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 嫦娥之夫、神话传说人物
- 中文名:羿
- 其他名称:大羿、司羿
- 神话体系:古代汉族神话传说
- 所属:华夏族
- 居所:商丘(今河南商丘)
- 配偶:嫦娥
- 主要成就:羿射九日
羿,帝尧时期的射师,嫦娥的丈夫,被帝尧封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他善于射箭,曾经帮助尧帝射下九日。只留一日,给大地带来复苏的生机,人们尊称他为“大羿”。
生平事迹
历史传说
在伊祁放勋(尧帝)时代,羿是唐尧的射师,被唐尧封于商丘,迎娶了帝喾之女嫦娥为妻。 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伊祁放勋(也作伊耆放勋,即尧)请来了大羿(射日的是大羿而非后羿),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猛兽毒蛇,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根据神话记载因为射日立下大功所以得到了天帝的褒奖,但是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所以天帝听进谗言,就把大羿、嫦娥夫妻放逐到了人间,嫦娥应过不惯人间的苦日子,遂得灵药朝月亮飞去,大羿郁郁而终。其故事来自《淮南子.览冥训》。
民间传说
传说,羿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帝尧之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把土地都烤焦了,庄稼也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他从肩上除下那红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骄横的太阳射去,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
诛杀恶兽:第一个目标是在中原猖狂作恶的猰貐(yàyǔ)。
契俞原是个人面蛇身的天神。黄帝时代,被也是人面蛇身的天神贰负和危谋害。黄帝知道后处罚了贰负和危,将他们右脚戴上 枷。把他们两手和头发反绑起来,拴在西方疏属山顶上的一棵大树上。
同时,黄帝又命人把害死的契俞抬到昆仑上,招来好几个巫师: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共同施法,用不死药救活了他。二淮知契俞复活后迷失了本性,狂蹦乱跳,掉进昆仑下的弱水里,变成了一只形状像牛,人脸、马蹄、混身披着红色长毛. 嗥叫起来像婴儿啼哭的十分可怕的怪物。
十日同出时,弱水被晒得滚烫,契俞熬不住,逃上岸来,见人畜就吃,连皮带骨头一齐吞下,被它吞食的人畜不计其数, 羿到来中原。找到契俞时,契俞正叭在头上吃几具尸体,山岗上到处是人头、碎骨。
封豚是一只大野猪,住在桑林,被羿所杀。
大羿为了取雄黄到北方诛杀九婴。 九婴生于天地初分之时,既能吐水,又能喷火。高兴时就吐水,冲坏道路、田地。生气时就喷火,烧毁庄稼、房屋。见到羿,九婴并不像前两个恶兽那样害怕,而是直接与之对战。大羿四处躲闪,以避开凶险的水火网。随即,看准机会连发九箭,结束了九婴。
取了雄黄以后大羿就前往洞庭斩杀修蛇(也作巴蛇)。巴蛇死的地方以后就叫做巴陵。不细讲。
在畴华之野,住着一个叫凿齿的怪物。凿齿长着野兽的头,其牙齿形状像凿子.能把金石贯穿。见大羿带着弓箭找上门来,凿齿慌忙一面拿起盾牌遮挡自己,一面伸出牙齿迎战。后羿挥动宝剑砍去,盾牌顿时折成两半。凿齿吓得转身逃跑,后羿则拉弓上弦,一箭正中凿齿心窝。
之后在务成子的帮助下杀死大风与青丘,最后被弟子逢蒙所杀,死后被封宗布神,统领万鬼。之所以说鬼怕桃木,也是因为羿是被桃木打死的。
相关传说
羿与嫦娥
羿是个传奇的人物,不过他的妻子更传奇,众所周知,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嫦娥。羿 曾得到王母娘娘赐给的一包长生不老药。而嫦娥知道后,在逢蒙的逼迫下,吃下了不死药,身体不听使唤飞到了月球上。但换来的是长达几千年的孤寂,而且从仙剑奇侠传三的飞蓬故事来看,颇有几分羿影子,英雄的名字叫孤独,是不是嫦娥奔月也让他们的故事如日月般璀璨不毁呢?
