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 三国时期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 中文名:于禁(?~221年)
- 别 名:于文则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
- 逝世日期:公元221年
- 主要成就:讨伐黄巾余党,于张绣叛乱中坚守营垒
- 官 职:左将军、安远将军
- 封 爵:益寿亭侯
- 谥 号:厉侯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原为鲍信部将,鲍信战死后被王朗引荐给曹操,之后便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因为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并且以维护军法的名义而杀掉自己的故友昌豨,被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禁奉命救援樊城,却遭遇了汉水泛溢。关羽乘大船攻之。于禁全军覆没,投降后被监押在南郡。而后关羽被吕蒙击败,于禁流落至东吴,孙权向魏国称藩后,将于禁送还魏国。虽然魏文帝曹丕表面安慰于禁,却暗里让人作壁画羞辱于禁,于禁因此惭恚而死,被恶谥为厉候。
于禁带军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麾下外姓将领中唯一一个假节钺的人。但同时于禁常以军法处理下属,不得士卒欢心。 后世将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等合称为“五子良将”。
人物生平
转战沙场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于禁由同乡鲍信招募,参与讨伐黄巾军。
中平六年(189年),于禁与曹操在汉灵帝末年相识。 汉灵帝驾崩后,京中动乱,董卓掌权。于禁跟随鲍信回到泰山郡招募将士,准备讨伐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鲍信迎曹操领兖州牧,于禁与其党俱封为都伯,属将军王朗。王朗异之,向曹操推荐于禁之才可任大将。曹操召见于禁,拜军司马。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让他统兵到徐州,攻打广威,攻克广威之后,任命他为陷陈都尉。
兴平元年(194年),随同曹操到濮阳讨伐吕布,于禁单独率兵在城南攻破了吕布两座营寨,又率兵在须昌打败了高雅。随从曹操攻打寿张、定陶、离狐,在雍丘包围了张超,占领了四座城池。又随曹操讨伐黄巾军刘辟、黄邵等部,屯扎在版梁。黄邵等乘夜袭击曹操营寨,于禁领部下迎击,打败了黄巾军,斩杀黄邵等,迫使黄巾军全部投降。
同年,从围袁术部将桥蕤、张勋等于若县,斩其四将。
久经善战
建安二年(197年),于禁随曹操至宛,张绣投降。旋即张绣复叛,曹操的阵营被张绣军队忽然袭击,应付来不及,便各自退兵,非常混乱。唯独于禁约束部下,且战且退。一些士卒虽然战死了,于禁也不允许散乱。还没有退回曹军大本营,于禁路上发现十多个衣衫不整的伤兵,一问之下,原来是原本的青州兵在打家劫舍。青州兵原是黄巾贼,后来投降了曹操,仍称青州兵,曹操对他们很宽容,因此经常放肆,乘机抢劫。于禁一听,便追讨这些也是自己人的青州兵。有些青州兵不敌,逃回曹营打小报告,诬告于禁也造反。有人劝于禁首先向曹操处报备,但于禁说:“现在敌人在后面追来,我首先抗敌,至于曹公,他是明智的人,正是谣言止于智者,怕什么?”于是,于禁先筑好了濠沟以防敌人进攻,然后才令人通知曹操及向他解释。曹操听了,认为于禁的做法很对,当众说:“当时敌人来攻,相当混乱,于禁能在混乱中整顿军队,追讨抢掠的恶行,安营筑寨地坚守,真是好将领的榜样。”于是录于禁前后功,封为益寿亭侯。
建安三年(198年),复从曹操破张绣于穰,擒吕布于下邳。
建安四年(199年),与史涣、曹仁、乐进攻破眭固于射犬,破斩之。
官渡鏖战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在徐州杀车胄自立,曹操亲自率军前往攻打。袁绍攻于禁于延津,于禁坚守,袁绍不能攻下,随后主动出击,攻打袁军的侧翼营寨,从延津向西南沿黄河攻取汲县, 并与乐进等率步骑五千渡河攻取获嘉县,总共焚烧保聚三十馀屯,斩首数千,俘获数千,招降袁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随后曹操又使于禁单独领兵进驻原武,攻击袁绍在杜氏津的营寨,破之。迁裨将军,后从还官渡。曹操与袁绍连营,起土山相对。袁绍命令士兵向曹操的营中射箭,曹操的士卒多死伤,士兵惧怕。于禁督守土山,力战激励士气。官渡之战后迁偏将军。
博望遇险
建安七年(202年),刘表派刘备北伐袭击许都,一直打到了叶县,已逼近许昌,曹操调动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抵抗刘备,刘备将阵线后撤至博望与曹军对峙。一天早晨烧掉营地撤退了,夏侯惇率领部队追击刘备,李典说:“敌人无故撤退,怀疑肯定有埋伏。南边的道路狭窄,草木又浓密,不能追击。”夏侯惇不采纳他的意见,和于禁一同带兵去追击,李典留守。夏侯惇、于禁果然中了刘备的埋伏,战况十分危急时,早有预料的李典及时带兵接应赶到,刘备望见李典的救兵到了,自觉强攻无益,于是被迫撤退,曹军成功保卫了许都。
杀死昌豨
