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虔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 中文名:吕虔
- 别名:吕子恪
- 国籍: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任城(今山东济宁东南)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在泰山十数年,甚有威惠
大败济南黄巾,讨破历城叛贼 - 官职:徐州刺史、威虏将军
- 封爵:万年亭侯
- 典故:吕虔佩刀
吕虔,生卒年不详,字子恪。任城(今山东济宁东南)人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吕虔有勇有谋,曹操在兖州时,任命他为从事,率领家丁驻守湖陆。后升任泰山太守,与夏侯渊共同镇压济南等地的黄巾军。被推举为秀才,加任骑都尉,仍管辖泰山郡。
曹丕建立魏国后,加任吕虔为裨将军,封益寿亭侯。再升任徐州刺史,加任威虏将军。任用王祥为别驾,将民政事务都委托于他,为世人所称赞。曹叡继位后,改封万年亭侯。吕虔死后,其子吕翻世袭万年亭侯。
人物生平
扫平叛贼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曹操在担任代理兖州牧时,听说吕虔有勇有谋,便任命他为从事,让他带领自己的家丁镇守湖陆城。
当时襄贲校尉杜松的部下炅母等人作乱,与昌豨勾结,曹操命吕虔接替杜松。吕虔到任后,招诱炅母和他的首领及党羽数十人,赐他们酒饭,暗中派壮士埋伏在两侧。等看到炅母等人都喝醉后,吕虔便命两侧的伏兵把他们全部杀死,并安抚炅母的部下,这批叛贼于是都被扫平。
南征北战
曹操又任命吕虔为泰山太守,泰山郡依山连海,世道混乱,百姓大多躲藏起来或四处流窜。袁绍所任命的中郎将郭祖、公孙犊等数十人占山为寇,百姓深受其害。吕虔率领家兵到泰山郡赴任,他施行恩惠、讲求信用,郭祖等人都出来投降,躲藏在山里的百姓都返回乡里定居从事生产。吕虔挑选强壮的人补充到军队中,泰山郡从此便有了精兵,在各州郡中名列第一。当时济南的黄巾军首领徐和等人,所到之处劫持县令官吏,攻打城邑。吕虔率兵与夏侯渊一同前去攻打他们,前后数十仗,斩首俘虏数千人。曹操又派吕虔总督青州各郡的部队讨伐东莱地区的李条等各路贼寇,立有战功。曹操发布通令说:“有志向,必定要成就事业,这是英烈之士所献身追求的目标。你在泰山郡以来,捕捉奸人讨伐贼寇,百姓获得安宁。你亲自冒着矢石,每次出征必能取胜。过去寇恂在汝水、颍水之间扬名,耿弇在青州、兖州献策,古今都是一样的。”吕虔被推举为茂才,加任骑都尉,仍然管辖泰山郡。吕虔在泰山郡十几年,有许多威德恩惠。
治理徐州
公元220年(黄初元年),曹操之子曹丕继任魏王,加任吕虔为裨将军,封益寿亭侯。后又升任徐州刺史,加任威虏将军。吕虔请琅玡人王祥担任徐州别驾,将民政之事全部委托给他,世人都赞扬他能够任用贤人。后来,吕虔在征讨利城叛贼的战役中,斩首俘虏立下功劳。
去世
公元227年(太和元年),魏明帝曹叡继位,改封吕虔为万年亭侯,增加食邑二百户,连同以前的共计六百户。吕虔去世后,由其子吕翻袭封万年亭侯的爵位。
历史评价
曹操:“夫有其志
,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卿在郡以来,禽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所征辄克。昔寇恂立名於汝、颍,耿弇建策於青、兖,古今一也。”陈寿《三国志》:“①虔有胆策。”“②虔在泰山十数年,甚有威惠。”“③李通、臧霸、文聘、吕虔镇卫州郡,并著威惠。”
许浑:“琴清诗思劳,更欲学龙韬。王粲暂停笔,吕虔初佩刀。 ”
卢弼:“文聘在江夏数十年;杜畿在河东十,在并州、冀州二十余年;吕虔在泰山十数年。皆久于其任,当时信任郡守、刺史如此。”
轶事典故
吕虔佩刀
当初,吕虔有一把佩刀,工匠观看后,认为有佩有此刀的人一定会登上三公之位。吕虔对别驾王祥说:“我不是可以做三公的人,这刀对我说不定还有害。而您有公辅的器量,所以送给您。”王祥坚决推辞,吕虔强迫他才接受。后来王祥官至太保。王祥临终前,又将这把刀送给其弟王览,说:“你的后代一定兴盛,足以配此刀。”果然,王览的后代之中便有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其琅琊王氏家族从东晋开始贤才济济,成为其后光耀几百年的望族。史籍记载
《三国志·卷十八·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列传》
《资治通鉴》等也有记载。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