李商隐曾有诗哀之: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纯狐嫦娥后羿
历史上有两个羿,大部分人认为大羿跟洛嫔算是一对,嫦娥的丈夫是皇帝,其实这是个极大的错误。夏代第六任君王之妻不叫嫦娥而叫纯狐,两个后羿究竟有没有关系,其实《淮南子》一书有所明示,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所以嫦娥必然是前者之妻,没有证据表明纯狐跟姮娥算是一个人,而是原型之一。而且天问里提到帝降夷羿其实这个羿说的是夷羿,故不存在洛嫔跟玄妻不同丈夫的说法。
从楚辞天问中记载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为射乎河伯而妻彼雊嫔,来看所谓的夷羿就是皇帝后羿,这是大家理解的一个误会,嫦娥的丈夫就是上面讲到的夏代第六任君王后羿,并非射日的大羿,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从《淮南子》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记载来看,其实嫦娥的丈夫必然是英雄后羿。出自汉代《淮南子外八篇》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桂树下,岁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皆能证明姮娥是羿之妻,而不是有些人说的皇帝后羿的妻子。再者后者并不是完全的昏君,他也曾经是上帝降下来的人,神力无比,不是很多人说的那样就真的一无是处,而且从苏美尔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不难看到他的影子,奈何只能说一句英雄不适合做皇帝。但是嫦娥原型也来自山海经中记载的月母常羲,只能说纯狐亦称玄妻是历史嫦娥人物原型之一,跟嫦娥画等号是不可以的,所以说嫦娥跟大羿不是夫妻是没有神话依据的,嫦娥跟后羿神话属于远古日月神话,皆属于孪生神话。
后羿之死
关于夏朝后羿之死,战国时思想家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所著《孟子》和西汉初年刘安(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22年)编成的《淮南子》都说他是被恩将仇报的徒弟逢蒙暗害的。暗害的手段记载不一:有的说是用桃木大棒打死的,所以后世驱鬼均用桃木长枝,称法尺;有的说是用暗箭射死的。总之这位盖世的英雄死在了阴谋家的手里。还有的说,后羿死后阴魂不散,变成了鬼王。这一说法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1893年-1980年)根据《淮南子》等古书的记载考证出来的,当然,也有如上面所说的成为宗布神,不过成为钟馗一说也有很大可能。因为相传宗布神和钟馗都是骑着老虎,遇到恶鬼会严厉惩罚等等,拥有许多相似点,所以说羿,说宗布神就是钟馗也不无道理。但实际上,不论哪种说法都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这位不幸死去的英雄的无限怀念。
嫦娥奔月
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羿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宫里去了。另一种说法是屈原(约前340椩记478)《天问》的记载,说羿后来对嫦娥有不忠行为,和河伯的妻子发生暖昧关系,因而引起嫦娥不满,便离开后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宫里的孤独,倍觉凄凉。屈原从未记载姮娥,姮娥的记载是汉朝时期出现的,所以屈原记载的其实是纯狐。
后羿与宓妃
这天,大伙儿劳动之馀,宓妃拿起七弦琴,奏起优美动听的乐曲来。不巧,这悠扬的琴声被黄河里的河伯听到,便潜入洛河,看到宓妃,一下子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河伯化成一条白龙,在洛河里掀起轩然大波,吞没了宓妃。
宓妃被河伯押入水府深宫,终日郁郁寡欢,只好用七弦琴排遣愁苦。这时,后羿来到了宓妃的身边。后羿听说了宓妃的遭遇,非常气愤,将宓妃解救出深宫,回到有洛氏中间,并与宓妃产生了爱情。那河伯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火,听说了后羿宓妃之间的恋情,更是恼羞成怒。他化作一条白龙潜入洛河,吞噬了许多田地、村庄和牲畜,后羿怒火填膺,射中了河伯的左眼,河伯仓皇而逃。
河伯自知不是后羿的对手,只好跑到天帝那儿去告状。天帝早就知道了所发生的一切,并不向着河伯说话,河伯这下只能灰溜溜地回到水府,再也不敢管后羿与宓妃的事了。
从此,后羿与宓妃这对情侣便在洛阳居住下来,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後来,为表彰他们,天帝还封后羿为宗布神,宓妃为洛神。(据《七十二朝人物四书演义》宓妃即嫦娥)
文献记载
《淮南子》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羿上射十日,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山海经》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希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娲皇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
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统称为“上古时代”。或称“远古时代”、“三皇五帝时代”、“神话时代”。上古时代是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对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历史时代。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从考古中发现,中国农业的产生大约在距今一万年以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国家之一。从炎帝神农氏的传说表明,在距今四千五六百年前,中原地区的农业已经脱离原始生荒耕作时期,进入锄耕阶段。周朝的始祖后稷,在尧舜时任浓官,是最早种稷的人。 伏羲氏在书契的传说,表明在五千年前,图像已经由逼真向线条化演变,并有表意文字。黄帝时的苍颉对文字予以改进,出现了假借字。...
河南省,简称“豫”,位于中国中部,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
-
神箭手后羿 2023-12-0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