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霸 三国时期魏国及蜀汉将领
- 中文名:夏侯霸
- 别名:仲权
- 国籍:魏国→蜀汉
- 民族:汉族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在魏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在蜀时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
- 籍贯:沛国谯(今安徽亳州)
- 官职:车骑将军
- 封爵:博昌亭侯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被调入朝,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将军。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从前得到曹爽的厚待,与郭淮不和。曹爽被司马懿杀死后,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汉,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曾随姜维伐魏。
人物生平
家仇难却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当时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担任征西将军,镇守汉中 ,在定军山之战与蜀汉军队交战中被蜀汉大将黄忠斩杀,夏侯霸常常咬牙切齿,立志要为父亲夏侯渊报仇雪恨。
黄初年间(220年―226年),夏侯霸担任偏将军 ,赐爵关内侯。
阵前反击
太和四年(230年),魏国大举讨伐蜀汉,曹真率军进入子午道,任命夏侯霸为先锋。夏侯霸率军前进至兴势围(地名)。当夏侯霸安营扎寨在曲谷中,蜀汉在得知魏国先锋是夏侯霸这一无名之辈后非常小觑于他,派兵对其进攻。夏侯霸第一次独立作战就不利,幸好夏侯霸还有几分镇定,亲赴鹿角前指挥,积极防御从而等到援军到来,并为其解围。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睿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夏侯霸受到曹爽的重用。正始五年(244年),魏帝曹芳任命夏侯霸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 ,并让他屯军陇西。夏侯霸在陇西演武练兵,并改善魏国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同年,夏侯霸代替夏侯儒担任征蜀护军,属于征西将军所统率。
正始八年(247年),魏国的陇西、南安、金城、西平等地诸羌人首领饿何、烧戈、伐同、蛾遮塞等联合起来反叛魏国,包围城镇,并投降蜀汉,蜀汉将领姜维出兵陇右来接应他们,凉州胡人首领治无戴也呼应反叛。夏侯霸当时率诸军屯兵在为翅,而与夏侯霸不和的雍州刺史、前将军郭淮料定姜维必然攻打夏侯霸,于是先进入沨中再转兵向南,借机让夏侯霸做挡箭牌,去抵挡姜维的进攻,姜维也恰如郭淮所料率军猛攻在为翅的夏侯霸所部。交战不久后,郭淮才率部南下接应夏侯霸,与夏侯霸在洮西和姜维展开战斗 ,将姜维击退。
正始九年(248年),姜维为接应治无戴再次出军北侵,郭淮为了不使蜀军和胡兵合拢一处,于是派谴夏侯霸率军追击姜维于沓中,夏侯霸成功地阻碍了蜀胡合兵。
归降蜀汉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死原来执掌魏国大权的大将军曹爽,曹爽的表弟、夏侯霸堂侄征西将军夏侯玄被司马懿从前线召回京城,让郭淮代替他的职位。 夏侯霸平素与郭淮不和,认为此番必然祸害及身,十分害怕,于是逃入蜀汉 ,在阴平迷失道路,粮尽遇困。蜀汉得知后,派人迎接夏侯霸。在建安五年(200年)时,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外出打柴时被蜀汉重臣张飞发现,张飞娶其为妻,生二子二女;生下的女儿成为了后主刘禅的皇后。所以召见夏侯霸时,刘禅宽慰他说:“你的父亲是自己在交战之中阵亡的,不是我的先辈杀死的。”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也是夏侯氏的子侄。”夏侯霸于是在蜀汉得到重用 ,被任命为车骑将军。 而因为夏侯渊以前的功勋,夏侯霸留在魏国的儿子受到特赦未被追究父亲投敌之罪,但被迁徙到偏远的乐浪郡(今朝鲜平壤)。
随维伐魏
夏侯霸投降蜀汉后,蜀汉主将姜维询问夏侯霸说:“司马懿既已把持魏国朝政,你看他会不会有征伐别国的企图?”夏侯霸说:“他正在经营整理内部事务,还顾不上对外征伐。但有一个叫钟会的人,年纪虽轻,如果管理朝政,将是吴、蜀两国的忧患。”
