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籍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伊籍 伊籍
  • 本名:伊籍
  • 字号:字机伯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兖州山阳(今山东金乡县)
  • 主要成就:与诸葛亮等人制定《蜀科》
  • 官职:左将军从事中郎、昭文将军
伊籍介绍

伊籍,字机伯,生卒年不详,兖州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年少时依附于同乡刘表。刘备落难到荆州时,伊籍时常拜访,托请刘备照顾。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死,伊籍便转投刘备,一起渡江南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帮助刘璋,伊籍亦有跟随。随后刘备和刘璋双方决裂。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任命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其待遇次于简雍、孙乾等。后升任昭文将军,并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同编制《蜀科》。

人物生平

追随刘备

伊籍,字机伯,是兖州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 伊籍与镇南将军、荆州牧刘表是同乡,从年轻时便依附于刘表。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因为遭到曹操的攻打,于是前往荆州(治襄阳,今湖北襄阳)投奔刘表。   刘备在荆州期间,伊籍经常拜访刘备,托请刘备照顾。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刘表去世   ,伊籍于是转而投靠刘备,跟随刘备南渡长江,后来又跟随刘备进入益州(治成都,今四川成都)。  

创制蜀科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进入成都(今四川成都),自己兼任益州牧,任命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   ,伊籍所受到的待遇仅次于昭德将军简雍和秉忠将军孙乾等人。  

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后,升任伊籍为昭文将军。伊籍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同制定《蜀科》,《蜀科》是治理蜀汉所用的法律,《蜀科》中的条列律令都出自这五人之手。

轶事典故

有一次,刘备派遣伊籍出使东吴,吴主孙权听说伊籍很有辩才,想用言辞挫败他。伊籍刚进殿入拜行礼,孙权对他说:“你侍奉无道之君很辛苦吧。”伊籍当即回答:“一拜一起,谈不上什么辛苦。”伊籍的随机应变之敏捷,大都与此类似,孙权对他的回答十分惊异。

人物评价

陈寿:麋竺、孙乾、简雍、伊籍,皆雍容风议,见礼于世。

史书记载

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伊籍在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中出场, 他是位着墨不多的人物,他是刘备的救命恩人。当刘备陷入危难之中时,是他通风报信,数次助刘备脱险。

影视形象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分别由刘龙滨、王辉饰演伊籍。

相关专题
更多
三国皇帝列表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山东历史人物大全

山东位于祖国东部,美丽的黄海和渤海之滨,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号称“孔孟之乡”。历史名人孔子、孟子、蒙恬、墨子、庄子、孙武、蒲松龄、杨子荣都是山东人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