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鸯 魏末晋初军事家
- 本名:文俶
- 别名:文鸯、文淑、阿鸯
- 字:次骞
- 所处时代:魏末晋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谯郡
- 出生日期:238年
- 逝世日期:291年
- 官职:平虏护军、东夷校尉
- 爵位:关内侯
- 主要事迹:惊死司马师;大破秃发树机能
文俶(238~291年),字次骞,小名阿鸯,世称文鸯,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末晋初时期名将,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
骁勇善战,依附大将军曹爽,效忠于王室。大将军司马师废黜皇帝曹芳后,参加毌丘俭淮南起兵。兵败之后投奔吴国。后跟随文钦率军支援诸葛诞发动淮南叛乱,得知父亲为诸葛诞所害,归顺大将军司马昭,受封关内侯。西晋建立后,任平虏护军。咸宁三年(277年),拜平西将军,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事,大破西部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名震天下,迁护东夷校尉,坐事免官。
西晋永平元年,为东安王司马繇(诸葛诞外孙)所构陷,遭夷三族之祸,时年五十四岁。
(概述内图片来源:戴敦邦绘《文鸯单骑退雄兵》)
文鸯释名
文鸯,本名俶(chu),字次骞(《太平御览》卷二百七十五引干宝《晋纪》,另外在《全唐文》的《赠太尉韩允忠神道碑》一文里也有“文次骞智敌万(该句后阙一字)”的说法),小名阿鸯。
关于名字“俶”,《魏氏春秋》作文俶,干宝《晋纪》、罗贯中《三国演义》中作文淑,《晋书》中则文俶、文淑两种写法都有。
文鸯人物生平
文鸯随父勤王
三国志11中文鸯形象
文钦骁勇善战,又因为与曹魏一族同乡,特别得到当时得势的大将军曹爽的厚爱,文钦恃著曹爽的权势,行为倨傲。高平陵政变后,曹爽集团被太傅司马懿击灭,文钦顿时失去靠山。《三国志》、《资治通鉴》 并提到,文钦时常虚报战场上的敌获以多求封赏,却被当政的司马师压抑,文钦因此对司马师不满。后来文鸯随其父驻守扬州,以防御吴国。嘉平六年(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时任镇东大将军的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等,被司马师的不臣举动激怒,决定起兵勤王。
正元二年(255年),时年18岁,文钦与毌丘俭、郑翼、吕宣、张休等,假托太后诏书,提出司马师的十一道罪状,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毌丘俭曾约兖州刺史邓艾一同起兵,但邓艾斩杀了送信者,并受命率领万余人急行军,到乐嘉城(今河南项城县)做桴桥,迎接司马师。毌丘俭命文钦袭击邓艾。这时,司马师暗中率军自汝阳来到了乐嘉,文钦见到大军忽然到来,错愕得不知如何是好。文鸯告诉父亲:“趁敌人还未站稳脚步,马上袭击,一定可以大败敌军。”于是文钦率兵袭击,与文鸯分兵二路,趁夜夹击司马师。
文鸯勇退雄兵
文鸯率壮士到达寨前,击鼓喧闹,大叫司马师的名字,司马师全军震动。当初,司马师新割眼睛上的瘤,有人劝他不宜远行,请太尉司马孚(司马师叔父)代替。司马师因这是重要一战,决定抱病出征。文鸯突然来攻,使得司马师大惊,带伤的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疼痛难当;司马师恐有乱军心,只好咬被头而忍,被头都被咬烂。文鸯鼓噪了一夜,文钦仍没来会合。天明后,文鸯见魏军兵马强大,只好撤退。
据《晋书》记载,文鸯走后,当时已经眼球爆出、血流遍地的司马师命令众将追赶,诸将问:“文钦父子骁勇,并没有受到挫败,必定不会善罢干休。”司马师说:“一鼓作气,再而衰。文鸯鼓噪,却没有得到回应,他们气势已经受挫,不走也不行!”