此后夏侯霸曾多次参与姜维对魏国的战事。延熙十八年(255年),魏国秉政的司马师病逝,姜维借机与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率领数万人出狄道,分兵三路北伐魏国,在洮西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王经部众阵亡数万人。 王经退守狄道城,姜维进军狄道城,魏国征西将军陈泰派兵前来解围,姜维于是退兵驻守钟题。
人物评价
夏侯霸是三国后期一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及显赫名声与家世的人物,其父乃是魏国宿将夏侯渊,夏侯霸是其次子。其本人亲身经历或见证三国中后期的许多具有决定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但由于夏侯霸的家世地位和经历背景有着相当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这么一位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被简单化,“为尊者讳”隐去夏侯霸亲身经历过的一些重大事件,也使得后人失去探究那个时期某些历史事件有关真相的第一手资料。
趣闻轶事
一次,时任蜀汉车骑将军的夏侯霸想与慷慨壮烈、美名在外的蜀汉荡寇将军张嶷交朋友,于是对张嶷说:“虽与足下疏阔,然讬心如旧,宜明此意。”可张嶷却说:“仆未知子,子未知我,大道在彼,何云讬心乎!愿三年之后徐陈斯言。” 又一次碰了一鼻子灰,此时连交个朋友都不得。不过,夏侯霸的地位在蜀汉还是得到不断提升,也算是对他人生际遇所做出的一点小小补偿。史籍记载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
《三国志·卷二十六·魏书二十六·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
《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
《华阳国志·卷七》
《资治通鉴·卷七十五》
生卒考证
关于夏侯霸的年龄问题,有一个比较参数就是其堂妹夏侯氏十四岁时在汉建安五年(200年)被张飞掳掠,由此推算夏侯氏是187年出生的,那么同一辈又是兄长的夏侯霸应该在187年以前出生。
夏侯霸在其父夏侯渊死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时已经三十出头,而他第一次上战场的青龙二年(234年)已经是四十多岁,也真算的上是大器晚成。而他投奔蜀汉的嘉平元年(249年)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难怪其后没多少年就在延熙十八年(255年)后销声匿迹。根据《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记载,夏侯霸的前任车骑将军邓芝在延熙十四年(251年)逝世,而夏侯霸的后任张翼与廖化则在景耀二年(259年)分别担任左右车骑将军,在《资治通鉴》中延熙十八年(255年)时还有他的身影,那么夏侯霸的逝世时间应该在256年—259年之间,享年七十多岁。
家族成员
父母
父亲:夏侯渊,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
母亲:丁氏,曹操原配丁夫人之妹。
兄弟
夏侯衡:夏侯渊长子,受曹家恩宠。承袭夏侯渊爵位,后改封安宁亭侯。
夏侯称:夏侯渊三子,有军事才能,十六岁时射杀过老虎,曹操十分喜欢他,与曹丕也有交情,但十八岁就死去。
夏侯威:夏侯渊四子,历任荆、兖二州刺史。
夏侯荣:夏侯渊五子,年少有才,七岁能写文章、读经书,过目不忘,曹丕也为之惊奇。十三岁时与父在汉中,当夏侯渊被打败时,愤而拔剑出战,结果阵亡。
夏侯惠:夏侯渊六子,年少有才,善于奏议,多次与钟毓有辩论,历任散骑黄门侍郎、燕相、乐安太守,三十七岁去世。
夏侯和:夏侯渊七子,有辩才。历任河南尹、太常。
女儿
夏侯氏,嫁羊祜
文学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改编夏侯霸为夏侯渊的长子而非次子。夏侯霸弓马娴熟,由曹爽推举的心腹部将,多次抵御蜀汉的侵扰。在征伐辽东公孙渊时,不到数回合砍掉辽东大将军卑衍,辽东军大乱。后来司马懿政变,曹爽被杀,夏侯玄被调离,夏侯霸看出司马懿的野心,遂起兵造反,却被郭淮击败。走投无路不得已降蜀,夏侯霸投蜀时已经是一个年华老去的将领。夏侯霸在蜀时追随姜维北伐,曾不到十回合打败郭淮救出姜维,最终却在洮阳之战中邓艾伏击被射杀。
后人有诗叹曰:“大胆姜维妙算长,谁知邓艾暗提防。可怜投汉夏侯霸,顷刻城边箭下亡。”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安徽,简称“皖”,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被称为江淮大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安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名人辈出。...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