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渠安周 高昌北凉政权君主
- 中文名:沮渠安周
- 国 籍 :北凉→高昌北凉
- 民 族:匈奴族
- 逝世日期:460年
- 籍 贯:临松卢水(今甘肃张掖)
- 身 份:高昌北凉君主
- 在位时间:444年—460年
- 结 局:亡国被杀
沮渠安周(?—460年),临松卢水(今甘肃张掖)人,匈奴族,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之子,北凉哀王沮渠牧犍(沮渠茂虔)、河西王沮渠无讳的弟弟,高昌北凉政权君主,444年—460年在位。
沮渠安周早年曾在北魏当人质,初任乐都太守。北魏灭亡北凉后,沮渠安周逃往吐谷浑,后与其兄沮渠无讳等人会合。太平真君二年(441年),沮渠安周率军进攻鄯善,由于鄯善军队顽强抵抗,沮渠安周未能攻克而撤军。次年,鄯善国王比龙因畏惧沮渠无讳兵势,率众逃到且末,比龙之子投降沮渠安周。同年沮渠无讳建立高昌北凉政权。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沮渠无讳去世,沮渠安周继位,夺取沮渠无讳之子沮渠乾寿所统率的军队,沮渠乾寿率众北魏。同年接受南朝宋的册封。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沮渠安周率军攻克车师城。和平元年(460年),柔然攻杀沮渠安周,灭亡高昌北
沮渠安周人物生平
沮渠安周早年经历
沮渠安周是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之子,北凉哀王沮渠牧犍(沮渠茂虔)、河西王沮渠无讳的弟弟。义和元年(431年)八月初七日,沮渠蒙逊派沮渠安周到北魏充当人质。
义和三年(433年),沮渠蒙逊去世,沮渠牧犍继位。沮渠牧犍继位之后,任命沮渠安周担任乐都太守。
沮渠安周国灭逃亡
太延五年(439年),北魏攻陷北凉都城姑臧,沮渠牧犍投降北魏,北凉政权灭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镇北将军封沓进攻乐都,沮渠安周向南逃往吐谷浑,封沓掠夺乐都数千户居民而回。
吐谷浑王慕利延从沮渠安周等人处得知魏军攻克凉州,非常惧怕,于是率众西逃,翻越沙漠。而沮渠安周则前往敦煌与沮渠无讳等人会合。
沮渠安周进攻鄯善
太平真君二年(441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魏军攻克酒泉,威胁敦煌。沮渠无讳因军中缺乏粮食,亦畏惧北魏的强大兵力,打算向西渡过沙漠,于是派沮渠安周率领五千人向西进攻鄯善国。鄯善国恋拳担王比龙打算投降,正巧北魏的使臣赶到,劝说比龙抵抗固守。沮渠安周连续进攻鄯善,都未能攻克下来,于是只得撤军,固守已占据的东城。
太平真君三拒辨淋年(442年)四月,沮渠无讳率领一万多家舍弃敦煌,西行与沮渠安周会合。沮渠无讳还没有到达,比龙很害怕,便率领人马向西逃到且末,比龙的嫡长子向沮渠安周投降。沮渠无讳于是占据鄯善,但他的士卒在过沙甩洪海举漠地区时因干渴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一半。同年九月,沮渠无讳占领高昌,建立高昌北凉政权。蒸记达
此前,高昌太守阚爽遭唐契攻击,听说沮渠无讳到达鄯善,就派遣使者向沮渠无讳假装投降,想让沮渠无讳与唐契相互攻打。沮渠无讳留下沮渠安周住在鄯善,自己从焉耆的东北部直扑高昌。恰逢柔然杀死唐契,阚爽抗拒沮渠无讳,沮渠无讳的部将兴奴作出假象诱骗阚爽,于是屠杀他们的城邑,阚爽投奔柔然。
沮渠安周继位去世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六月,沮渠无讳去世,沮渠安周继位。沮渠安周立堡继位后,夺取沮渠无讳儿子沮渠乾寿所统率的军队,焉耆部落首领车伊洛趁此机会派人前去游说沮渠乾寿,沮渠乾寿于是率领他手下五百多户投奔北魏。同年九月十二日,南朝宋皇尝劝捉帝宋文帝刘义隆任命沮渠安周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河沙三州诸军事、领西域戊己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车伊洛西去袭击焉耆,留下他的儿子车歇固守车师城。沮渠安周率领柔然兵从小路偷袭他们,攻克车师城。车页全鸦想歇逃到父亲车伊洛所在地,父子两人共同收集残余部众,保卫焉耆镇。
太安五年(459年),沮渠安周向南朝宋奉献地方土产。
和平元年(460年),柔然攻克高昌,杀死沮渠安周,高昌北凉政权灭亡。
沮渠安周主要成就
沮渠安周与兄长沮渠无讳一同占据鄯善、高昌,建立高昌北凉政权,沮渠无讳去世后,沮渠安周继位,又攻克了车师城。沮渠安周历史评价
宋文帝刘义隆:“才略沉到,世笃忠嶷,统承遗业,民众归怀。虽亡士丧师,孤立异所,而能招率残寡,攘寇自今,宜加荣授,垂轨先烈。”沮渠安周史籍记载
《魏书·卷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
《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五十八》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二至一百二十九
沮渠安周家族成员
沮渠安周父亲
沮渠蒙逊,北凉武宣王
沮渠安周兄弟姐妹
兄弟
沮渠政德
沮渠兴国
沮渠菩提
沮渠牧犍,字茂虔,北凉哀王
沮渠奚念
沮渠无讳,北魏酒泉王
沮渠安周,北魏河西王
沮渠宜得,又名沮渠仪德
沮渠秉,北魏东雍州刺史
沮渠董来
姐妹
兴平公主:嫁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十六国时期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朝代。“五胡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八个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夏国等国。实际不止十六国。...
甘肃,简称“甘”或“陇”,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很早以前华夏始祖伏羲氏就诞生在渭河上游,历史上甘肃名人以将居多,主要集中在两汉和三国。...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