这时文钦要率军回寿春(今安徽寿县),文鸯认为一定要挫一挫司马师军士气,便与骁骑十余人一同杀入敌军阵中,所向披靡,然后才引兵离去。接着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来到,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阵中,转眼间便杀伤百余人,进出六七次,追骑不敢逼近。《晋书》上则未提及此事,只说司马师军大破文钦。司马师回军后就死了。
文鸯复投魏国
三国志12的文鸯
毌丘俭兵败寿春后,文鸯随文钦投降吴国。甘露二年(257年)四月,魏国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反司马昭,吴国命令文钦父子及全端、唐咨等人 入寿春支援。甘露三年(258年)一月,寿春战况十分不理想,诸葛诞原本就和文钦关系不好,在紧急情况下,又更加猜疑。所以最后诸葛诞杀了文钦。文鸯和其弟文虎领兵在小城中,听到父亲死讯,率军要赶往寿春城。但众将士不肯服从,二人只好只身穿越城墙,投奔司马昭。文鸯、文虎投降后,军吏请求诛杀兄弟二人,司马昭说:“文钦罪大恶极,他的儿子当然该杀。只是,兄弟二人是无路可去,投向我军;况且城池未破,杀死他们,反而会使守军害怕,奋战不肯出降。”于是,司马昭赦免二人死罪,又表荐文鸯、文虎作将军,赐爵关内侯,并让二人率领数百骑兵巡城,对城中守军大喊:“文钦的儿子都不被杀,其他人有什么好怕的!”城内因此士气涣散,不久,寿春城便被攻陷。城破后,司马昭让文鸯兄弟殓葬文钦, 并佩给二人车牛。
文鸯名震天下
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西晋代魏,文鸯仍仕晋朝,任平虏护军。
泰始六年(270年),秃发鲜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南凉主秃发乌孤高祖的从兄)在河西举兵反晋,先后击杀胡烈、苏愉、牵弘、杨欣等封疆大吏,晋武帝司马炎为此寝食难安。咸宁三年(277年)三月,文鸯临危受命,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秃发树机能,使得胡人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名闻天下。太康年间(280—289年),文鸯被任命为东夷校尉、假节。他正要上任时,向司马炎告辞,司马炎见了文鸯后很不喜欢,竟找了借口把文鸯免官了。
文鸯惨遭灭族
司马炎驾崩后,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当时,皇后贾南风发动政变,诛杀掌控朝政的太傅杨骏及其党羽。东安王司马繇是诸葛诞的外孙,常恨当年文鸯背叛诸葛诞,致使诸葛诞败亡、屠灭三族。竟在政变后,诬告文鸯与杨骏一同谋反,因而遭夷灭三族之祸而遇害,时年五十四岁。
文鸯主要功绩
毌丘俭起兵反抗司马氏时,文鸯率军袭击司马师军,使得抱病出征的司马师震骇,后病情加重而死。后文鸯效力晋朝,在秦凉之变中,文鸯于咸宁三年(277年)三月大破秃发树机能,收降胡人20万。
文鸯人物评价
干宝《晋纪》:文淑,字次骞,小名鸯,有武力筹策。杨休(当为杨欣之误)、胡烈为虏所害。晋武帝西忧,遣淑出征,所向披靡。秦凉遂平,名震天下。为东夷校尉,姿器膂力,万人之雄。
孙盛《魏氏春秋》:钦中子俶,小名鸯。年尚幼,勇力绝人。
傅畅《晋诸公赞》:俶后为将军,破凉州虏,名闻天下。
房玄龄《晋书》:钦子鸯,年十八,勇冠三军。
《晋书·李庠传》:“李庠弓马便捷,膂力过人,时论方之文鸯。”(此处也可能指鲜卑的段文鸯。)
蔡景历:“武夫则猛气纷纭,雄心四据,陆拔山岳,水断虬龙,六钧之弓,左右驰射,万人之剑,短兵交接,攻垒若文鸯,焚舰如黄盖,百战百胜,貔貅为群。”
《西园闻见录》:“赵云、文鸯,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
《三国志通俗演义》:“昔日当阳喝断桥,张飞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应无敌,又见文鸯胆气高。”
《赠太尉韩允忠神道碑》:“文次骞智敌万人。”
卢弼:“当时勤王诸将,惟文钦父子,粗猛武夫,反复无常。”
文鸯亲属成员
祖父:文稷,曹魏将军
父亲:文钦,曹魏前将军、扬州刺史。
弟弟:文虎
文鸯艺术形象
-
文学形象
文鸯画像(5张)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文鸯无字,本名文淑。文钦协同毌丘俭举兵在寿春反叛,讨伐司马师。文鸯与父文钦请命保守乐嘉城,协议与文钦兵分两路,夜晚袭击司马师的城西军营,文鸯在司马师的大寨里往来冲杀,吓得司马师眼珠迸出,直杀到天明,寻不见父文钦,邓艾率领众魏将追击文鸯,文鸯单骑在众魏将中冲杀,无人能抵挡。毌丘俭事败身死,文鸯等投靠东吴,诸葛诞在寿春反叛司马昭,文鸯等率兵救助,协同诸葛诞共守寿春城,诸葛诞在城中将文钦杀死,文鸯和其兄弟从城上跳下投靠司马昭,司马昭加封他为偏将军,关内侯。文鸯此战之勇能与张飞并提,诗赞:“昔日当阳喝断桥,张飞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应无敌,又见文鸯胆气高。”而在毛本(毛纶、毛宗岗)当中,赞诗前两句的人物被改为了赵云。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安徽,简称“皖”,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被称为江淮大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安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名人辈出。...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