建安十一年(206年),昌豨投降曹操后再次反叛,曹操派遣于禁征讨。于禁急攻昌豨,但是未能攻克昌豨的据点。于是,曹操又派夏侯渊领兵与于禁一同作战。夏侯渊攻下了昌豨的十余座据点。但由于昌豨与于禁是旧交,便向于禁投降。 诸将皆以为昌豨已降,当让曹操处置,于禁曰:“你们难道不知道曹公的命令吗!在大军包围后才投降的人,不能赦免他的罪。遵行和执行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气节。昌豨虽然是我的旧朋友,但我岂可以因此而失节!”自临与昌豨决别,陨涕而斩之。当时曹操军在淳于,闻而叹曰:“昌豨不向我投降,而投奔于禁,是命运啊!”更加器重于禁,东海平定以后,曹操上表汉献帝表功于禁、乐进、张辽三人,于禁因此拜为虎威将军。
天柱立功
建安十四年(209年),于禁与臧霸等人讨伐梅成,张辽督领张郃、牛盖等人讨伐陈兰。于禁的部队率先到达,梅成举众三千馀人伪降,于禁中计,引军便还。旋即,梅成复叛,并带领他的部下都去投向陈兰。陈兰、梅成二人又率军转移到了潜山县的天柱山,坚壁清野,占据了地利。为了杜绝江淮地区的后患,张辽不得不强攻天柱山,此山脉高峻约有二十余里,道路险狭,易守难攻,因此,张辽等人与陈兰等人相持不下,又因为运输非常困难,张辽等人的军粮并不宽裕。于禁率军向张辽等人押运粮草,前后相接。于是,张辽不再担忧粮草,继续率军强攻,赢得了天柱山之战,并斩杀陈兰、梅成。张辽因此战的胜利而获得了假节。于禁也因协助张辽而增加食邑二百户,连同以前的共一千二百户。
威严毅重
此时,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为行军前锋,就是用为后拒。 而于禁持军严整,缴获来的财物从来不会私藏,因此曹操对于禁的赏赐非常重。然而,他常常以严厉的军法来统御将士,所以,于禁难以得到将士们的拥戴。
建安二十年(215年)十一月,曹操平定了张鲁。 虽然,朱灵在曹操征讨张鲁的过程中立下了战功,但是,曹操常常恼恨朱灵,想要夺取他的兵权,因为于禁有威严,便遣于禁引数十骑,带着曹操的命令,前往朱灵营让让朱灵交出了兵权。朱灵及其部众无人敢动。曹操就让朱灵为于禁部下,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册封为魏王,对部下赏赐的礼仪更加隆重。于禁也在后来迁为左将军,假节钺。
晚景凄凉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攻襄阳、樊城。于禁督领七军,共三万人 ,去樊城协助曹仁。 时值秋季,关羽利用秋雨过多、汉水暴涨,将于禁连同庞德打的全军覆没。庞德宁死不屈,于禁举军投降,被关押在荆州江陵。曹操得知于禁兵败后,哀叹良久,说:“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吕蒙攻破江陵后,于禁从荆州获释而到了东吴,有次和孙权同骑马出行。虞翻见二人并排十分不满,大骂于禁只是俘虏,没有资格与孙权并排;更手持马鞭要鞭挞于禁,孙权立刻喝止。随后孙权在楼船与群臣宴饮,于禁听到演乐曲时伤心流泪,虞翻又指于禁是装可怜。 于禁虽为他所恶,但犹赞叹其忠义。
曹丕即位,孙权称臣。黄初二年(221年),孙权遣于禁回魏国。于禁回魏后,却遭受其他人的嘲笑。当时于禁的胡须和头发都雪白了,脸又消瘦。曹丕表面上对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他为安远将军。 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却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到后,便因为觉得丢脸而羞愧得病死去,被追谥为厉侯。
人物评价
曹操:①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②武力既弘,计略周备, 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虞翻:禁败数万众,身为降虏,又不能死。北习军政,得禁必不如所规。还之虽无所损,犹为放盗,不如斩以令三军,示为人臣有二心者。
《魏书》: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
司马懿: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
陈寿:①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②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
裴松之:围而后降,法虽不赦;囚而送之,未为违命。禁曾不为旧交希冀万一,而肆其好杀之心,以戾众人之议,所以卒为降虏,死加恶谥,宜哉。
陈叔宝:李陵矢竭,不免请降,于禁水涨,犹且生获,固知用兵上术,世罕其人。
孔平仲:将军畴昔负朋友,若此昌豨犹得生。循环报复虽天意,壮士所惜唯功名。曹瞒相知三十年,临危不及庞明贤。归来头白已憔悴,泣涕顿首尤可怜。高陵画像何诡谲?乃令惭痛入九泉。淯水之师勇冠世,英雄成败皆偶然。
郝经:张辽、徐晃诸将壮猛有谋,亦关张之亚匹;然失身于操,终为勇而无义。
李贽:于禁最识大体,只为国家争胜负,不为一身辨曲直,真良将也。
王歆:世无百战百胜将军,禁逢霖雨,败于关某,不为耻也。然虽比类荀林父、孟明视,虽败而国家不替,然未闻其腆颜降敌也。使二子降楚归晋,吾恐不得死所也。禁为国家宿将,以威慑众,能治乱伍,亦当时之杰,惜乎为德不终。既为羽禽,复为吴得,送诣文帝,如此辗转,禁未羞死,独登高陵而突然惭恚发病乎?文帝所为亦过矣,非帝王之行,亦非君子之行,然大有为王仲宣作驴鸣之味,是名士行,真大快事也。
家族成员
子:于圭,在于禁死后嗣封益寿亭侯的爵位。
史书记载
《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于禁于曹操招贤之时前来投奔 。曹操起兵为父复仇,于禁与夏侯惇、典韦同为先锋。宛城之战中果断斩杀企图叛乱的青州军,因而得到曹操赏识。随曹操参与官渡之战,后随夏侯惇一同讨伐刘备,因担心遭受火攻而曾试图提醒夏侯惇,但为时已晚,曹军败绩。
