林以后出任平原太守、魏郡东部都尉,后又担任丞相府的东曹。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封魏公并建魏国,常林升任尚书。魏国建立以后,被授予尚书。

晚年经历

公元220年(黄初元年),曹丕称帝,常林迁任少府,封 乐阳亭侯。后又转任大司农。

公元227年(黄初七年),曹叡继位,常林被晋封高阳乡侯,升光禄勋太常。司马懿因常林是同乡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每每遇到他便跪拜行礼。有人就对常林说:“司马懿位高权重,你应该阻止他向你跪拜行礼才是。”常林说:“司马懿自己愿意诚恳地叙行长幼之礼,以此为年轻人树立榜样。地位高贵并非我所惧,对我跪拜也无需要我制止。”说话的那人恭敬而面带愧色地走了。当时朝臣们都认为常林节操清峻,想要推他列入三公。但常林却称病谢绝了。  

以后他又被授予光禄大夫。八十三岁那年,常林去世,被追赠为骠骑将军,朝廷像对待公爵那样为他举行了葬礼,谥号贞侯。其子常时继承了他的爵位,官至泰山太守,因触犯刑律而被诛杀。常睸的弟弟常静便继承了常睸的爵位。

历史评价

陈寿:“和洽清和干理,常林素业纯固,杨俊人伦行义,杜袭温粹识统,赵俨刚毅有度,裴潜平恒贞干,皆一世之美士也。至林能不系心於三司,以大夫告老,美矣哉!”

裴松之:“林之为人,不畏权贵者也。”

《魏略》:“林性既清白,当官又严。”

家族成员

常伯先

• 常时,常林之子,嗣侯,官至泰山太守。后获罪与李广一起被司马昭所诛。

• 常静,常峕之弟,常峕死后获封为继嗣。

性格特征

• 常林年少孤贫,但不是自己力量换取的他都不要。

• 常林为人个性好学,东汉末年做门生时更带着经书去耕作,由妻子送饭给他。而且二人相敬如宾。

• 常林和司马懿是同乡,而司马懿认为常林在故乡人中年老德高的人,见面都对常林行拜礼。有人认为司马懿位高权重,常林不应受拜,应当停止。但常林则认为司马懿是自愿遵守长幼的礼序,作后人的榜样;而他亦不畏惧有权势人士,同时拜礼亦不是他制定要人作的,不认为有任何不妥。

相关专题
更多
三国皇帝列表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河南历史人物大全

河南省,简称“豫”,位于中国中部,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