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发皇后 重情重义的悲惨皇后
- 本 名:秃发氏
- 别 称:秃发皇后
- 所处时代:十六国
- 民族族群:鲜卑族
- 去世时间:公元423年
- 父 亲:南凉景王秃发傉檀
- 母 亲:折掘皇后
- 夫 君:乞伏炽磐
- 妹 妹:左夫人秃发氏
南凉公主、西秦皇后
二人成婚后的第三年,既是公元400年11月,在南凉做人质的炽磐逃跑,计划投奔后秦找他的父亲,被捉回。当时的南凉国君秃发利鹿孤很生气,下令杀掉炽磐。秃发傉檀对亲人一惯亲爱,不愿女婿遭难,于是出面劝阻哥哥,对他说:“臣子逃归君父,振古通义,故魏武善关羽之奔,秦昭恕顷襄之逝。炽磐虽逃叛,孝心可嘉,宜垂全宥,以弘海岳之量。”于是利鹿孤赦免了炽磐。
但是后秦弘始四年(402年)四月,炽磐再次抛下妻子逃跑,这次他成功逃至了后秦的国都长安。这时候傉檀已经成为南凉的君主,秃发氏成为正经的公主。傉檀为人颇为宽容,又心疼女儿,便主动将炽磐的妻儿也送至后秦,秃发氏回到了丈夫的身边。
义熙五年(409年)乞伏乾归逃回西秦旧地,西秦复国,炽磐被复立为太子。大约在此前后,秃发氏跟随丈夫从后秦回到了西秦,此后一直生活在西秦国的土地上。
更始四年(412年)乞伏乾归被侄儿乞伏公府所弑,炽磐擒杀公府为父报仇,继承王位。秃发氏也随之成为西秦国君的王妃。
父亲死于丈夫之手
乞伏炽磐在十六国的君主也算是个英雄,他在位的17年是西秦最为强盛的时期。成语“叱咤风云”就是因《晋书》对他的评价而得来的。即位后的炽磐开始东征西讨,先后将后秦、吐谷浑的势力逐出西秦,又慢慢降服了周边的一些部落。雄心勃勃的乞伏炽磐一心想成就王业,将眼睛盯上了邻国、同时也是妻子的故国----南凉。
嘉平七年(414年),本就地小民贫的南凉国发生灾荒,秃发傉檀冒险带兵向西进攻吐谷浑的乙弗部落以补充国力,虽然大破乙弗、夺得牛马羊四十余万头,然而后方却被女婿趁虚而入:炽磐亲自率领2万精兵袭击南凉,不到一月就攻陷南凉都城乐都,将傉檀的妻子儿女全部俘虏到西秦 。傉檀得知消息,只好投降西秦,南凉国灭亡。
最初,看在往年傉檀救过自己的恩情、以及爱妻的面子上,乞伏炽磐将岳父敬如上宾,封为“骠骑大将军”。但过了不久嫌其“老而不死”,还是以怨报德,将傉檀秘密毒死,而对妻子“待之如初”,还在自己正式称王之后,于414年11月将秃发氏立为(王后)皇后。 皇后很受炽磐的宠爱,然而她痛恨丈夫灭国杀父的行为,决心报仇。
北凉素来与西秦交恶,国君沮渠蒙逊得知此事,认为是除掉炽磐的好机会,派人秘密联络皇后的哥哥秃发虎台(南凉的太子),表示自己愿意借兵给他,与他联手共同对付西秦。但是由于二人互相猜疑,不能精诚合作,事情泄露。炽磐看在皇后的情面上,没有追究此事,依然对皇后宠爱有加,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皇后最小的异母弟弟秃发破羌(源贺)。
这次事件使得皇后认识到炽磐在西秦的威望和实力,不是自己能够轻易对付的。于是她忍辱负重,表面上对他温顺体贴,暗中却积聚自己的力量,以替父报仇。
自己死于妹妹之手
经过近八年的准备,皇后觉得自己培养了不少死党,便于建弘四年(423年)十月,对哥哥秃发虎台说:“西秦是我们的死敌。父亲的死,并不是上天的旨意。他死前留下遗命拒绝治疗,是为了保全子女的性命。多年来我与乞伏炽磐恩爱,不过是权宜之计,全是时机不成熟的缘故。我们都是父亲的亲生骨肉,怎么能永远做敌人的臣妾而不思报仇呢?”于是兄妹两人联络武卫将军越质洛城,准备暗杀炽磐。
皇后有个妹妹在412年南凉灭亡后也嫁给了炽磐,有宠,被封为左夫人。皇后与哥哥的这次密谋,并没有瞒着这个妹妹。但是这个女人却和哥哥姐姐完全不同,她并不把父亲的死放在心里,一心只为争宠。要想取代姐姐当皇后,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左夫人秃发氏于是出卖了哥哥姐姐,将计划密告炽磐。炽磐前去质问皇后。皇后见图谋败露,索性大骂丈夫忘恩负义、良心狗肺。炽磐恼羞成怒,将秃发兄妹及其同党十余人全部处死。
炽磐比妻子多活了5年,于428年病死。这5年中 ,史料再没有炽磐继立皇后的记载。是因史料缺失?还是因炽磐后悔、怀念妻子所以没有再立皇后?我们已不得而知了。
十六国时期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朝代。“五胡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八个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夏国等国。实际不止十六国。...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