赤壁之战中,曹操中周瑜之计误斩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于禁和毛玠因而代替二人成为水军都督。 赤壁兵败之后,于禁随曹操征讨马超、韩遂,于阵前不敌马超而败北。关羽率军攻樊城时,于禁、庞德奉命前往援救镇守樊城的曹仁,于禁因恐庞德与己争功而屡次牵制庞德,并拒绝庞德的建议于低地扎营,终被关羽以水攻大败。战后于禁被俘,向关羽乞降,被押解往荆州。 吕蒙攻陷荆州后于禁被送往吴国,孙权降魏后将其释放返魏,奉命守护曹操陵墓。曹丕遣人将于禁战败乞降等事画于陵壁,于禁看后惭愧发病而死。
影视形象
年份 |
影视类型 |
剧名 |
饰演者 |
1994 |
电视剧 |
《三国演义》 |
薛勇 |
毕力格 |
|||
齐克建 |
|||
1999 |
电视剧 |
《曹操》 |
蔡明 |
2004 |
电视剧 |
《武圣关公》 |
张鸿斌 |
2010 |
电视剧 |
《三国》 |
吴刚 |
2013 |
电视剧 |
《曹操》 |
吴壕 |
魏国五子良将
所谓“五子良将”,指的是三国时曹操部下五员大将,他们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魏名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主力,使敌军十万退却,更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威天下,为操拜为征东将军。曹丕践祚,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张辽屯雍丘,染病。黄初三年,抱病退吴将吕范。辽病笃,卒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魏明帝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奉命救援陇右,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导致诸葛亮撤兵;诸葛亮第四次时,张郃随司马懿前往相拒。后诸葛亮粮尽退兵,张郃追至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而亡。
徐晃是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原跟随杨奉,曾保护汉献帝东行,有功。后降于曹操,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于延津率兵击杀文丑,于官渡率兵截烧粮草,平马超时率先渡河,守汉中时大败蜀将陈式,多有战功。特别是在解樊城之围的战斗中,徐晃率军长驱之入,一举击退蜀军,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赞扬。魏明帝时期,徐晃病逝。
于禁,魏国五良将之一。他最早随鲍信起兵,后来又一起归附曹操,被任为官军司马。从此跟随曹操四处征战。有一次曹操的青州兵四处抢劫,被于禁追杀后就去告发于禁叛变,恰好此时张绣叛变来攻,于禁就先扎下营寨才去见曹操,曹操问他怎么不先来解释,于禁认为分辩事小,退敌事大,曹操因此十分高兴,于是封他为益寿亭侯。后来败吕布,破袁绍,于禁与其它五良将都轮流任先锋官而表现活跃。还有一次曹操厌恶朱灵并想撤掉他的兵权,就派于禁去办,于禁手执文书仅带数十骑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就是这样地令人畏惧,被迁至左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包围曹仁,于禁去救援,但被水淹七军而被擒,于禁投降了敌人,而他手下的庞德却不屈被杀。后来关羽被孙权所破,于禁也就归属了吴国,直到黄初二年才被送回魏国,那时他都已经须发皆白,面容憔悴,泪流满面。曹丕就命他去拜见高陵(曹操的陵墓),因为陵中画有他屈膝降敌,庞德不屈的图画,所以于禁不久就羞愧发病而死,死后追谥为厉侯。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三国时曹魏名将。最早投到曹操帐下,胆勇过人,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赤壁之战后,曹操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以当孙权。其时孙权入寇,双方对阵,乐进忽施突袭,一骑马一口刀,如一道电光,折贾华、宋谦之双戟,几乎擒得孙权。后来与吴将凌统鏖战,得曹休之助,本可取胜,却被吴将甘宁发箭所伤,退入军中调治伤势。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各具特色,充满生机。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纷争,东汉名存实亡。208年的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魏,东汉灭亡。此后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做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山东位于祖国东部,美丽的黄海和渤海之滨,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号称“孔孟之乡”。历史名人孔子、孟子、蒙恬、墨子、庄子、孙武、蒲松龄、杨子荣都是山东人的杰出代表。...
-
魏国十虎将 2021-10-0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