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马良 马良
  • 本名:马良
  • 所处时代:三国蜀汉
  • 出生日期:187年
  • 逝世日期:222年
  • 官职:侍中
  • 儿子:马秉
  • 籍贯: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
  • 职业:官员
马良介绍

马良(187-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

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最为出色。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辟为州从事。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出使东吴,受到孙权恭敬接待。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马良为侍中。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东吴,派马良招纳五溪少数民族。同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马良遇害身亡。

人物生平

马家五常

马良字季常,是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乡里为他们编有谚语说:“马家五常,白眉最良。”马良眉中有白毛,故此人们这样称呼他。

追随刘备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召马良为州从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进入蜀地,诸葛亮也随后跟从前去,马良留守荆州,辅佐关羽。曾写信给诸葛亮说:“听说雒城已被我们攻下,这是上天的福佑;尊兄适应时势把握时机,辅佐光大邦国之业,智慧的光芒已经显露。能灵活地运转思维,审察事理明断,实非易事,为此须当适时地选取贤才。如能高瞻远瞩,仁德通达天际,使时人能集中注意力聆听其言,举世服从于其道,以高妙之音乐,纠正郑、卫之淫声,有利于各项事业,不起相互之间的干扰,这才是管弦演奏的绝技,俞伯牙、师旷的调协。我虽然不是钟子期之辈,却也得为之击节叫好!”刘备征召马良为左将军掾。

出使东吴

后来马良奉命出使东吴,他对诸葛亮说:“今天接受朝廷命令,协和两国友好关系,希望您能向孙权将军介绍我的情况。”诸葛亮马良自己起草这份文件。马良当即起草说:“本国君主特派属官马良前往访问续好,以发扬光大昆吾、豕韦的结盟功业。来人是吉士,曾为官荆楚,很少有轻率鲁莽之处,而有周全的美德,希望能屈驾接纳,以利他完成使命。”孙权见信后非常恭敬地接待他。

遇害身亡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任命马良为侍中。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东征东吴,派遣马良招纳安抚武陵一带的五溪蛮各部,各部首领们都接受蜀汉的印信封号,相继响应刘备。同年六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马良也遇害身亡。刘备封马良的儿子马秉为骑都尉。

家族成员

兄弟

马伯常,马良长兄。

马仲常,马良次兄。

马叔常,马良三兄。

马谡,字幼常,马良弟,官至参军,后因失街亭而被杀。

儿子

马秉,官至骑都尉。

人物评价

杨戏:“季常良实,文经勤类,士元言规,处仁闻计,孔休、文祥,或才或臧,播播述志,楚之兰芳。”

乡中谚语:“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陈寿《三国志》:“董和蹈羔羊之素,刘巴履清尚之节,马良贞实,称为令士,陈震忠恪,老而益笃,董允匡主,义形于色,皆蜀臣之良矣。”

史书记载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陵寝墓地

今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出刘备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纪念蜀汉一朝的文臣,称文臣廊。马良塑像在其中排第十一,塑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十四文臣塑像排名依次是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讨魏时,以马良、伊籍为参谋,一同征进。关羽臂中毒箭,名医华佗为其刮骨,关羽与马良弈棋。后荆州失守,关羽遣马良、伊籍、赍文三道,星夜赴成都求救。夷陵之战中,刘备因报仇心切,起兵伐吴,并任马良、陈震掌理文书,马良劝阻,但刘备不听,孙权拜陆逊为都督,马良劝刘备需要提防,但刘备又不听。吴军坚守不出,马良认为吴军必定在等待蜀军的变化而作出行动。期间,马良曾携地理图本前往请教诸葛亮。诸葛亮南征之时去世,马谡请入中军,但见一人素袍白衣而进,乃是马谡。马谡为兄马良新亡,因此挂孝,这与历史记载有所差异。

影视形象

年份

电视剧/电影

饰演者

1994

《三国演义》

王显和

李平

万海丰

1996

三国英雄传之关公

李龙吟

2010

三国

吴自千

相关专题
更多
三国皇帝列表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湖北历史人物大全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湖北历史源远流长,湖北在春秋战国、三国、明、近现代历史时期表现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